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之茯苓》

 潘若军 2023-01-12 发布于山东

茯苓,伏地而生,为木而不高耸,吾师医心匠先生谓之“木雏”,妙真之喻。木雏,活泼纯真,灵气含盈。虽不高耸,却成体大,气质内美而不外溢,真伏藏土中之灵者也。

茯苓,傍松根而生,非窃松之精,实同气类聚。松为木,木阴蔽阳,其下卉草不生。茯苓独生松下,可知其生发力不弱于松。之所以不如松挺拔,其心“含蓄灵光”而甘于平淡。茯苓性味甘淡,诚本心之所见。光华不外溢而内敛,内敛以肃降,其性必有“金”。金性,属色为白,故茯苓质白,又称“白茯苓”。

白茯苓,生于云南者,最为地道,谓为“云苓”。云南,九州之西南“坤位”。坤地,土厚而柔顺,物灵且醇,故茯苓厚兼“土德”。

厚土之下,水必丰滋。茯苓具有木性之升发,必能汲取土中之水上行。然茯苓又具金性之肃敛,是知汲水上行,折而下返。水行之折返处,正在脾胃。

脾胃得水,中焦润滋,故茯苓能解津亏之渴。因其木性疏土,又不必忧“脾恶湿”。土得水而润,得木而达,脾土坤顺,正能收纳心火。水火于土中相济,则气平神宁,一派景和,故宁心安神。

脾土坤顺,又能旺金益肺,肺气宣肃,以其“治节”之功而通调水道,下生肾水。所谓茯苓“利水”,是有利于水道之通达。

茯苓,味甘淡,性合“木、土、金”三德,执中焦而运转,通达左右上下,和济水火,堪谓“知周出焉”,真“灵”也。

2022-02-22。潘若军,授业恩师医心匠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