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提一建议,众人都赞高明,唯独毛泽东反对:这么办就中计了!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3-01-08 发布于河北

1935年1月底,蒋介石得知长征中的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大败吴奇伟、重新夺取遵义之后,大为震怒,亲自调兵遗将,命令中央军以及四川、湖南、云南三省的地方武装,立即扑向遵义,大有不击败红军誓不罢休之势。

敌人的重兵围堵,无疑使得红军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这绝非危言耸听,须知遵义以东有何键率湘军重兵扼守;遵义以南是难以逾越的乌江天险,另有薛岳手下的中央军在贵阳虎视眈眈;遵义以北则是更令人望而生畏的长江天险,再加上川军主力堵在那边,想要飞越过去难度巨大。

当然,红军并非无路可走,那就是西面,这是唯一可行的突围方向。但问题仍然存在,好就是当时根本摸不清楚敌情如何。

毛泽东、林彪等红军将帅虽然率部撤出了遵义,但他们一致认为,蒋介石不可能单单留下西面的通道给红军,那个方向一定会有滇军充当拦路虎。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在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呢?

林彪联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向中央发去急电,建议红军反客为主,主动向打鼓新场、三重堰一带的敌人发起进攻,将这两个团的黔军消灭之后,打开突围通道。

不得不承认,当时28岁的林彪是颇具军事眼光的,他将目 标锁定在打鼓新场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西进要塞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如果真的夺取了打鼓新场,是非常有可能让红军摆脱当前困境的。

因此,在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时,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人为首的二十多位红军领导人,都对林彪的建议表示赞同,认为这不失为高明的一招。

只有一个人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既然东、南、北三面都有蒋介石的伏兵,怎么可以单单留下西面让我们过去?红军知道打鼓新场的重要性,蒋介石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进一步指出,从打鼓新场及其周边的地形和交通来看,蒋介石极有可能在这里设下陷阱,他之所以只派两个团的黔军驻守,无非是为了诱使红军自投罗网。

一旦红军进入该地区就中计了,因为这么办必然遭到蒋军的重兵围堵,届时东南西北四面都有敌人源源不断地涌来,红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那么林彪作为红一军团总指挥,难道看不到这样的危险吗?

毛泽东擅长识人用人,对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林彪,自然对其优缺点都心中有数。在毛泽东看来,当时的林彪虽然能征善战,但他有个老毛病,那就是获胜之后再战,往往急于扩大胜果,有时甚至在敌情不明之时也不惜盲目出击。

而林彪之所以决定向打鼓新场发动攻击,就是觉得那里兵力薄弱,以红军主力去对付黔军两个团,根本不在话下。

毛泽东却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毫不客气地指出,打鼓新场兵力薄弱完全是个假象,那是蒋介石设下的陷阱,决不能上这个当!

真正明智的策略,应当是示敌以形,在运动中对敌人实施牵制、调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抓住战机消灭部分敌人的同时,突出敌人的重围。

然而,毛泽东的说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会议就僵在那儿了。好在毛泽东的坚持打动了周恩来,在他的牵头之下,会议重新开始讨论这一议题,也正是周恩来的极力支持之下,众人终于认可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之敌。

没过多久,红军就侦察到,黔军和滇军共出动四个旅的兵力,迅速集结至打鼓新场周边,与此同时,中央军周浑元部以及川军重兵也急急忙忙靠拢过来。

另外,我军情报人员破译的敌人电文中也显示,蒋介石也罕见地从重庆飞到贵阳亲自督阵,完全是一副要将红军精锐一网打尽的架势。

直到这时众人才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真按照林彪所说,向打鼓新场进兵,那么中央红军将无比危殆,搞不好真的会全军覆没!

好在中国革命有毛泽东这位军事天才,他的冷静睿智拯救了红军。在否决了林彪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之后,毛泽东及时作出决断:各军团马上停止向西前进,而是转头向南,朝蒋介石所在的贵阳挺进!

而被毛泽东指定担负起率部南进贵阳重任的人,就是红一军团总指挥林彪。这就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他懂得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最可靠的人。

结果红一军团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再次渡过赤水,如同天降神兵一般突然逼近贵阳,攻克了机场!

蒋介石完全懵了,他万万想不到毛泽东会使出这一招,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命令滇军不顾一切向贵阳增援。

但在最危急、最绝望之时,蒋介石甚至做好了自杀的打算。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不愿回想起的惨痛时刻之一。

而当滇军被调出之后,毛泽东抚掌大笑,因为他有言在先:只要把滇军调出来了,中央红军之围即解,则局面将完全扭转!

果不其然,红军按照毛泽东的策略步步推进,轻松跳出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重重包围。

重温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感叹:天才就是天才,伟人就是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