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鉴】园林树木上常见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1-12 发布于湖北
园林苗木上的蛀干害虫种类比较多,主要有天牛、小蠹虫、吉丁虫、沟眶象甲、木蠹蛾、红棕象甲、白蚁、透翅蛾类、茎蜂类等。这些害虫主要为害园林树木的枝干,危害性大,严重的造成植株整株或成片死亡,同时会间接导致风折木的安全隐患。
Image
Image
Image

▲蛀干害虫为害后导致树木死亡及风折木的安全隐患



一、蛀干害虫的危害特点



1、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其它各虫态均在韧皮部、木质部营隐蔽生活;
2、虫口稳定:大多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天敌少。
3、危害严重:枝干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等,影响输导系统传递养分、水分,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
4、难防治:普通喷雾,难以接触到虫体,树体内害虫难控制。


二、蛀干害虫对园林树木的危害

及防治技术




天牛类


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为咀嚼式口器,大多数品种都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天牛的种类很多,世界已知40000多种,中国也有3550种左右。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对树造成严重的危害。是林业生产、苗木栽培和园林养护上的主要害虫。
园林苗木上常见的主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桑天牛、双条杉天牛、黄斑天牛、松墨天牛、桃红颈天牛等。
Image

▲星天牛

Image

▲光肩星天牛

Image

▲云斑白条天牛

Image

▲桃红颈天牛

1、发生规律:具体因虫种而异,大多1年发生1代,部分2~3年1代。主要以幼虫在木质部钻蛀为害。在每年的3月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5月下旬~6月中下旬为成虫产卵期,7月幼虫孵化后开始为害至10月下旬越冬。

2、分布与危害:分布范围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天牛寄主植物种类多,喜欢将卵产在树势衰弱的树干上。主要寄主植物有:杨树、柳树、榆树、法桐、紫薇、香泡树、红叶石楠、刺槐、白蜡、美国红枫、日本红枫、桃树、龙柏等。

Image
Image

▲天牛为害严重导致树木树干中空

Image

▲为害后导致树木树干严重受损

Image

▲间接导致树木倒伏的风险

3、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

① 进行树干涂白。可以有效减少成虫产卵场所,从而降低虫口密度,也可以增加其观赏价值。

② 针对幼虫可用铁丝勾杀;针对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和趋光性行人工诱集和捕捉后集中处理;针对产卵刻槽在不伤害树干的前提下适当击打或纵向划刻。

(2)化学防治

① 抓住卵孵化后的幼虫期及时防治,建议在7~10月进行及时防治,幼虫钻入木质部过深会降低防治效果。此时期可用“秀剑”60倍“依它”75倍对树木枝干进行喷施;还可以用“防蛀液剂”在树干进行打孔输液防治,根据树胸径大小确定用药量,一般每10厘米胸径用1支,每增加10厘米增加1支用量。
② 成虫羽化期的防治。一般在5月上旬~6月下旬陆续会有成虫通过羽化孔出来,建议在此期间每隔15天喷施“健歌”1000~1500倍针对成虫进行预防,这个时期针对成虫防治可以有效减少该区域虫口密度。









吉丁虫类


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种类很多,成虫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体色一般甚美,具金属光泽;头较小,触角短,足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也有潜食于树叶中的。
1、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5~6月为羽化盛期,6~7月成虫大量取食叶片,产卵于皮缝中。

2、主要危害:成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主要还是以幼虫为害树木的枝干为主。幼虫刚开始在树木韧皮部取食,后蛀入木质部为害,形成宽扁的虫道,虫道内堵满虫粪,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甚至造成整株枯死。

Image

▲油松吉丁虫的幼虫

Image

▲油松吉丁虫造成的为害

Image

▲白蜡窄吉丁为害造成的爆皮

Image

▲白蜡窄吉丁的为害

Image
Image

▲窄吉丁对树干的为害

3、防治方法:抓住卵孵化后的幼虫期及时防治,建议在7~8月进行及时防治,可用“秀剑”60倍“依它”75倍液对树干进行喷淋,针对危害比较严重的植株,喷药后,再用薄膜对树干进行包裹5~7天后拆除即可。










小蠹虫类


小蠹虫是属于鞘翅目小蠹科的昆虫,在园林养护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各类小蠹虫的危害踪迹。根据调查发现,小蠹虫危害区域广泛,几乎是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植物种类也从以前相对单一的树种变成多样性。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植物主要有油松、紫荆、紫薇、榕树、樟子松、杏树、水杉、紫叶李、柏科类、秋枫等。

Image

▲小蠹虫成虫

Image

▲小蠹虫的幼虫

1、发生规律:一般1年1代,少数1年2代,3~5月和9~10月为成虫出孔、迁飞和入蛀盛期,次年4~5月成虫开始陆续飞出,常在生长势衰弱的树上蛀孔侵入皮下,成虫于10月中旬后进入越冬状态。发生严重的时候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2、分布与危害:小蠹喜为害衰弱树、倒木,甚至枯立木,小蠹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有相应的钻蛀能力,部分品种幼虫喜欢在树干皮层韧皮部进行为害,成虫在木质部深层为害。为害严重时,树枝梢明显出现发黄,枝干常被蛀空,遇大风易被风折断,受损严重的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小蠹虫对枝干及枯立木造成的为害

Image
Image

▲小蠹虫为害严重的导致整株死亡或整片死亡

 3、综合防治方法:

(1) 加强冬保护相关工作,对新栽杉树及柏树要用保温保湿带对树干进行包裹,防治树干冻伤出现开裂现象;针对树主干要进行冬季涂白,以达到减少产卵场所消灭越冬虫源的目的。
(2)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秀剑”60倍和加“依它”75倍液对树主枝及主干进行喷淋,喷时后结合塑料膜包裹5~7天效果更好。









象甲类


1、沟眶象甲。鞘翅目象甲科。前翅基部及端部首1/3处密被白色鳞片,并杂有红黄色鳞片,前翅基部外侧特别向外突出,中部花纹似龟纹,鞘翅上刻点粗。

Image

▲沟眶象甲的幼虫、蛹、成虫

Image

▲沟眶象甲的为害状

(1)发生规律:沟眶象1年发生一代幼虫,从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4月中旬~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为害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为害盛期。

(2)分布与危害:主要危害桂花、臭椿。成虫主要取食枝条幼芽和韧皮部,沟眶象幼虫主要在植物的根茎部位和树干分枝部位,以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进行钻蛀为害。为害的高峰期能明显看到许多木屑排除,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以致死亡。

Image
Image

▲沟眶象甲在桂花树干上的为害

(3)防治技术:

① 树干涂白,可以减少成虫产卵场所,从而降低虫口密度,保证其观赏价值。

② 幼虫危害期。可用“秀剑”60倍依它75倍液对树干进行喷淋,针对危害比较严重的植株要进行喷淋。
2、红棕象甲。鞘翅目象甲科。又名锈色棕榈象、椰子甲虫、亚洲棕榈象甲、印度红棕象甲。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毁灭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海枣、华棕等棕榈科植物。
(1)发生规律:红棕象甲1年发生3~4代,一般4月上旬出现该年度第一批红棕象甲成虫,第二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红棕象甲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成虫将卵产于叶柄的裂缝或组织暴露部位,还经常在由犀甲造成损伤的部位产卵。

(2)分布与危害:初孵幼虫取食植株多汁部位,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隧道。老熟幼虫用吃剩的植株纤维结茧,茧呈圆筒状,结茧需要2~4天,然后就在茧中化蛹。

Image

▲红棕象甲成虫、蛹、老熟幼虫

Image

▲红棕象甲在海藻树干为害情况

Image

▲植株严重受害致死

Image
Image

▲树干纤维全部蛀空 海藻树干为害状

(3)化学防治。由于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均在树干内蛀道取食为害,常规喷雾施药方法很难达到防治目的。目前最有效的施药方法是采用喷淋加树干包裹熏蒸的防治及采用提前用药保护预防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① 预防处理:采用“甲刻”小包装进行挂包预防。根据植株大小一般每株挂1~5袋(10g/袋),此药剂内吸传导性好,且具有长效缓释性。将药包挂在海藻树的心叶上,药液可被植株体吸收并毒杀取食的幼虫。当遇雨或淋水时,药剂就会释放一部分出来,就会起到长期预防虫侵入的目的,用药一次可持效2~3个月。较长时间未降雨时,可人工喷水,以利于发挥药效。
② 药剂治疗:推荐使用“依它”600倍+“甲刻”800倍“乐克”3000倍+“甲刻”800倍+“立克”1000倍对植株进行喷淋,重点喷施心叶部位。









木蠹蛾类


鳞翅目木蠹蛾科昆虫,园林上常见的主要有芳香木蠹蛾黄胸木蠹蛾蒙古木蠹蛾柳干木蠹蛾、东方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等。

Image

▲芳香木蠹蛾

Image

▲柳干木蠹蛾

1、发生规律:木蠹蛾发生世代因虫种而异,成虫多在4~7月出现,最晚可至10月。

2、分布与危害:木蠹蛾的种类多,分布广泛。木蠹蛾幼虫的为害较集中,喜欢在伤口处侵入为害,初期侵食皮下韧皮部,逐渐侵食边材,将皮下部成片食去,然后分散向心材部分钻蛀,进入干内,干内被蛀成无数互相连通的孔道。常聚集数十头乃至数百头于树干内,形成较大的空心。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木蠹蛾在树干上的为害情况

3、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

1.树干涂白,可以减少成虫产卵场所,从而降低虫口密度,保证其观赏价值。

2.幼虫危害期。可用“秀剑”60倍“依它”75倍液对树干进行喷淋,针对危害比较严重的植株要进行喷淋。用药后1~2小时中毒爬出,24~48小时后,出现死亡高峰。









白蚁类


白蚁为蜚蠊目昆虫,种类多,全世界发现和记录的种类有2500多种,我国已知有白蚁四科、四十七属、四百八十多种。主要园林树木寄主有:秋风、香樟、杉、松、桉树、榕树等。
Image

▲白蚁的工蚁、兵蚁

Image

▲白蚁的为害情况

1、发生规律:白蚁婚飞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据观察,在江西、湖南婚飞的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广州地区3月初蚁巢内出现有翅繁殖蚁,婚飞多在5月份,婚飞前由工蚁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筑成婚飞孔。

2、分布与危害:在全国除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省之外,26省市自治区都有白蚁分布。其分布若以长江为界,越往北种类越少,越往南越多。其中以云南省的种类最多,其次是两广、福建和海南。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土木栖的家白蚁(也叫台湾乳白蚁)、土栖的黑翅大白蚁、黄翅大白蚁和散白蚁属的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堆沙散白蚁等。白蚁食茎内组织,形成平行多条的隧道,在隧道内蛀食树皮及木材,常导致树干中空现象,造成全株枯死。

Image
Image
Image

▲树干整体和部分包裹细碎的小泥

Image
Image

▲被白蚁为害后造成树木枝干中空

 白蚁综合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涂白,可以有效趋避防治白蚁起到预防的作用。

2.切断为害寄主:

① 针对腐朽木进行清理,清腐后对枯木可使用“途能”进行防水和防腐处理,这样有利于阻止白蚁继续为害。

② 需要用专用的材料对树洞、树干上的裂缝、病虫孔进行修复处理。

③ 采用合理的修剪并定期对白蚁为害区域内的枯枝落叶进行清理,也能有效地预防白蚁的为害。

3.化学防治:

① 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针对白蚁危害的树木,用“白迪”兑水100倍,按1:50比例均匀喷施在樟屑上,在距被害树基30~40cm处均匀撒施或沟施。
② 使用“白迪”500倍,在被危害树干、周围土壤、枯枝残渣上喷洒;“白迪”1000~1500对周围有白蚁指示菌区域进行浇灌。
树木枝干虫害一旦为害严重后枝干非死即伤,因此防治树木枝干虫害应以预防为主。抓住关键环节和发生规律是重点,科学选药,适法用药。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枝干害虫对树木枝干的危害程度,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降低树木倒伏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