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桥河印象》(7)

 宜昌石头书屋 2023-01-08 发布于湖北

  

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4年),他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学生说:“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在他看来,一个人在追求修身立德、做事立功、著书立言“三不朽”时,立德是根本,是至要,其他是枝末,是次等。德者“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引自欧阳修《朋党论》),一个人为人处事时刻把这些奉为圭臬,才能“视富贵而不动,处卑陋而浩然”;才能为人讲品位,为官轻阶位,如他的朋友范仲淹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化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大境界。其实修身立德者也未必就吃亏,正是欧阳修一生奉德为尊,他的人品与才干才最终得到朝野的公认,后欧阳修官至副宰相,封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这也算是社会对修身立德者应有的善报吧。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一个人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抱怨时不我予,不悲叹怀才不遇,从而以恬淡虚无的处事心境远离名利场,去寻求真正的人生乐趣。纵观欧阳修的一生,无论是得志还是失意时,他都能持这种文人的心态去笑傲人生。

据《避暑录话》载,欧阳修在杨州时,常在暑夏的凌晨,同文友们一起前往蜀岗上的平山堂宴饮。他让人从邵伯湖摘来荷花,并让歌女给客人献花,摘花数瓣饮酒,趁酒兴呤诗作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尊前看取衰翁”(引自欧阳修《朝中措》)。在闲适中游名山大川,让秀美的风光一扫心中的块垒;以文会友在与诗文的唱和中抒发高洁之志,是一个真勇者才有的文人心态。

在《游倏亭记》中,他重墨赞美的那位晦叔哥哥,一生无钱无势,饱读诗书,困于卑位,但却能保持浩然心境,其乐陶陶的过着日子。在荆州看不见汪洋和高丘,那就挖一个水池,养几尾倏鱼,再建一个亭子。人坐其上,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醉眼中所见涟漪与汪洋无异,倏鱼与蛟龙仿佛。当一个真勇者用文人眼光去看世界时,那么大与小、有与无、得与失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庄周与惠施在濠梁观鱼,看出了“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引自《庄子·秋水》)。一个懂鱼乐的人,必定是一个无浮躁之气,少抱怨之声的人。人生需要如是观。

晚年的欧阳修将原号“醉翁”改为“六一居士”,即“吾家藏一万卷,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量酒一壶,还有一老翁陪伴五物间,岂不为六一乎?”这名号的改变不仅体现了他对人生悟出的真谛,也展示了他一介书生的浪漫情怀。或许欧阳修所赞美的勇者观还会有许多的内涵,但恕我目光短浅不能在这里一一识得。匆匆写上几笔,也算是我读《荆州府志》所获得的一点心得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