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瓜头号病害:黄瓜棒孢叶斑病!生物农药来防治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1-08 发布于湖北

黄瓜头号病害:黄瓜棒孢叶斑病!生物农药来防治【蔬菜卫士报 2506】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多年连作,黄瓜棒孢叶斑病又名靶斑病、褐斑病,在全国大面积发生,成为困扰黄瓜生产的一大难题,老百姓俗称“黄点子病”。黄瓜棒孢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棒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下发展迅速,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种。近年来,黄瓜棒孢叶斑病在我国多个黄瓜产区发生为害,且日益严重,已经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田间发病症状
黄瓜棒孢叶斑病以危害黄瓜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及瓜条。发病初期病斑直径约1毫米左右,为水浸状黄色小斑点,对光看小点透明,略凹陷,受叶脉所限,有时为多角形。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达2毫米,为近圆形病斑,有的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为褐色,中央颜色较浅呈灰白色,整体看上去像一个靶子,有时病斑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的正、背面生出稀疏的浅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叶片枯死。

图片

图1 叶片正面病斑

图片

图2 叶片背面病斑

图片

图3 田间发病症状

二、黄瓜棒孢叶斑病为何难防治?
1.发病症状容易混淆,错过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机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斑大小和形状根据环境温湿度差异变化很大,并且容易与黄瓜炭疽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相混淆。若病害识别不准确,药剂使用不对症,容易错过最佳用药时机,就会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2.药剂使用不合理,病原菌抗药性增加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极易产生变异,同一化学药剂连续施用3次就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加,并且大多数药剂都是通过喷雾的方式施用到田间,增加了棚室空间湿度,加剧病害流行爆发。
3.药剂施用方法不当,无法全面消除病原菌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在棚内空气中大量分布,传统喷雾法防治直接作用在植株表面,无法做到全方位消毒杀菌,病原菌分生孢子沉降到植株上,会进行二次侵染,导致病情反复发生。
4.病原菌适应性强,可长时间存活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可以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存活,还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及菌核度过不良环境。病原菌在病残体中可存活长达两年,翌年在环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在一个生长季可进行多次侵染。病原菌寄主广泛,侵染多种蔬菜、花卉,更有利于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三、化学农药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弊端
1.目前市面上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特效药剂种类太少,病害发生后,很难有药剂能一次控制住病害的蔓延。
2.当黄瓜处在高湿环境时,传统化学药剂通过喷雾的形式喷洒到田间,大大增加了棚室空间湿度,加剧了棒孢叶斑病的流行爆发。
3.同一化学药剂连续施用3次以上,就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加,同时给下茬作物带来病害爆发的隐患。

图片

图4 药剂使用不当,黄瓜几乎绝产

四、新型生物农药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优势
基于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规律和发病特点,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方面的不足,中国农科院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历时三年时间,筛选数以万计菌株之后,成功研发出一款针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特效生物制剂-中蔬微粉®荧光假单胞杆菌。专利菌株代谢产物中有丰富的抗生素,且有很强的诱导抗病效果,在直接杀灭病原菌的同时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图5 中蔬微粉®荧光假单胞杆菌

1

适应性强,施用后可快速在田间繁殖,长期存活,通过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2

施用灵活,喷粉、喷雾皆可,设施大棚中可采用弥粉法施药方式,搭配中蔬精量电动弥粉机,整棚无死角杀菌,不增加田间湿度;露地种植可采用喷雾方式,灵活选择。


3

防效持久,中蔬微粉®荧光假单胞杆菌在作物叶片及根际都能很好的生存,源源不断的产生抑菌物质,持续阻隔病原菌的侵染。


4

无抗药性,环境友好,中蔬微粉®荧光假单胞杆菌为纯生物发酵,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安全无公害,通过微生物之间的营养竞争和位点占据来消灭病原菌,不会产生抗药性。

图片

图6 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   中蔬微粉®荧光假单胞杆菌处理区

图片

图7 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  常规药剂处理区
图片
作者:中蔬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