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轮学科评估,传递着什么?

 冬不拉拉 2023-01-11 发布于安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用这句诗,说第五轮的学科评估很贴切。
学科评估是2000年后出现的。第一轮学科评估在2002年,第二轮学科评估在2006年,第三轮在2012年,第四轮在2016年。
真正把学科评估推成万众瞩目,是2017年的第一轮「双一流」评选,入围的院校和学科直接参照第三轮的学科评估。
意味着考核大学的首要原则从「大」,变成「精」即学科精度。
换句话讲,只要院校有学科获评A+,就可以进入双一流,就可以得到该得到的……
当看到游戏规则改变,各大院校自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科评估上。
于是,学科评估对于大学而言,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了。
然而,第五轮的评估过程和结果,仍然变换着剧本。
第一轮学科评估始于2002年,历时两年,工作量巨大。从结果来看,既有精确的分数(小数点后两位),也有具体的排名。
第二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与第一轮相比:「小分」消失,并列「排名」顺利出现。
第三轮基本延续了第二轮学科评估的方式。
第四轮学科评估再次「变」,这次「总分」消失,「排名」变成了分挡。
概括起来讲:打分从精细到模糊,到消失;排名从精确到含糊,到分档。
而第五轮学科评估是要破五唯的: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所以,虽然在2022年的7月份,教育部官方宣布,第五轮的学科评估已顺利完成。
而评估结果却没有如期而至。
前四轮的结果都是在教育部的官网上公布,而这一次直接将结果发给了院校。
算是含蓄地破「五唯」吧。
在第四次评估中,七所没有获得A+学科的985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
这一次,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都有A+学科了。
尤其需要恭喜东北的三所985,这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北京大学这一次有31A+学科,足足比第四轮多了10个。清华有多少目前还不清楚。
看到新增如此多的A+学科,很多人有疑问:高校是如何做到在短时间里实力大增的呢?
院校重视实力提高是事实。
而评定标准有变化也是事实。
A+由原先的前2%扩大到前3%,A由原来的前2%-5%,扩大到前3%-7%;A-由原来的前5%-10%扩大到前7%-15%。
不要小瞧只是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这可是比之前「扩」大了近50%呢。
这次的力度足够大,之前的A类学科都上升到了A+。
于是,从结果上看,我们的高教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学科评估标准「扩」大之后,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学科的含金量降低
……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的「扩」招:
2000年之前,「择校」处于一个更优先的考虑位置,那时候文凭的含金量高,「院校」所赋予的价值喜人。
随着2000年大学「扩」招成为主流,大学文凭含金量降低
到了2012年,「择城」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一时间「城市优先论」大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