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奇谭》:谁说国漫无法摆脱“皮克斯”“吉卜力”?

 印客美学 2023-01-11 发布于北京

这几天爆火的动画《中国奇谭》,可以说是惊艳了大家一把。

这部动画自开播以来,在豆瓣的评分就一直居高不下,达到了9.5分,让不少年轻观众高呼“国漫之光”!

国漫复兴,越国越潮?

小印最近简直快被《中国奇谭》包围了,几乎每播出一集,就会有相关的词条登上热搜。

它更是长期占据着豆瓣热门榜的top1,是真的“火出圈”了。

口碑赚尽,质量上乘,这是《中国奇谭》的大火,也是中国民族风格的大火,它让我们看到了最“怀旧”的中国传统美学,也见到了最具新意的中国传统故事。

《中国奇谭》顾名思义,就是讲述中国传统的奇幻志怪故事。

要用老故事打动“新人类”,就势必要找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化特质,努力让年轻人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共鸣。

《小妖怪的夏天》

《中国奇谭》就用第一个故事《小妖怪的夏天》完美还原了当代打工人被工作“按在地上摩擦”的日常。

职场PUA、老板画大饼,当代年轻人的种种经历可以说是全被拿捏住了,让人看得直呼“这也太真实啦”,共鸣就这样产生了。

《小妖怪的夏天》

《中国奇谭》中《鹅鹅鹅》的创作者使用黑白红三种颜色,完美呈现了水墨朱砂的独特国画魅力,加上其默片化的处理方式,更是符合中式“留白”的美学偏好。

《鹅鹅鹅》

最近几年,跟国潮相关的动画片,都备受关注。

年轻人支持国漫,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情绪,憋着一口气,国漫要雄起。

自从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神归来》上映,“国漫崛起”这个话题就屡屡被提及。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前几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哪吒的旧设定,装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新故事。

彩条屋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

之前小范围引起热议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也是以其烟雨江南的唯美画面而口碑爆棚。

青瓦白墙,腊梅残雪,这些独属于中国的景色,也蕴含着中国观众所爱之美。

“中国唱诗班”系列《相思》

如假包换的“中式风格”画面绝对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一大特质。

随后《白蛇:缘起》、《青蛇:劫起》、《姜子牙》、《杨戬》纷纷上映,似乎抓到了流量密码,试图构建起一个国漫宇宙。

《白蛇:缘起》

但是,随后的几步电影,虽然依旧是流量密码,但是口碑却远不及《哪吒》,无法创造出现象级国漫。与其说是大家的口味被调高了,不如说,大家对套路不买帐了。‍‍‍‍‍‍‍‍

国漫无法摆脱“皮克斯”和“吉卜力”?‍‍‍‍‍‍‍‍‍‍‍‍

很多人说,这些年国漫虽然用“国”的形式展现中国美学,但是“漫”的形式,总也逃不出“皮克斯”和“吉卜力”。‍‍‍‍

可以说,国漫在创作手法上还在苦苦摸索。

在《大圣归来》之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众多三维动画都有着打造“中国皮克斯”的野心。

作为三维数字动画的开创者,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的画风特点即是利用数字技术,将画面描绘得真实可信,就连每一根毛发的质感都清晰可见,这种手法也为无数创作者开拓了新道路。

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

追光动画、彩条屋影业等制作三维动画的中国动画公司,也都受其影响,十分重视画面的细节化,毛发、布料纹理,甚至皮肤质感都尽力做到真实,在三维数字动画的技术上不断精进。

而以《大鱼海棠》为代表的二维动画作品,绘画风格则有致敬日本“吉卜力”之感,手绘画面,人物塑造相较于三维数字动画更显卡通化。

《大鱼海棠》

吉卜力工作室的绘画风格始终是充满童趣又不失自然的。

其作品多是以孩子为主角,画面光怪陆离,具有魔幻色彩,同时用色丰富,在物品细节上更展现出生活质感。

吉卜力动画《千与千寻》

在中国动画《大鱼海棠》中,便时刻可见这种“吉卜力风格”,其遵循二维手绘的方式,以女孩椿为主角,色彩梦幻,画面唯美。

尤其在一些精怪角色的塑造上,大胆创意的造型与生活化的场景相结合,有与吉卜力动画一样清新脱俗又具有神秘气息的特点。

《大鱼海棠》

无论“美式风格”还是“日式风格”,国漫的崛起之路,若在绘画手法的这个维度上来看,便是一条学习与找寻的道路。

而在这次的《中国奇谭》身上,能看到创作内核的突破。

《中国奇谭》的故事或改编自文学经典的古话新说,或是完全原创的古代寓言,均有很多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再演绎,比如《玉兔》的灵感来自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飞鸟与鱼》则可以看作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现代版。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一方面是以旧的中国故事《西游记》为背景,另一方面又讲了新的中国青年职场困境。

第二集《鹅鹅鹅》改编自南朝《鹅笼书生》的故事,手法上更是充满中国特色的“聊斋味”。

第三集《林林》用水墨一般的配色展现着中国东北“白山黑水”的景象。可以说,《中国奇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努力呈现着“用中国手法讲中国故事”的宗旨。

《林林》

有评论称:“在表现形式和制作技术上,《中国奇谭》囊括了二维、三维、剪纸、定格、三渲二等不同手法,既有中国传统的美术技法的融入,也有横跨古今、中西合璧的创新尝试,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国美学进行诠释。

比如,在《鹅鹅鹅》中,水墨画风所具有的一种恣肆又不失缠绵的气质与这样一个诡异奇幻的中国志怪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本片波谲云诡又蕴含哲思的整体风格。

《鹅鹅鹅》

其实在早期,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一向是最具有独创性的。

上世纪老一辈的中国动画人,从国画、泥塑、剪纸等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取材创作,便有了中国独特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形式。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形式自成一派,在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国学派”


都说“上美出品,必属精品”,打造出《中国奇谭》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当年更是“中国学派”的顶梁柱。

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水墨动画《牧笛》、剪纸动画《葫芦兄弟》,无数运用中国形式讲故事的动画都是出自上美之手。

《阿凡提的故事》

而中国动画的取材也始终坚持着民族传统。

例如《骄傲的将军》,加入了中国风格强烈的戏曲色彩。而《南郭先生》中刚健和谐的画面笔触是借鉴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绘画形象。

在近几年的新兴国漫中,封神榜、白蛇传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成了其创作题材的“宠儿”。

《骄傲的将军》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也很好地体现在了动画上。

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就选取了红、黄、绿等饱和度较高的中国传统绘画配色。《南郭先生》更是大面积使用了中国古代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赭石色。这些传统色彩都是中国艺术的最佳见证。

《南郭先生》

在早年,中国尚未实行市场化制度时,中国动画的制作基本不过多考虑商业回报,因而极富艺术性。

动画制作投入极高,当时的中国动画行业也是依靠着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投资才得以汇集了音乐、美术等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创作出至今不朽的经典作品。

《牧笛》

况且,中国手法与中国故事,天生就具有极高的适配度。

“用中国手法讲中国故事”,不仅凝结着成年人对早期中国动画的美好回忆,更是如今的中国青年们,在文化自信之下,对中国动画的诚挚期待。




继承创新,路在何方?

都说《中国奇谭》是中国传统动画的一次大回归。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确又看到了上美厂熟悉的画风,但“复兴”一定不是“复刻”,相较早期的动画作品,如今的中国动画做出了哪些创新呢?

《大闹天宫》

首先,是故事内容上的创新。

动画善于表现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梦幻场面,因而,神话传说始终是中国动画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

早年间讲述神话故事的中国动画,如《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内容都旨在深挖神话本身具有的哲理性与教育意义,而新兴的中国动画,则努力解构着神话故事,探索其与当代人们生活的共鸣。

《天书奇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展现了中年悟空的颓败与无力,《白蛇2:青蛇劫起》讨论了近几年盛行的女性主义话题,《新神榜:哪吒重生》更是直接将神话人物置于有未来科技感的末世背景下,上演了一场“赛博神话”。

《小妖怪的夏天》讲述《西游记》的故事,却反而选取了一个无名小猪妖的视角来叙事,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经典的一种创造性解构。

《新神榜:哪吒重生》

其次,在于形式手法上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动画更有赖于计算机的操作,这也为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不乏有优秀作品正在实现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及传统手绘和数字化的技术融合。

《新神榜:杨戬》

就用最具中国动画代表性的水墨手法来举例。

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即是取材于画家齐白石的绘画造型,可以说是完美展示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风格,是不折不扣的国画传统。

《小蝌蚪找妈妈》

而在同样具有水墨风格的《鹅鹅鹅》中,创作者则添加了了西式的素描手法,远看是国画山水,细看则能发现其中的素描笔触

而为了突出本片的诡异色彩,创作者专门将主角的脸上加上了两个浓浓的“黑眼圈”。

依据导演胡睿的解释,他是采取了一个美学上的“技术性嫁接”,将西方哥特美学的阴郁符号嫁接到中国传统的书生形象当中,才形成了这样一个看上去心事重重的角色。

《鹅鹅鹅》

已经定档了今年大年初一的动画电影《深海》,则是更为革新性地采用了“粒子水墨”的方式,将中国的水墨三维化。

如此,既强调水墨的延伸流动感,又有三维动画的细致动态感。

《深海》

中国动画经历了辉煌,也遭遇了落寞,走过技术的革新,也肉眼可见地走向拼尽全力的复兴。


国漫崛起,道阻且长,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作者:若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