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岁少年见一对大雁殉情而死,落笔成文,写下无人超越的千古名篇

 天宇春涛 2023-01-07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国学大师金庸曾在《神雕侠侣》写过这样一段故事:郭靖养了两只雕,在一场打斗中一只雕意外受伤而死,另外一只不愿独活,便坠地自杀殉情。

正可谓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但这段深入人心的情节设置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的来源和典故在历史上都有迹可循,甚至能追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

文章图片2

年少广学,才情初露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位于山西忻州农村的一户士大夫家中,一个男婴呱呱落地,全家人都喜不自胜,而他便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北方文雄”元好问。

文章图片3

元好问排名老三,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但由于自己的二叔和三叔膝下无子,便按着当时的家族传统,在七个月大时,过继给三叔元格作了儿子。

元格没有子嗣,自己也饱读诗书、博览无数,所以对元好问很是偏爱,自其年幼便教其诗词章法、授其文章要诀。

而元好问也很是聪颖,将叔父的教诲融会贯通,年仅七岁便能吟会诵,甚至连作诗也都信手拈来,故而被邻人称赞为“神童”。

文章图片4

后长至十一岁时,由于叔父元格要前往冀州任职,元好问因此巧结并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

据路择所言:“爱其俊爽,教之为文”,意思便是其十分赏识元好问俊逸爽朗的性格与文风,故而收之为弟子、教他写文章。

在路择的悉心教导下,元好问真正地做到了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在老师的书房中潜心阅读古今珍贵藏书,每有所感便提笔著字、聊表心意,这样一坐便是三年。

等元好问十四岁后,他便拜别老师、外出游历,并于途中结识陵川人郝晋卿,后被其才华见识深深蛰伏,便又行拜师礼,随其游山玩水、精细造诣。

文章图片5

待学成归来,元好问已然16岁,古代男子若想出人头地,最好的方法便是考取功名,元好问也不例外,多年求学、一朝蛰伏,都是为了此刻的厚积薄发。

于是便抱着满腔男儿热血,拿着投名状、辞别了家人,骑马远去,预备入并州参加科举考试。

为爱殉情,埋雁沙丘

但可惜的是,元好问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此次踌躇满志的奔赴,却以落榜收尾。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元好问虽然名落孙山,却也因赴考途中所写之诗名满天下,甚至冠绝后世:

当时,正值湖滨之所,骑马赶考的元好问随即停下休憩。可却在旁边看到了一位猎户,手里还拎着两只已然死去的大雁,便上前询问:“兄台这手中大雁从何而来?可否透露一二?”

文章图片6

猎户看了看眼前的少年,先是叹了口气,便讲起了大雁的来历。原来,这猎户是当地有名的捕雁人,从事多年从未失手。

今日他如往常来到湖滨埋伏,打算猎杀一只大雁就收手,当时湖上的天空盘旋着两只大雁,他举着弓弩对准其中一只,并成功射下。

随着大雁殒身,猎户便朝着大雁落下的方向走去,郁郁苍苍的芦苇丛中,受伤的大雁奋力挣扎,口中不时呼喊,仿佛在做最后的斗争。

但经验丰富的猎户早对这样的情景司空见惯,便果断地将大雁用网捕住,手起刀落、将其猎杀。

文章图片7

而另一只活着的大雁却仍久久不肯飞去,一直盘桓在伴侣尸体的上空悲鸣,声嘶力竭直至哀嚎。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最终决绝地以头抢地,飞速撞向山崖上的巨石,以死殉情。

听了猎户的话,元好问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呆呆地注视着猎户手中那两只死去的大雁,端详着殉情的那只大雁已然被鲜血染红的头顶。

仿佛那两只大雁殉情赴死的场景重现于他的眼前,这份忠贞、真挚的爱情深深烙印、震撼着这个16岁少年的灵魂。

于是,元好问便花重金向猎户买下了这对大雁,将它们小心安置、合葬于岸边刨好的土坑中,并为其立碑曰“雁丘” ,以祭奠它们忠贞高尚的品性,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

文章图片8

凝情于笔,千古传颂

望着这座小小的“雁丘”,元好问心如刀绞,他不停地质问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万物生灵皆有情,连这大雁都知道为所爱之人殉情、知道为爱奋不顾身,而人的感情又当如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于是,抱着满腔的感触与激愤,元好问写下了爱情诗词千古难越的高山——《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短短几句,元好问便就巧妙地运用大雁的视角写尽了人情冷暖,此中有互相扶持的患难与共、有爱而别离的悲痛欲绝。

但也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薄情寡义、几度寒暑不再寻的一刀两断……一桩桩、一件件,似在写大雁,却又与人性息息相关。

文章图片9

或许元好问当时尚且年轻,从未真正经历过感情的波折,也从未品味过爱而别离的痛彻心扉。

但这并不妨碍他写下这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反问,只因为当时的他足够纯粹、足够性情,才能够与大雁至死不渝、热烈真挚的爱相共鸣、相共情。

而这句反问,不仅仅是元好问自身对纯粹爱情的向往与憧憬,更是他对于世俗负心薄幸、再难觅良人观念的质疑与批驳。

在他的观念中,两个相爱的人就该像那两只大雁,如影随形、双宿双飞,应该保持着忠贞不渝、生死相随的信仰,而并非一拍两散、“大难临头各自飞”。

那并不是爱情,而是两个人的互相利用。

文章图片10

那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争相落笔,可繁华落尽,却始终道不明、说不清。

困顿之时,我们只能唯问一句:“世间情为何物?”,而这或许便就是爱情最圆满的注解。

小结

爱情,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是无论身处何方、境遇如何,也誓死追随,是无论富裕贫穷、艰难困苦,也要携手共度。

两只为爱殉情的大雁、一座毫不起眼的沙丘、一个热泪盈眶的少年。

元好问不过寥寥几笔,便就描摹出世间最真挚、最本能的情感,就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这般震动灵魂的反问。

而这也是为何时至如今,历史中以情为题的诗词浩如烟海,可自始至终却没有一篇能超过元好问的凄美绝笔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