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英国,存在400余年,始祖号称“中国司法界鼻祖”

 文史砖家 2023-01-10 发布于广东

文/格瓦拉同志

翻看中国史书,不经意间会发现,如英国、韩国、巴西这样的名称,竟然早在这些国家出现之前便已经存在于神州大地上,堪称“神穿越”。那么,中国历史上的“英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它跟今天的联合国五常之一、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之间是否有某种相似性?

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英国”最早是指西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国姓为“偃”,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湖北省英山县和安徽省金寨、霍山两县一带。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灭掉商朝后,为便于统治广袤的新征服地区,遂大肆分封功臣、姬姓宗室子弟、前朝国君的子孙和上古贤人的后裔为诸侯。其中,英国的开国之君,正是皋陶的后裔。

周武王灭商后,将皋陶后裔分封在英、六等国

皋陶在中国历史上大有来头,与尧帝、舜帝、大禹并称为“上古四圣”,在尧、舜时期担任氏族政权的士师、大理官,负责刑罚、监狱、法治等事务,职责近似于今天的司法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根据中国古籍记载,皋陶在审理疑难案件时,经常使用名为“獬豸”的独角神兽触碰当事人,但凡有罪或邪恶的嫌犯,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没有被碰倒的人被认为无罪。

从尧舜到大禹时期,皋陶始终执掌断狱和司法大权,前后长达60余年,总结出一套先进、合理的法律思想,即“明刑弼教,以化万民”。此后四千多年来,中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无不依据皋陶创制并大力倡导的这套法律思想,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正因如此,皋陶在后世获得“中国司法界鼻祖”的美誉,其历史地位之重要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皋陶被誉为“中国司法界的鼻祖”

皋陶的法律思想包括如下几个特点:1.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2.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主张积极关注民生、听取民意;3.司法公平、公正,这是皋陶法律思想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神话即反应其本质;4.天人合一,主张法律的制定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跟后世西方法学家大力提倡的“自然法”相契合。

由于皋陶德高望重、功绩显赫,因此等到大禹接替舜帝的天子之位后,便按照禅让制的惯例,推举皋陶为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皋陶协助大禹治国期间,曾多次巡视对新天子怀有抵触心理的江淮地区,向各邦国或部落宣讲大禹治水的艰辛经历和丰功伟绩,终使淮夷畏威怀德,一致拥戴大禹。正因如此,大禹对皋陶更加器重,并多次重申后者的接班人角色。

大禹非常器重皋陶,并将他立为接班人

然而,大禹虽然有让贤之心,无奈皋陶年老体衰,在当上接班人后没几年便去世,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13年,据说享年106岁。皋陶去世后,大禹伤心至极,下令将这位亲密的战友兼接班人隆重地葬在六(今安徽省六安市),然后改立伯益为新的接班人。说个题外话。皋陶虽然姓偃,但被李唐皇室追认为始祖,并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被追尊为“德明皇帝”。

由于皋陶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在创制中国法律制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因此等到周武王灭商后,便将其后裔分封在英、六、蓼、群舒等地,建立起一系列偃姓小邦国。不过,为了监控这些异姓邦国及怀有异心的淮夷和楚国,周武王还在它们的周边设置了一系列嫡系邦国,包括申、邓、随(曾)、唐、息、蔡、道、应、沈、贰、房、轸、州、绞、郧等等,史称“汉阳诸姬”。

周武王分封诸侯后的形势图

英国国君既然是皋陶的后裔,在治理国家时自然会继承祖先的思维模式,即重视教育,提倡德法结合、民本思想,遵循司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种制度下,英国从上到下都形成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就连国君都不敢以身试法、肆意破坏法律。也正因如此,“汉阳诸姬”无法抓住英国的“把柄”,使后者获得数百年的安定、和平发展局面。

无独有偶。作为英国“流落到欧洲的同名兄弟”,昔日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同样也是个以法治国的典型。早期的英国也是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随着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该国“破天荒”地在人类历史上首创“王在法下”的治国原则。自此以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不仅被剥夺实权,并且其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英国虽然是以法治国的良好典型,并且受到周王室的尊重,但由于实力孱弱、强敌环伺,依然无法在“礼崩乐坏、诸侯力争”的春秋时代生存下去。早在春秋初期,英国便被迫沦为南方最强大的国家-楚国的附庸,并在周襄王三十年(前622年)被彻底吞并,前后存在400余年。英国灭亡后,子孙流落到各地并且以国为姓,秦末汉初的淮南王英布,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参考书目

1.【春秋】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2.【春秋】左丘明:《国语》,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3.【先秦】作者不详:《尚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4.【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