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如何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双方长期不懈争夺的地缘战略核心?

 123xyz123 2023-01-09 发布于湖南

甘肃作为西北战略核心是历史、地理的选择

  • 西北政治、文化、军事核心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极强的传承性。
  • 相传伏羲女娲黄帝诞生于甘肃东部,因此有羲轩桑梓之地的称谓。
  • 在7000年前甘肃洮渭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洮河彩陶及渭河大地湾遗址见证了四期仰韶文明连续3000年的辉煌,这也是中华文明奠基之地。
  • 大夏氏族在甘肃临夏大夏河畔繁衍生息,大禹治水始于积石指大禹带领大夏氏族从家乡临夏积石山治水东出南下建立第一个多氏族文明的典故。
  • 周宗祖后稷相传是黄帝后裔,周发祥于甘肃庆阳董志塬,历经十二代拓展到平凉、天水,周礼及八卦形成,天水大象山八卦台今犹在。
  • 后稷第十三代孙后王挺进关中,再历文王、武王建立西周。
  • 周礼奠定了人文交往基础,确立了奴隶制体系。
  • 秦肇基于天水,先后经38君693年,先取关中后得巴蜀,率先打破了奴隶制桎梏,以政治优势击溃山东列国建立封建帝制。
  • 至此,甘肃文明已经确立4期仰韶文明和氏族文明、奴隶制、封建制等7次文明跨越。
  • 陇西李氏发展成全国五大氏族门阀,其后裔频频占据庙堂文武两列,与宇文氏杨氏共为后周隋唐之肱骨,宇文禅位于杨,杨又禅于李,其根基是陇西李氏门阀。
  • 唐持续向东而去,从而失去了甘陇支持,从此关中再无帝王之相。
文章图片1
  • 甘肃向东建立了夏周秦唐,奠定了其历史地位,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极强的向心力。
  • 甘肃向西控制了海藏咽喉-河湟要塞及西域咽喉-河西走廊,这是汉文明西进的堡垒和要塞,汉隋唐元清对西用兵使吐蕃、西域、蒙古纳入中华多民族大家庭。
  • 汉唐雄风使汉文明远播,中西亚文明不能东进。
  • 自宋开启的收缩战略使中西亚伊斯兰文明渐行渐东,汉文明逐渐东撤。
文章图片2

清末民初,西北伊斯兰急急东进

  • 1862年陕甘东干人拉开建立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武装之战。
  • 1865年英俄资助阿古柏侵入甘肃西部(今新疆),俄占领外西北。
  • 国内外敌对势力双方开始正面争锋。
  •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派极力推动放弃西北,认为西北是荒芜之地,无论是经营、还是防守均需要花费钱粮,只需将汉人东迁即可。
  • 陕甘东干人(甘肃辖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西部及新疆)则乘势而起,屠杀西北汉族,欲建立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
  • 英俄积极资助且亲自出兵,目标是建立亲英亲俄的代理势力。
  • 慈禧太后是另一派主力,坚定支持左宗棠西征,言:战而败是力不足,不战而降失祖宗之地愧对先人。
  • 左宗棠西征18年,每有挫折海派必咆哮朝堂欲治左公死罪。
  • 左宗棠平定陕甘收复新疆令海派放弃西北经营东部的图谋破灭,成为海派极力拨除的对象。
文章图片3
  • 东干战争,英俄及海派没有达到预设目标,总结其历史经验,国内外反对势力达成一致,弱化、裂化甘肃成为首要目标。
  • 压制对甘的各类投资,压制甘肃用水,让甘肃持续贫困。
  • 裂化甘肃,积极培养伊斯兰代理人,青海马步芳集团及宁夏马鸿魁集团夹击兰州之势渐成。
  • 对甘持续控制用水、压缩固投、剥夺文明等多元打击,汉族精英东迁,留存人口转变信仰,促使乌鲁木齐-西宁-兰州-银川伊斯兰东进犄角成势。
  • 河湟要塞及河西走廊移位,由汉文明西进堡垒变为伊斯兰东进堡垒。
  • 等待机遇,如同建立信仰伊斯兰的巴基斯坦关住印度一般,建立甘肃伊斯兰国家关住中国。
  • 国外势力达到分裂蚕食中国之战略,海派实现捐西而肥全力经营东部之目标。
  •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清了国内外反对势力的险恶用心。
  • 1949年彭德怀、贺龙2大元帅率军西征,击溃马步芳、马鸿魁,解放陕甘宁青疆。
  • 兰州军区、兰州铁路局机关驻兰州,确立兰州在西北的战略核心地位,对稳藏固疆、繁荣西北开启重大战略布局。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