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生稻得到推广的秘诀是什么?想要粮食增产又增收的看过来

 东西二王 2023-01-09 发布于重庆

原创2021-12-10 00:18·平哥面对面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次稻,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省时省工,生产成本低收效高的特点,近年来得到较大的推广。统计表明,我国如今种植水稻的面积约为2亿亩,其中有5000万亩的地区适合推广再生稻。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如四川、福建等正在推广该品种。

再生稻种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其原理是: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腋芽,第一季收割之后它们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础上,这批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2个月后它们再次成熟,可以收割。

通常情况下,第二季的稻的颗粒要比第一季小一些,但是稻穗数要比第一季的多(原来的一棵稻穗割完的地方一般会长出2棵以上的穗),因而产量也不少。两季总计通常比其一季稻的产量要增加50%,对粮食增产有重要意义。

那么,种植再生稻看上去简单,但是要想获得有效的产出并非那么容易,可以说,其技术复杂程度要比单纯再种一季稻都要复杂。为此,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有益的做法和相关的技术要领,为今天的丰产奠定了基础。要实现再生稻有产出、且丰产,需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选择适宜种植的区域。并非所有的地理上的区域都适合种植再生稻,我们从前文知道,再生稻比较理想的收成也仅占第一季稻子的50%,而在适合种双季稻的地方,如果种再生稻,就有点划不来,因为产量会损失50%。再生稻一般选择在那些阳光和热度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余的地区。

第二、稻茬高度的确定。再生稻生产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如果稻茬高度过高,腋芽太多就会争夺营养,影响植株的发育,造成减产;如果稻茬高度过低,没有足够的腋芽,到时候甚至变成死茬,更没有了收成。一般留茬高度控制在30~40厘米为好。

第三、再生稻的管理。1.追施催芽肥。再生稻的培育要在头季稻收获前同步进行。在头季稻收获前7~10天,就要及时施肥,促进腋芽萌发。2、科学管水,追施促蘖肥。头季稻收割后3~4天,及时追施促蘖肥。 此时气温较高,稻田要及时灌浅水降温,当腋芽长出后,田间要保持干湿适宜,间隔灌溉,确保稻株根系的活力。3、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在头茬收割后15天左右,施用农药。农药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品种,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瘟病、二化螟、卷叶病等病虫害。4、及时收获再生稻。再生稻籽粒成熟度达90%时,应及时收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