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如买房,迟买不如早买。
01 两套房让闺蜜的人生开始逆袭
前段时间,闺蜜文静请我吃了一顿饭,兴冲冲告诉我一件喜事,她在城东购买的两处房子,如今价格翻了三倍都不止。这两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东的版块不仅有了好学校,还有全市最好的医疗机构,这里的房价一下子水涨船高。文静说,当年她背负贷款时,家里亲友都反对,觉得她一个月工资也万把块,加上老公的收入,家庭合计到手的资金也就两万多,月供就要还一万多。文静却不这么想,她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投资房产是最好的保值和增值渠道。于是,她排除众议,跟几个要好的朋友凑了点钱,余下地办了贷款,把两套三居室的房子拿了下来。毕竟两人之前是没有房贷的人,一下子要压缩一多半的收入还贷款,确实不适应。现在房价形势一片大好,她当机立断卖了其中一套,扣掉贷款,她一下子赚了三百万!她用这笔钱,给家人规划了各种保障,还给孩子留了百万的教育基金。当年反对她投资房产的人,全都对文静竖起大拇指,佩服她的眼光和魄力。文静自己也特别高兴,孩子刚好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她已经把另一套新房装修起来,过段时间全家就搬出去住,孩子也可以去好学校读书。但却有极少数人,眼光独到,认知精准,凭借投资房产,成功跃迁,完成财富积累。财经作者鹤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财富的升迁,从来不是靠加班,而是靠选择。就像买房这回事,多数老百姓的想法就是一条直线,有钱才能买房,没钱买个Q?然后他们开始勤勤恳恳工作,没日没夜加班,就希望尽快存够钱,买一套房。月薪3000元,你再怎么拼命,把它提到6000元,也不会有任何本质上的变化。你指望多挣点钱凑首付,那纯粹是无知。鹤老师在《鹤老师说经济》一书中解释原因时说到一句特别深刻的话:劳动的回报率不可能赶上资本的回报率。在合适的时机,投资好的房子,才是普通人最好的逆袭方式。02 房产证上写两个名字,纯属自我安慰在中国,一提到买房相关的事情,绝对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身边总会有情侣夫妻,为了把自己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跟另一半闹得不愉快。《鹤老师说经济》中给出的答案是:所谓两个名字,纯粹是自我安慰。如果房产证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将来很多和房产证有关的手续,一个人就足够办理了。万一遇到事情,想改回一个人名下,更得费力折腾一番。因为孩子不会一辈子跟父母住在一起,他将来要重组新生家庭,一定会买自己的房子。如果父母把他的名字已经加在房产证上了,对这个孩子而言,他莫名其妙就失去了“首房首贷”资格。首房首贷意味着更低的还款利率、更低的首付比例,更好的政策以及更大的杠杆。孩子将来买房直接是他的第二套房,他就再也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了。将来要变现房子应对难关时,加了孩子名字的房子,还要证明买房子是为了未成年孩子的权益,比如为了给孩子看病或是读书。所以,你真的爱孩子,就千万不要在房产证上加孩子的名字。03 选择房子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对于多数人来说,买房的选择过程不亚于人生第二次投胎。每个人在买房时,如何选择房子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和期望值。比如,有人注重地段,有人喜欢采光好的楼层,有人喜欢小区环境好、物业好的楼盘,还有人特别在意户型,有了户型,其他都不重要。鹤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形象的比喻,选房子就像选牛排。上好的牛排,再考虑烹饪,以及搭配什么样的胡椒粉,才能成为绝佳的美食。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村里的人,会搬到镇上,镇里的会去县城,县城的要去市里,市里的还打算去省城。三四线,五六线城市的房子,不是不能买,只是买完就会烂在手上,无法增值保值。第二点是选择地段,尽量选择核心地段,商业板块,教育板块等。通常有个现象就是,一个城市地段好的房子,都比较老旧,很多人不喜欢。而那些漂亮的新房子,普遍都在偏远的地段。但如果这套房不是你解决居住问题的刚需房,那我劝你还是听鹤老师的话,优先看地段,其次看房子的细节。除了这些底层逻辑,鹤老师还分享了很多有用的选房技巧:买房是投资不是消费,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要选择市场喜欢的,否则等你要用钱时,发现房子难以出手就晚了。不要买商铺,商铺是收割中产家庭的,别管它是超低总价,还是售后返租,碰都别碰。不要买公寓,房屋的性质由产权决定,产权证写的是“商业用地”就意味着风险。不要考虑25年以上的房子,除了一线大城市之外。这些房子等你过手后再出售时,普遍30年了,这个房龄不仅贷款受限,你的下家就算有钱任性全款购买,他也要考虑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出售。这些建议可谓十分贴心周到,给所有打算买房的人,提了个醒。04 结语作为专业的财经人士,鹤老师也是某音上的网红。谈及财经,理财,买房,鹤老师字字珠玑,观点精准新颖,发人深省。他在新书《鹤老师说经济》中,从改变认知开始,揭秘身边的经济现象,剖析理财陷阱,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买房。-----------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