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兴亡与制度变迁——毛泽东与钱穆的历史观

 stamp 2023-01-11 发布于海南

立场鲜明,以古论今,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图片

作者:钱穆 (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图片

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





有感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古代封建专制,钱穆先生写下此书做出批驳。他的核心观点是,过去并非都是封建黑暗的,古代的政治制度亦有很多可取之处。同时他指出,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都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纵有变化,也是在前朝基础上的改进调整,而不是思想政治经济的彻底革新,借以隐含着对当时这个从西方舶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

而这恰恰与毛泽东指引的方向背道而驰。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这是毛一生的行动指南。他认为,在这个腐朽不堪的社会,只有进行彻底的改造,才有可能改变社会,改变全中国。1949年8月14日,毛主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社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这里对胡适、傅斯年、钱穆这三人进行了点名抨击。

对于读者来说,读后可以对中国几千年政治历史有一个较清晰的体系。对于这类繁杂枯燥的叙述,钱穆先生不时加入自己的个人倾向和情感表达,增添些许趣味。但由于书中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对于一些观点应当批判性的吸收,在此对其中观点做些延伸思考:

1、汉代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不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领袖。
虽有宰相管理政府,但皇帝有无罢免宰相的权利呢?宰相处理的一些事务是否需要经皇帝审批呢?若如此,是否可以这样说,宰相在分担皇帝繁重事务?宰相确有很大权利,不过这种权利更像受恩赐的权利。

2、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如是则皇室一切仍由宰相管。
皇室与政府的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但名义上如此,实际操纵者依旧是皇帝,宰相的管理是在服从皇帝的个人意志下进行的,或者说,宰相的举措应经过皇帝同意。

3、刺史比太守官小,却可以调查太守,因为官小无所顾忌。
中央对地方监察通过这种方式比较民主真实。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比较开明的制度竟然在久远的年代已经出现了。事实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一项。不过当下,我们似乎仍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地方管理政策。地方处理不当中央背锅,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事例想必不用多举。

4、中国传统政治,本不全由皇帝专制,也不能说中国人绝无法制观念。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确并不都会专制,但多数只是能为而不为,他们都有专制的可能,但野心,性格等自身因素以及权贵重臣把握朝政的外部因素限制了皇帝。

5、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这句其实已经表明,专制的本质没有变,程度大小而已。

6、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派官吏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利息收入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买卖,用意颇有些近似现代所谓的计划经济。
这种近代曾大力实行的制度竟在古代已有类似的实践,不过限于时代,最终因力量不足失败告终。可见,制度的成败不仅与本身好坏有关,也与时代的发展有关。生产力没有达到,再好的制度也将寸步难行。

7、门第家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扞格,至于私人学养,也一切谈不上。
的确,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更易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另外一想,这种门第传统是否已经暗含着不平等?农民子弟难入仕途,纵然私人学养不够,难道就不能有平等入仕的机会?教育平等,人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公民平等的一项重要考量。将寒门子弟部分排斥其外,将埋没很多人才。如果今天我们仍实行门第传统,将有为数众多的穷人的孩子没有书读成为文盲。

8、宋代军队又完全用在消极性的防御上,这固然是受了唐代的教训深,才矫枉过正至于如此。
这里正和毛选里的一句形成鲜明对比:“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要想彻底推翻一个事物,必须要过正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宋代就是一个矫枉过正失败的例子。可见真理的相对性,如超出一定范围,真理也会成为谬误,不能拿来一概而用。

9、中国应该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大权都掌握在士——读书人手里,从汉到明都如此。
从古代政治制度的总体细究到枝节,局部的确可以看到读书人的权利所在,然而总体来看,这一群体仍旧匍匐在皇权的脚下,帝王依旧是笼罩在旧社会天空下的一片阴云。

10、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政府平等的统治。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
关于帝国主义,如每个人给出的定义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从钱穆先生上述的定义来看,他看重的是只有存在殖民地,才可以算作帝国主义。按这个说法,美国的确不是,最多可能只是仁慈的帝国主义。然而,占有侵略地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之一。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因此,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后形成。

虽说对著作中一些论点作了批判性的思考,但从中也吸收了很多真知灼见。从钱穆先生个人情感看,他最欣赏汉朝,唐代较好,宋代大体继承唐制但文官繁冗,而明清皇帝专制,尤其批判清代,认为清朝并无制度,只是出于私心的法术,是一个异族部落对汉人的压迫。从立场来看,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历史并不都是专制黑暗的,不能一棒打死。同时,先生也提供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角度,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1、分析政治,要兼顾人事和制度。
2、评判制度利弊得失,要考虑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
3、中国古代无阶级,但有流品。因此,行业之间也存在清浊高下。
4、中国人讲政治,看重职责。西方人则看重主权。
5、没有永远不变的制度,随时代发展,好的制度也会变成坏的制度,所以要紧随时代变化改进制度。





轰轰烈烈的20世纪过去了,皇帝军阀,领袖学者,转眼一一离去。我们告别了腐朽不堪的年代,也告别了热火朝天的年代。面对曾经,人们保持沉默。面对当下,人们专注眼前似乎到了21世纪,人类克制自己的情感,减少对时代的审视。然而翻开书页,历史的滚烫灼热了每一个试图了解它的时代的人。历史,就这样从纸张中淌出来,让人看到它的神采飞扬,激情燃烧。

学术上的纷争,道路上的分歧让人们互相对立。但是,每一位不计个人得失,尝试救亡图存的学者文人革命家,即使学说有待考证,即使理论证明是失败的,他们都是前进的一份子,是拯救中国的希望,是民族未来的种子。

时间,证明了谁是对的。实践,检验了谁是对的。又或许,它还要继续检验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