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离开中央苏区,不只是因为反围剿失败,其实更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客栈 2023-01-07 发布于山东

大家都知道,长征是因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才不得不采取的战略大转移。

其实,即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也不会在中央苏区继续待下去,离开江西,北上抗日,才是我党我军的真正出路。

首先从地理上来说,中央苏区就不适宜长期生存。

中央苏区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有浙江、福建,南有广东、广西,西有湖南,北有湖北、安徽,陷于各路军阀的重重包围之中,而且是蒋介石的核心统治地区,是不会容许红军长期存在的。

这从历次“围剿”就可以看出来,蒋介石是铁了心要消灭掉红军的,第一次围剿失败了,马上就来第二次,第二次失败了,又来第三次,第三次失败了,又来第四次,第四次失败了,又来第五次,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

可以想象,如果第五次“围剿”又失败了,蒋介石肯定还会再组织第六次、第七次“围剿”,务必要把红军消灭掉才罢休!

因此,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固然有李德、博古瞎指挥的原因,但从长远来看,离开中央苏区另谋出路,其实也是早晚都要做出的决定。

其次,从抗日大局来说,红军离开江西北上,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从东北开始侵略中国的,侵占东北后,又进入了华北地区,所以,华北地区就是中国人抗日的前线。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领导全国人民抗日,这也是我党很早就打出的一个口号,而如果一直待在江西,连日军的面都见不到,还谈什么抗日?

当时,一些国民党的御用文人就曾嘲笑过这种现象。

所以,共产党为了争取更多的人一起抗日,就必须要走出江西,到北方的抗日前线,发挥自己的抗日先锋队的作用。

尤其到了1935年,日寇蚕食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大,侵略中国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全国军民都急切地希望能打响抗日的枪声,这时候,一向以抗日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要挑起这副重担来了。

因此,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就做出了北上抗日的决策,这无疑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最后,在朱德、贺龙、刘伯承、任弼时等人的斗争下,再加上红四方面军南下损失惨重,张国焘这才不得不接受了北上的决定,三大方面军最终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5年12月,中央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不光要领导工农抗日,也要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地方实力派、国民党中的左派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发言说:“在目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共产党和红军不但要充当发起人,而且应当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从而使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所使用的拆台政策,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把抗日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全国打出了一致抗日的旗帜,抓住了这个要点,自然也就赢得了全国军民最广泛的支持。

所以,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已经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策,这种效果是在江西所无法达到的。

(参考资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毛泽东札记二集》《长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