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六朝古都南京面临史上最惨重的历史浩劫。 残暴的侵华日军取得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的胜利,并在中国军队主力撤出南京后成功进入市区。 此时,南京已经沦陷。也许正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激怒了这些日本侵略者。日军进入南京后,以血腥残酷的手段发动了“南京大屠杀”。 在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大灾难中,数十万南京市民的生命受到威胁。但幸运的是,一个德国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那就是约翰·拉贝。 他不仅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威慑日军,还为难民开辟了宝贵的安全区。 而且还试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并向希特勒发力求助。那么,约翰·拉贝的结局是什么? 1882年,约翰·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他的父亲不仅是一名船长,还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受父亲影响,拉贝踏上了海外经商之路。26岁时,拉贝作为西门子北京分公司的职员来到中国,距离万里不远,并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 拉贝在中国工作期间,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也在中国蒸蒸日上。 因此,在拉贝心中,中国就像是他的“第二故乡”。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拉贝收集了大量关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民间资料,这些资料成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1931年,西门子总部将拉贝调到南京办事处,于是拉贝开始在南京寻找住所。 他亲自逛了南京的大街小巷,最后看中了南京小桃园10号,将其改建为自己的住所。 这个住处离当时的金陵大学很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一流的。 当时纳粹党已经在德国兴起,希特勒在1933年的选举中获胜,成为德国总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加入纳粹党的德国人都可以得到一大笔钱。 长期以来,拉贝一直饱受中国区员工语言沟通问题的困扰。为了得到建立语言学校的资金,拉贝加入了纳粹党。 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的战争威胁日益加重。 在军国主义势力的鼓励下,狼子野心的日本在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后,决定继续扩大侵华规模。 1937年,日军先后发动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从南北两个方向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1937年8月,原本在北戴河度假的拉贝得知南京被日军飞机轰炸后,非常担心,立即动身前往南京。 尽管德国大使馆一再警告在华德国人尽快离开南京,但拉贝出于对南京的深厚情谊,还是选择了“逆行”。 9月7日,拉贝抵达南京,开始设立难民保护区。 至于他为什么会帮助面临巨大灾难的南京市民,拉贝在日记中写道: “30多年来一直善待我的东道国正面临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我知道那些日本人的本性。一旦它们进入城市,将严重威胁市民的安全...希望能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挡住日本人冰冷的刺刀。” 随着淞沪之战中国军队的溃败,六朝古都南京已经风雨飘摇。南京国民政府早已迁都重庆,并制定了放弃南京的战略计划。 11月12日日军完全占领上海后,南京的沦陷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看清楚这一点,拉贝急了。他联合20多名在华外国人成立“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试图为那些无路可逃的难民开辟一个宝贵的安全区。 迫于国际影响,日军勉强同意了这一要求。南京大屠杀爆发后,这个狭小的安全区成为南京市民唯一的避难所。 电影里的贝拉 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闹市区,进城后大肆发泄兽欲。 拉贝等人虽然对日军的残暴早有耳闻,但在亲眼目睹日军的奸杀抢掠暴行时,他们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拉贝在给德国驻华大使馆的信中记录道: “日军进城后,似乎对基层士兵完全失去了纪律性。至少有2万名中国妇女被日军强奸,10多万平民被日军杀害。此外,我的私宅也多次遭到日本兵的骚扰。” 日军之所以骚扰拉贝的住所,是因为他把住所改造成了难民营,收留了600多名难民。 但是拉贝把纳粹标志高挂在自己家门前,让很多日军相当害怕,所以不敢太放肆。 拉贝以纳粹党成员的身份,不仅为难民建立了安全区,还有效保障了安全区的食品和药品供应,挽救了数千名难民的生命。 出于对日军大屠杀的愤慨,拉贝记录了一系列日军罪行的摄影证据。 1938年德国政府迫于日本压力将他召回中国时,拉贝将日军大屠杀的证据公之于众。 并发电报给德国元首希特勒,希望希特勒能对日军的行动采取行动。 但当时德日处于轴心国联盟,希特勒显然不会因为他的电报而与日本决裂。 不仅如此,拉贝本人也被德国警方逮捕,理由是“破坏盟友形象,从而影响德国的外交声誉”。 出狱后,拉贝失去了工作,他自己也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德国柏林遭到了美国和苏联军队的进攻。 1945年,苏联发动柏林战役,成功摧毁希特勒政权。纳粹党成员拉贝再次被苏联逮捕拘留。拉贝是在中国政府为他在南京的善行出具证明后才被苏联释放的。 拉贝在贫困和疾病中度过了晚年。1950年1月,拉贝在物资匮乏的柏林因中风去世,享年68岁。 他在墓志铭上写道: “这里埋葬着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