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逍遥游7 1北冥鲲水,鹏气南冥。太极。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处于最高处才能逍遥。 2要厚积才能质变,鲲化鹏。 蜩与学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3朝菌:晦朔;蟪蛄:春秋;冥灵:五百岁;大椿:八千岁;彭祖。小大之辨。即自以为的逍遥,小的人,无法看到真正逍遥境界。 4何种人能逍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比一君,征一国。 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非之而加沮。因为他心中还有物我的分别,他的内心虽然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但他的逍遥只局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是有限度的,没办法游于无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所谓真正的逍遥,就是心灵世界的无待,也就是心里无所牵绊,无所挂碍,无所依赖,而想要做到无待,就要顺应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把握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遨游于无穷的境域之中。 5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已。才会逍遥。 6尧:让天下,日月出而爝火不息,时雨降而犹浸灌;许由:名者实之宾。鹪鹩巢林,偃鼠饮河。有其实而忘其名,实至名归而不自以为有名,这就是庄子的圣人无名的真谛。 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有功而不居功,正因为没有功名的心,所以她才不受任何伤害。 惠子,大瓠,忧其瓠落无所容?不龟手之药: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大樗:大本小枝; 狸狌:执鼠; 嫠牛:大若垂天之云。 7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二齐物论7 1南国子綦,颜成子游,吾丧我,人籁地籁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 乐器本没有声音,人带着某种目的去吹奏,就有了不同的声音,这是人籁。风本无声音,只因孔窍形状各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地籁。若没有了人的主观意志,没有了形状各异的孔窍,则会陷入自然无声的状态。天籁也就出现了。 引出争论时,功利性的作秀,正如人籁。有的是非功利性,单纯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正如应风而起的地籁。 2喜怒哀乐,虑叹变慹(zhé),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他们的喜怒哀乐,忧虑悔恨,犹豫执着,轻浮放纵,张狂和作态。就像风吹孔窍发地出的声音,湿气蒸发产生的菌类,日夜交替出现,却不知根源在哪。 庄子这些话,正是对吾丧我中那个我的描绘。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世人对于世物的争论,源于我产生的成心,即主观成见,他说,如果以成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无论是智者还是傻子,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3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所以就有了儒墨等百家的争论,彼此否定对方所肯定的,肯定对方否定的。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然而,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同生同死,不可分割的。单从这一方面看,就看不到另一方面,反之亦然。 圣人看待事物超脱了主观成见,就不会把事物对立起来看,而是还原它本来的样子,彼此不对立的视角,称之为大道的中心,站在里面,就如置身环中,可应变无穷。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不管拇指食指都是手指,白马黑马都是马,根本无需争论,而纵观天地万物,皆同出一源,无不是大道的体现。所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毁坏就是形成,形成就是毁坏。万事万物并没有毁坏与形成的分别,砍树建成房子,房子建成了,树却毁了,然而本质上都还是物。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知道这些道理的人,就会以平常自然的心态去对待事物。不知道这些道理的人,就会耗尽心智与人争辩,这就是所谓的朝三暮四,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上古之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三种境界,最高境界:压根就没有物的概念; 其次的境界,虽然有了物的概念,却还没有产生物与物之间的界限; 再次一级的境界,有了事物的界限,但还未曾有高低,贵贱,美丑等是非判断。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是非判断出现后,人心中的大道已经亏损,之所以亏损,是因为私欲和偏爱。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就像昭文弹琴,他根据心中的情感偏爱,弹出了自己想弹的声音,其它的声音却亏损了;假如昭文不弹琴,所有的声音都还保留着,这也就是无声之声的天籁。 4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时间的概念存在之前,时间就已经存在,这个时间开始之前,已有一个没有开始的时间存在。有和无的概念出现之前,无就已经存在,无开始存在之前,还有一个没有开始的无存在。有无突然间诞生,人认为的有和无果真就是有和无吗? 这听起来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一切都从无始无终的虚无中诞生,包括人类世界的种种概念。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所以宇宙外的事,圣人只存于心中而不加陈述。 宇宙内的事,圣人只陈述其事实而不加分析; 历史上先王的言行,圣人只分析其原因而不评论其是非对错;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bǎo)光。 一个人若能止于他所不知道的地方,就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人若懂得无言之辩,不道之道,那他的胸怀就是天府,无论注入多少都不会满,无论流出多少也不会枯竭,却不知其源头在哪,这就叫葆光。含而不露的光明。 5啮(niè)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然则物无知邪?” 万物有共同之处吗?那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原因吗?那我们就无法了解万物了吗? 人长时间睡在潮湿的地方,腰就会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鳅难道也会吗?人呆在树上就会恐惧,猿猴难道也会吗?人泥鳅猿猴,哪个是评判舒适的标准呢? 人吃畜肉,麋鹿吃美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吃老鼠,哪个是评判美味的标准呢? 麋和鹿配对,泥鳅和鱼一起生活。毛嫱丽姬是人眼中的美女,但鱼见了他们,就赶紧躲进深水里,鸟见了他们,赶紧飞走,麋鹿看见她们,就奔跑着逃避,哪个才是评判美色的标准呢?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你不懂得世间的利害,难道至人也不懂吗? 在这则对话中,庄子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例,说明万物没有共同的标准,人之间的争论亦是如此,五倪止于自己所不知的境界,采取论而不议的态度,正是庄子所提倡的。而啮缺则相反,非要得出个是非判断来,正如所有的物论者那般。后面庄子又以无已的至人,引出关于生死的论述。他认为人如果能够做到无已,连生死都能坦然对待,就更不用说是非利害了。 于是下面,庄子着重阐述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 艾地的丽姬,嫁给晋国的晋献公。在庄子看来,生与死就象梦与醒无法确定,哪个是梦,哪个是醒。 6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真正觉悟之人,才明白人生不过大梦一场,而那些愚者,却自以为清醒,自以为洞察一切。我说这些话,何尝不是一场梦呢? 罔两和影子,影子依赖形体,万物的形体又依赖谁呢?言外之意,万物只不过是大道的影子罢了,万物皆为影,便可融为一体。 由此,也就引出了那个流传千古的蝴蝶梦。 7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xǔ)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他感到这就是他内心深处向往的境界。于是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完全忘却自己是庄周。当从梦中醒来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这一刻,庄周处于一种迷幻的状态,不知道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呢?他说,庄周和蝴蝶固然有分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万物可化而为一。 庄子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物我两忘超脱是非生死的蝴蝶梦,正与开头南郭子綦吾丧我的境界,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三,养生主5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齐物论》止其所不知,至矣! 2个人修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观知止,神欲行。 人生修行:A全牛;B依天理;C无厚之刃;D难,视为止,行为迟;E藏之。 3公文轩,右师,泽雉。 4老聃死,秦佚三号而出。别于人。至人: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身虽死,思想传下来。 四,人间世6 1颜回积极入世,卫君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 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zāi)人。 且苟为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桀(jié)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yǔ)拊(fǔ)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尧攻丛、枝、胥(xū)敖,禹攻有扈(hù)。 端而虚,勉而一。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解决之法:心斋,若一志,不听之于耳,听之于心,不听之于心,听之于气。气也者,虚于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也者,心斋也。 2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传其常言,无传其溢言。 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当一件事无可奈何的时候,倒不如让自己的心自在带我遨游,一切顺其自然。 3颜阖将傅灵公大子,蘧伯玉:随之而和之。 螳臂挡车;虎之媚与杀;马之毁首碎胸。 4物之无用之用。匠者与栎树: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mán),以为柱则蠹(dù),是不材之木也。 南伯子綦(qí)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shì)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chéng)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5人之无用之用。 支离疏,上征武士,上有大役,上与病者粟。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6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五,德充符6 1常季,仲尼,鲁有兀者王珆,弟子众: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难道真的有不言的教化,无形的开悟吗?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就算是生死这样的大事,甚至天崩地裂,他也能云淡风轻,因为他心中无所挂碍,所以能顺应事物的变化,固守大道的根本。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从事物相异之处看去,肝胆近邻却如楚越远隔,而从事物相同处看去,万物皆为一体。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人只会在静止的水边照自己,却不会去流动的水边照,只有静止的水,才能留住众人的脚步。 2兀者申徒嘉,郑宰相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3鲁兀者,叔山无趾见仲尼: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见老聃: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 4鲁哀公问仲尼:卫国丑男哀骀它。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宁为夫子妾。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 㹠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才全: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世界永远是明媚的春天,这就叫做才全。 德不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水面静止到极致就是平,内心平静如水,就不会因外在的变化而动摇,内心平静如水而不彰显于外,这就是德不形,这样的人能够吸引万物。 5闉(yīn)跂(qí)支离无脤大瘿(曲脚,驼背,无唇,瘤)卫灵公,齐桓公。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真正内德充沛的人会忘记形体外貌,该忘的形体不忘,不该忘的德却忘掉,这才是真正的忘。所以圣人逍遥而游,无所挂碍,他们没额外的情感欲望,也就没有是非好恶的困扰。 6惠子,庄子: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六,大宗师8 1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mó)士。 不在乎自己缺少什么,不彰显成就,不谋求私利 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他们从不后悔,也从不得意。 登高不慄(lì),入水不濡(rú),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他们爬到高处不会恐惧,进入水里,不会沾湿,身在大火中不感到热,这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已处于大道的高度。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其心志,其容寂,其颡(sǎng)頯(kuí)。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他们心中没有杂念,外表安宁,神气纯朴,他们的情绪变化,如同四季变迁那般自然,严肃如秋,温和如春,与万物相处,恰到好处。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生与死,如同日夜交替,是自然的规律,人无法改变自然,这是万物的本性。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之后,鱼儿们补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供彼此呼吸,用唾沫让彼此湿润,与其这样被生死所困,不如在广阔无垠的江湖里忘却生死,与其赞美尧舜谴责桀纣,不如忘却是非,融化于大道之中。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道本身呢,大道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验证的,它没有主观作为,也没有固定形态,它可以心传而不能口授,可以领悟却无法看见,它以自己为根本。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tè);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zhuān)顼(xū)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yǎn)有天下,乘东维、骑箕(jī)尾,而比于列星。 2南伯子葵问乎女偊:年长而色若孺子? 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我有圣人之道。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七日而后能外物;九日而后能外生;而后能朝彻;而后能见独;而后能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我得道的方法是守持神,我守持三日,已忘却世俗,七日,已心中无外物,九日,已忘却了生命,然后心境已清清洞彻。然后便能显现大道,然后便不受时间限制,达到无死无生的境界了。 撄(yīng)宁: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空明虚静之心不死,物欲成见之心不生。对于外物,任其来去,任其成毁,心总是虚静,这就叫做撄宁。即乱而后定,动而后静。 3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县解: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子来病,子梨问之:避!无怛(dá)化!走开,不要担忧正在变化的人。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天地为熔炉,造化为铁匠,我到哪去不行呢。 4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谁能无心地相交,自然地相助,谁能够超然于物外,遨游于无极,谁能忘却生命,没有穷尽。 子桑户死,未葬。孔子使子贡往侍事焉。孟子反、子琴张。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孔子说,鱼适合在水中,人应该与大道同在,对于鱼来说,挖个水池就能生存,对于人来说,内心无事自然能够安定,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大道。 畸人者,畸于人而侔(móu)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奇人异于世俗,却合于自然。所以说,自然中的小人,是世俗的君子,自然中的君子,是世俗的小人。 5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以善处丧盖鲁国.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心里真正快乐是来不及笑的,发自内心的笑是来不及事先安排的。顺应自然的变化,就与大道合一了。 6意而子见许由:“尧何以资汝?”,'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尧既已黥(qíng)汝以仁义,而劓(yì)汝以是非矣。用仁义刺花了你的脸,用是非割掉了你的鼻子。 世俗的仁义道德观念,深深浸染着世人,成为人心的桎梏,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把世俗世界的杂质去除方能领悟大道,游于逍遥。 7颜回益矣。忘仁义,忘礼乐,坐忘:堕肢体,黜(chù)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丢掉肢体,消融耳目,摆脱形体和心智的束缚,与大道相通,这就叫坐忘。 8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我在想,是谁让我落得这般田地,但我始终想不通,父母难道愿意看到时我贫困吗?天地无私,难道会偏偏针对我吗?我想不通啊,难道这一切都是命吗? 得道对于一般人来说,太难了,上古时期,人人都是真人,人人都以大道为宗师,多么让人向往,但庄子所在的都是一个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乱世,更多的是子桑这类人,子桑不是那个得道的子桑户,他无法超脱生死,只能在穷困潦倒中挣扎叹息。而世俗世界,之所以如此残酷无奈,归根结底还是统治者的问题。 七,应帝王7 1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子知:物之所同;子之所不知;然则物无知;子不知利害,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2肩吾:日中始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 3天根游于殷阳,至蓼(liǎo)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miǎo)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kuàng)埌(làng)之野。汝又何帠(yì)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4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思维敏捷,刚强勇武,通晓天下事物,勤奋不倦的学道,这样的人,能称之为明王吗?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chù)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yuán)狙(jū)之便、执斄(lí)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这算什么明王,只不过是追逐外在的知识技巧,劳形伤神之人罢了,照你这么说,虎豹因为拥有漂亮花纹而被捕猎,猿猴因为行动敏捷而被拴住,这也能算明王吗?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老子说,明王以无为之治,造福天下,功盖天下却好象与自己无关,化育百姓,百姓却感觉不到依赖任何人。明王从不彰显自己,使万物自得其所,明王与大道同游,没有任何挂碍。 5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一日:弗活矣!不以旬数矣!见湿灰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展示的是地文之象,此象表现为不动不静,他大概看见我闭塞了生机。 二日:吾见其杜权矣!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刚刚我向他展示的是天壤之象,此象表现为外物不入上于心,生机从脚后跟发出,他大概看见了我那一丝生机。 三日: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ní)桓(huán)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 展示的是太冲莫胜之象,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大虚之境。他大概看见我阴阳之气平衡和谐。大鱼盘桓之处为深渊,止水之处为深渊,流水之处为深渊。 四日:立未定,自失而走。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wēi)蛇(yí),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刚才我向他展示的东西,万变不离其宗,却是大道的体现,我和他应变无穷,他捉摸不定,就像看随风摆动的草,随波逐流的水,所以他逃走了。 列子三年不出,为其妻爨(cuàn),食(sì)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 6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放弃虚名,放弃谋略,不被世俗事物所困,不被智巧所主宰。体会无穷无尽的大道,游心于无挂无碍的境域。接受自然的赋予,不见私人的得失,这也就是空明的心。至人用心如明镜,对于万物不送不迎,不成不毁,所以能超然于物外而不被外物伤。 7南海之帝为儵(shū),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
来自: 昵称52303172 >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