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法帖 | 宋·米芾《箧中帖》(高清版)

 张洪清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作者介绍

图片

米芾(西元1051-1108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右六年(1091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有洁癖,多蓄奇石。尝於无為州治,见巨石,状其丑,大喜,巨衣冠拜揖,呼之為「兄」,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不能与世随和,故从政数困。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有「风檣阵马,沉著痛快」之评。

作品介绍

《箧中帖》是米芾写给隰州太守景文的一件尺牍。米芾喜爱收藏,每每遇上喜爱之物设法与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件怀素帖和一枚砚山来换取刘季孙的宝物,因此写信征询刘氏的意见。

景文隰公阁下即刘季孙。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大将刘平之子。刘平在仁宗时,死于抵抗西夏的战役中。刘季孙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于藏书之费。他是苏东坡的好友,东坡称其为“慷慨奇士”。苏轼正在杭州知州任上,刘季孙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苏轼改造西湖时,刘季孙出了大力。

图片

▲  宋·米芾《箧中帖》

(28.1cm*39.5cm)

图片

王献之《送梨帖》(三希堂法帖)

《箧中帖》说到的“研山”无疑就是被驸马都尉王诜借去而百简催索的物事。这里所交易的帖即王献之的《送梨帖》

图片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氏之物。

图片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
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

图片

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
酒百馀尊。其他不论。帖

图片

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
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

图片

一言。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不假思索、信手挥洒的书函,体现了书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高超技艺,比诸刻意求工的“跋尾”,手札更少一种“故作”的痕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