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宋史·辛弃疾传2

 一中大语文 2023-01-11 发布于福建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D.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坎和离是八卦中的卦名,古人以周易为基础、用筮草等为工具进行占卦,认为八卦对应着自然现象,能够预测人的命运。

B.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绍兴三十二年”使用的是年号纪年法,《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也是这种纪年方法。

C.末作在文中指商业。“农业为本,商业为末”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思想,其根本原因是封建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度。

D.长短句本是一个诗体名词,南宋时长短句逐渐成为词的别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二人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决意南归并劝说耿京归顺南宋朝廷,表面看是辛弃疾受占卦的影响,实质体现了他决意抗金、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B.在知潭州兼湖南安抚期间,辛弃疾平定了湖湘等地发生的盗乱后,就给皇帝提议,希望以民为本、约束官吏,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C.辛弃疾比较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生产方式,认为南方的商业经济模式造成了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这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均贫富思想。

D.辛弃疾同朱熹交好,在朱熹去世后门生故旧都避而不参加葬礼的情况下,辛弃疾前往吊唁,并颂扬朱熹是虽死犹生,必将名垂千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4分)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分)

5.在处理“江右大饥”时,辛弃疾做了许多有益于缓解灾情的事情。而受到皇帝嘉奖(“帝嘉之”)最主要是因为什么事情?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C

2.B “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法  

3.C “这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均贫富思想”无此意。

4.(1)于是运粮的船接踵而至,粮食的价格自然就降低,百姓凭借这个得以度过饥荒(得到救济)。

(“樯”1分,“直”1分,“济”1分,句意通顺1分)

(2)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一苇”1分,“凌”1分,定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5.主要是救助了信州。(1点1分)解决了皇帝面临的信州灾情问题(1分),“均为赤子,皆王民也”也表达了辛弃疾对皇帝的忠诚(1分)。

说其他事情的最多2分。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与党怀英同学,号称“辛党”。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判定,党怀英得一坎卦,于是留下为金国做事,辛弃疾得一离卦,就下决心南归。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在山东集聚兵力,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下决心南下归宋。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辛弃疾带奏表请求归宋,高宗在南京慰劳军队,称赞辛弃疾,并接受了耿京的奏表。(辛弃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盗贼事件,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事后)他就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官污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今年剿除,明年平灭,就像木头,一天天刻一月月削,最终不是损伤就是折断。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原因,寻求平定盗贼的方法,不要只凭借镇压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根本,有违法贪赃的人,就让各部门尽职查处,不要只纠举一些小官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被加封为右文殿修撰,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下诏命他负责赈灾事务。刚到灾区,就在交通要道张榜宣布:“不卖粮的人发配,强行买粮的人斩首。”又命令把官府中的官钱、银器全部拿出,召集官吏、儒生、商贾、百姓选出有才干的人,酌情借给他们钱物,并让他们负责买粮运粮,约定月底运到城下售卖,于是运粮船接踵而至,粮价自然降低,百姓凭借这个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守臣谢源明请求发米救济,辛弃疾的幕僚们不同意,他说:“这些都是良善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发往信州。皇上嘉奖了他。辛弃疾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把务农作为首要事务。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因此没有极富极贫的家庭。南方经商的人多,对农业生产有伤害,再加上兼并之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同了。”就用“稼”给自己的轩命名。辛弃疾曾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在遭到严格的查禁,他的门生故旧都没有为他送葬。辛弃疾写祭文去哭吊他,说:“不朽的是留传万世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凛然正义的形象就像活着一样!”辛弃疾十分善长写长短句,他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