分享

三易之法重组应用包简介(上)

 源一智NISOCA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作者:源一智NISOCA(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843393805/


易之法重组应用包简介


上 重组的缘起与思路


1 新发现

随着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了一批彩陶

人们以往所认知的中华文明,在其存在时长上,再次被“拉长”

墓葬内出土了一具男性人骨,并抱着一件红衣彩陶

经考古测年,男性人骨距今8000多年

而彩陶距今有9000年

关键是,彩陶上面绘有易经的六爻符号

这表明,易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学问,它至少已经存在了九千多年

传统学派认为,易经中的六爻卦符号,是由周文王重叠八卦而成

现在,这种说法已不攻自破

我们有理由相信,伏羲不仅构建了八卦符号,还完成了六十四卦的扩展工作

基于此,我们可以大致上理清易学历史的发展轨迹


2 历史脉络

易学,曾经经历过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它们分别是:

原始易学  →  干支易学  →  经典易学


原始易学作为第一个历史时期,其开端为伏羲时期,至今约9000-10000年

伏羲创造了八卦符号,并将其发展为六十四卦符号

该时期的易学,只有卦象符号和数字符号,以及河图洛书等图腾,而文字还没有被发明

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的易学为“原始易学”


干支易学作为第二个历史时期,其开端为黄帝时期,至今约4000-6000年

据某些易学流派的古籍记载,黄帝命仓颉创造了初始形态的汉字,其中就包括了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五行,简称“干支”。

虽然截止目前没有更多考古证据证明这一点,但在没有更多考古证据对之进行证伪前,暂且将其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方案进行了解亦无伤大雅。

至于干支的数量为何是十和十二,这其实和当时人们对地球时空结构的划分法有直接关系

由于对时空划分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时期,而八卦符号在数量上也匹配不了该时期的时空划分法

于是人们在创立文字的基础上,开始“以字代符”,也就是用文字代替符号。虽然此时的文字数量并不多,但却使得易学从此正式进入使用文字的时期,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的易学为“干支易学”


经典易学作为第三个历史时期,其开端为商末周初时期,至今约3000多年

该时期,汉字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以姬昌为首的一部分易学家将卦象符号重新排列,加入大量的文字描述,并融入了许多不属于原始易学的个人创作,创立了全新的学术体系。易学从此正式进入用大量文字表达内容的阶段,并以书籍和典籍的形式存在,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的易学为“经典易学”。


3 问题

时至今日,干支易学和经典易学依然是易学界的两大主流。从表面上看,干支易多为民间传承,经典易则多为学术界研究。

然而,由于原始易学在东周时期出现了分裂,连同消失的部分,使得原始易学支离破碎,如今已面临系统性失传的局面。

所幸干支易学和经典易学的内核部分还保留了原始易学的基本框架,不至于消失殆尽,这给了天下的有心人一丝希望。

棘手的是,干支易学和经典易学各自都有诸多不同的流派,各派之间各自为政、各抒己见,虽百花齐放,但难以融合,以致于学术上出现大一统框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学术难题,依旧不可能出现公认统一的定论。

因流派众多,彼此的观点未能调和,学术上又不能统合,原始易学各个部分的内容被分家,被修改,进一步被肢解,愈发破碎。

今天,人们难亏其貌,公认失传,原始易学在学术界的地位,只剩下简单几句话的历史记载,早已微不足道。

鉴于此,作为有心人之一,笔者走上了原始易学重组之路,希望重建这门几近消失的学问。无论成败,亦算告慰创易古圣、展易先贤,以期尽我末学蚕丝之力,助我中华万一之量,无悔无憾。


4 契机

在笔者初涉易学之时,便有幸通过网络拜读到古河图,它出自曹玉清前辈编写的《易数玄机昭秘》

笔者经过反复多角度的排错和论证,可以最终认定,该上古河图必然也只能是原始河图。

然而,基于古河图的图理,笔者还发现了世传后天八卦和世传中天八卦在学理上也存在很大的矛盾点与缺陷,不得不对它们的正统性存疑。

它们不仅版本众多,而且不同的模型之间在逻辑上并不能很好地承接,显得漏洞百出、格格不入,在学理上,它们之间始终无法协调统一。

不得已,笔者只能顺藤摸瓜尝试将它们修正,并依据卦理绘制出了后天太极图和中天太极图,以补全历史上缺失的学术拼图。

至此,三套八卦的模型已经初步准备好,笔者意识到,原始易学重组的可能性已经出现。

八卦是易学中所有复杂模型的基础,在原理上,它们构建和延伸出了几乎所有的模型。不同的易学模型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或许是使命感,或许仅仅是强烈的好奇,重组原始易学成为了笔者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探索的主要课题。

转眼之间,十数载已过,重组之路阻碍重重 ……

任何事物的生成发展,总会有一个顺序,古称“先后”,能透析这类顺序,处事者可事半功倍。若要让重组工作最终落实,其脉络和框架就必先理清。


5 重组的思路

原始易学虽始于伏羲,然时至东周,也只剩下寥寥只言片语,但正是这几句话,让重组工作成为了可能。


“大卜 ……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诅祝》


这可能是截止目前所能找到最早记录原始易学的典籍,但也是历史上最后记载原始易学的地方。

从那以后,整个统一的原始系统分裂成诸多不同的模块,经过后人的多次创作和修补,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再难统合。

就记载的这几句话来看,原始易学有着专门的名称:三易之法。

它由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所组成。

三种易的符号演绎方法,即为“三易之法”。

解读下去,我们还可以发现,三易之法由三套经卦符号和三套别卦符号构成。

每套经卦有八个符号,每套别卦有六十四个符号。

这意味着经卦符号虽然有八个,但其排列的方式必有三种,也就是存在着三套八卦。

同理,别卦符号虽然有六十四个,但其排列方式也必有三种,说明存在着三套六十四卦。

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关于原始易学的全部面貌。

文字虽少,记载虽简,但价值重大。

从原文的记载来看,分析其语境,我们可以了解到,三易这个概念,是统一且不能分割的。

如果三种易可以单独存在或应用,那么就没有放在一起谈论的必要。


切记,它不是易之三法,而是三易之法;

并非易有三法,而是三易一法;

更非三种易法,而是三种易的统一用法。

易有三,法唯一,如是而已。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及一步,误及百步。

对于这些最核心的概念,我们不能模棱两可、敷衍了事。

否则,概念错误,将产生方向错误,进而导致系统性错误。

重组的工作也会出现重大偏差,导致失败。


如此,我们可以理清重组思路的脉络: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诅祝》

三易之法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三种排列方式不同的经卦:三套八卦

三种排列方式不同的别卦:三套六十四卦

统一演绎的方法


依照这个脉络可以确定重组的具体步骤:

确定三套八卦的排列法

确定三套六十四卦的排列法

归纳三种易的定义和模型

确定三种易的统一演绎法

完成三易之法的重组


这个步骤可以简述为:

定三套八卦  →  定三套六十四卦  →  定义概念和模型  →  统一演绎


所以,整个重组工作的战略方向就只有三步:

定卦 → 定型 → 定法


确定三套八卦的符号模型,是重组工作的第一步。

然而,笔者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考古出土和传统流传下来的八卦图,至少有16个。

它们包括:帛书彝族八卦、中天八卦、黄帝集安八卦、归藏八卦、连山八卦、连山八庙八卦、神农连山八卦、水书连山八卦、奇门八卦、盘古八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诸如此类。其中号称中天八卦的版本,就至少有六个。

依照三易之法的概念,正统的八卦只有三个,而且它们同属于一个系列、同一个系统,不能分割。

笔者对16个八卦进行对比和区分,得出以下结论:

在16个八卦名称里,能够符合“三合一”系列要求的,只有三个: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中天八卦。

它们的名称不仅具有关联性,三者皆以“天”命名,还有继承性,先、后、中。

其余八卦的名称,各自为政、各为其主,相互间没有必然关联,冠名连山或归藏的八卦,实际上都在以“独立身份”流传,彼此在学术上并没有逻辑联系。

进一步研究各个八卦的排列方式后,发现大部分的八卦其实都在遵循着先天、后天、中天这三类八卦的布局模式,真正与这三类布局相差较大的八卦,大约不超过四个。

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如此多的八卦版本,其实都是先天、后天、中天八卦的变体。它们是历史传承过程中,对三种八卦模型进行错写、误传、修改、误抄的产物。

笔者经过数年的解构和演算,最终完成了三套八卦的修正工作。

有了三套八卦的模型基础,三套六十四卦的重建,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前面所言《易数玄机昭秘》,是一部探索九爻模型的著作。由于这套模型始终以先天八卦为基础构建,属于纯正的象数模型,笔者希望将其纳入重组工程中,以扩展原始易学为目的,为九爻正名,归入易学正统,成为原始易学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产品”,这也会让三易之法在上万年的历史中,首次得到全新完整的扩展。

然而以先天八卦为基础构建的九爻模型,共有512卦,若纳入三易之法中,就必然会发展为三套512卦模型。

九爻严格遵循先天八卦和洛书之理,在如今三易之法重组之际,若因模型较为复杂为由弃而不纳,于笔者而言实属遗憾,值此易学万年发展变革之机,九爻属实不该缺席。

于是笔者完成了后天九爻和中天九爻符号系统的构建,为三易之法的新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方案。

原始易学大一统模型,初步形成。当下,三易之法的重组工作,也已临近尾声。


6 课程简介

从零开始到重组工作近乎完成,笔者度过了12年时光。这门既古老陌生又新颖的学问,若要窥其全貌,只能通过系统性课程向大家展示,而课程的制作时长,预计需要两年。

完整的课程原计划包含四篇:原理篇,技术篇,应用篇,杂题篇。

原理篇:详细阐述原始易学的学术原理,主要针对符号、图形、模型结构及其底层逻辑。具体包括,符号的构建原理,模型的构建规则,图形的绘制法和图理,一切元素和专有名词的概念、定义,整个学问体系所遵循的法则和运作机制。这部分内容能带领大家从零开始,一步步构建这门学问的基础及核心内容。

技术篇:详细阐述符号的演绎逻辑,模型的运转方式,符号与模型统一演绎的方法。这部分内容能带领大家从技术上一步步构建统一的多元素复合模型。

应用篇:详细演示这门学问的应用方法、应用场景,包括构建模型的步骤,解读模型的方法,模型的应用方式,标准流程参考。模型的使用目的、使用禁忌、注意事项,操作的难点与易错重点,实践案例与实践指引。

杂题篇:提供本课程修习者学毕所需的自我测评题卷。收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学术难题并逐一回应,提供解决方案。收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学术错案并逐一纠正,提供纠错方案。收集本课程修习者来信提问的问题,并逐一回应,提供参考方案。

但很遗憾,因笔者生计问题,该课程计划完全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近期内向大家系统地、完整地展示这门学问的可能性近乎零。

当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原课程计划中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篇和应用篇,压缩并进一步简化为只具备操作性的实用“产品”,并为大家附上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三易重组应用包

产品内容:图文模型,含符号、图案、模型、图表。均以大尺寸图片格式制作。

使用说明书:符号含义,图案含义。标准流程参考包括:构建模型的步骤,解读模型的方法,模型的应用方式。模型的使用目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实践指引。

补充:本产品只能提供符号和模型的使用方法,不含针对其创作原理和运作机制的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