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隋唐寒露1 2021-02-28

我校《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于2019年7月经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正式启动,一年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通过业务学习和观摩相关教学视频,对该课题进行了深一步的理解,并对已有作文教学实践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我们结合常态的课堂实际教学,跟踪了部分特殊的案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现把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一部分小学生来讲,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害怕、讨厌写作”成了这部分小学生的普遍心理。加上学生普遍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故写作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大负担。他们往往是一碰到写作就愁眉苦脸,不知如何入手,即使文章完成了都是靠胡乱拼凑出来的,文章里充满了空话和套话,缺少灵气和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乐说乐写,也让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成为可能,扎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使作文教学走向新天地。

本课题是从学校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实际的作文教学内容,加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探究出适合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书面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总结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根据习作素材,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3.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4.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与学生交谈、家访、问卷、个案分析等,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写作教学方案。

2.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作文课上的写作情况,来判断学生的作文态度是否端正。

3.文献法。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文教学方法以及作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为本课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材料。

4.经验总结法。重视总结他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做法

1.准备阶段(2019年4月至2019年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定好实验班级:五(1)班。

(3)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高年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现状,分析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申请课题立项。

(5)建立课题组微信群。方便课题组成员交流、资源共享和主持人布置日常工作,保证日常实验工作有序进行。

(6)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文献资料,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

2.第一实施阶段(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的探索与实践。

(1)2019年7月4日,召开了小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黎秋燕老师主持,会上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并对课题的选题、做法、结题注意的事项也给予了明确的指导。

(研究活动表1)

(2)2019年7月9日,课题组总结问卷调查情况,并进行总结。(研究活动表2)

(3)2019年8月13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制定《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研讨记录表五)

(4)2019年9月,课题组成员与实验老师不断研究、探索、整合,初步形成了作文教学基本模式。

(5)2019年9月19日,主持人黎秋燕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研究活动表3

(6)2019年10月11日,黎秋燕老师在六(1)班上实验课《笔尖流出的故事》及评课。(研究过程记录表四、研究活动表4

(7)2019年11月10日,范春波老师上课题实验课授课后的反馈会。(研究活动表5)

3.第二实施阶段(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

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2019年12月25日,课题组就学生自改作文进行讨论会。(研究活动表6)

(2)2020年3月11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技巧。(研究活动表7)

(2)2020年4月9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集体讨论作文实训。(研究活动表8)

在这阶段,致力于培养学生作文的积累和书面表达能力、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交流经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调整方案,再实践,再总结。

4.结题总结阶段(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

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有:

(1)2020年5月26日,主持人黎秋燕老师主持《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实验课总结。(研究活动表8)

(2)整理有关数据及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4)申报结题验收。

四、课题研究结论

(一)增强信心,培养作文兴趣

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大胆的写,激发学生用自己方式记录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事与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发动学生说话练习之后动笔写一写,只要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完整,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尽可能用激励性的评语,把佳作在班上大声朗读,增加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每学期让学生挑一二篇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作品,分发到每位学生家长的手中,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又让学生在家长那里得到一种新的激励,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使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写不好作文不是没有生活素材,而是缺少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发现因此,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标准明确的指出出: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文就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活动,学生要注意积累的好词佳句,在习作中遇到变得游刃有余。

1.以社会为课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活动是认知发展的最终源泉,没有活动就无从认知。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起到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作用。在校内外举行各种活动、学科之间整合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科学课上的实验,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体育课上的一次比赛,综合实践课上的小调查……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的素材。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说写结合,发展学生语感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的基础越深厚写作的根基就越牢固潜力就越大学生从阅读中懂得,去鉴赏,去体验真正的美,在阅读课堂的字斟句酌中发出感叹:这个词,这个句式太好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从课文的讲授中去品味语文的魅力,不把课文当成任务,而是写作教师的高效教学资源

1.口头作文训练。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1)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要求学生注重言语的条理性,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也就是先说后写。

2.写话训练。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教师要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学会写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笔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学生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动笔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循序渐进写作,多种方法练笔,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

1.学写作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话”源泉,只是学生不曾留意而己。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使他们懂得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内容就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气息。

2.仿写作文。仿写是扶着学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条捷径。例如,在学完《少年闰土》一课后,教师布置一篇有关写人的作文,可仿照《少年闰土》写法,抓住人物特点去写。有课文句式作铺垫,学生写起来就觉得轻而易举。

3.续写作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是作者留给读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处,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此挖掘、延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倾吐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可谓一举多得。如:我给学生一个开头:每天晚上,当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夜的寂静中时,我们甜甜地入睡了。这时。我们来到了梦的王国。在梦中……你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奇思妙想。

4.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根据图画的内容或意思来写一篇作文。学生从小就熟悉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是这一形式的延伸,即按给定的图画内涵和 命题要求写作文。实践证明,看图作文是培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

5.展示作品,促进提高。由于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十分强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展览,抓住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把他们的作品通过学习园地、玻璃橱窗等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每位同学们欣赏、学习、借鉴与评价,逐步引导,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四)互改作文

在作文评讲课上,针对每次作文的训练目标,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习作,设计几个与习作要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评价,再由老师小结,指出作文的长处、不足及一些修改意见。互改作文应采取“一看、二批、三改”的方法进行。如《我可爱的家乡》这篇习作完成后,我从中挑选了一位同学习作,印出来发给大家,首先肯定了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这次习作的要求: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写下来,中心明确,内容具体。从内容上看是否扣题,是否富有真情实感,在认为不具体或语言不简洁的地方批注自己的意见,最后用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和不通顺的语句。在通读全文后,学生纷纷开始修改、批注、态度认真,同时组内还展开了讨论,各抒已见,不但找出了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如何把事情写得富有真情实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甚至细致到连一个标点的用法也进行了分析。采取这种互相批改方式,效果十分突出。

(五)改进作文评价

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能过高要求,否则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小学生的作文,不妨经常打“高分”。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的作文的评价,不管是眉批还是尾批,都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习作的错误幼稚之处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学生在看到那些恰到好处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不好,都会有一种舒服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的变化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这个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互相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实验课和观摩课等活动,展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通过自我反思,相互评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家在课题研究中受益匪浅。教师们不仅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学效果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教师形成现代化的作文教学观念。

2.教师掌握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与操作途径。教师能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作文教学。

3.教师增加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黎秋燕老师《谈小学高年级作文的有效途径》于2019年10月发表在《教育观察》杂志上,范春波老师《谈小学高年级作文的策略》2020年7月发表在《语文课内外》杂志上。

(二)学生的变化

1.学生作文的改变。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畏惧心理,并逐渐变得爱上作文,形成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作文观。

2.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验班学生参加2020年学校举办的“六.一”征文比赛,共17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蔡玲玲同学参加2019年怀集县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获一等奖,参加2020年“4.23世界读书日”创作比赛获得高小组一等奖。

(三)教学效果的变化

1.作文教学形式变“灌输”为参与、渗透。

2.作文教学效果从无效、低效转化成有效、高效。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线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掌握科学的作文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以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由于时间、能力与视野的限制,本研究诸多方面的探索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