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自己果系“神”

 听松2018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要说当下有车一族,平日最为苦恼最为折磨的,莫不是停车难问题。

经常东奔西走,隔三差五不在小区,原有的地下停车位又恰好在电梯间出口的正对面,可能车位常常被人看见在空着,也可能是车位甚为方便停靠,还可能是没有安装车位锁的缘由,过往好些日子总也被各式各样的车儿趁虚而入在占用,有的是临急借停,也有的是停车过夜。

刚开始每次回来之时,看到车位被占用,都会第一时间找找小区值班保安,让他们帮忙去查找车主,去通知对方赶紧挪车。

常常一通折腾下来,少则也要五六分钟,多则还要一刻钟甚至半个多钟,尤其是夜里回来或台风雨天时候,等待对方前来挪车期间,免不了也会焦虑也有愤懑。

[图文来自网络,谨致谢意]

后来,跟随心理学老师读读书,个案讨论时亦曾讲述过因车位屡屡被占用而衍生的烦恼与焦虑。

当时老师听了却抛出有两个思考题,说碰到类似的情绪烦扰,大家首先想想看,是不是至少可以找到三种应对处理办法?而我们重点要做的,就是确认选择行动的哪一种应对办法,是不是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心情舒畅?

再后来,尝试几回按照老师所说保持良好心情的标准去选择,慢慢却也能够说服自己,坚持做到既来则安,每次回来若是看到车位被人占用时,白天也好夜里也罢,不再急着嚷嚷要值班保安去寻找车主,而是直接与值班保安沟通商量,先将车儿临时停放在不会阻碍他人进出的入口通道侧边。待过后占用车位的小车驶离时,再请值班保安告知前来移车。

这样一来,简单快捷处理,既不用费时呆呆等待,也不再心生焦虑情绪。

都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车位常常被占,这是客观实现;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则是主观问题。

细细探究起来,也莫不是改变自己与改变他人的心理博弈课题。

正如张进老师在论述你我他都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里所言,“解决冲突,需要接纳。接纳是与命运和解,承认(人生的)不完美。”

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类似烦恼,但凡左顾右看与前思后想,其实俯拾皆是。

比方说这些年热衷的送孩子出国留学事儿。

众所周知,国外留学门槛降低让更多学生获得了留学机会,据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多年前就已位居世界第一,还有,大众化、低龄化也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突出特点。

跟随心理老师读书,近些年亦曾见证见识了诸多家长因为子女出国留学所带来的烦恼与焦虑。

其中之一便是,缘于孩子只有一个或两个,有些做家长的在孩子出国留学前就单方面约法三章,规定孩子不能与外国异性拍拖谈恋爱,不能毕业后留在国外打工,一定要回国就业等。

在孩子出国留学期间,这些做家长的惦记着给孩子的约法三章,往往还易担惊受怕,总是担忧孩子不听话,总也焦虑孩子不回来。

清晰记得有家长来访这样说过,孩子自小到大与父母都是无话不说的,可到了国外读书过后,却感觉到孩子的说话越来越少,有时还隐隐约约察觉到孩子开始在向父母撒谎了。

但每一回接待如此这样而焦虑的家长,心理老师给予对方的还是两个问号:

——既然担心孩子可能与外国异性拍拖谈恋爱,害怕孩子毕业后留在国外打工不回来,为何不直接让孩子留在国内读书,不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吗?

——既然下定决心送孩子出国去留学,客观现实是天高任鸟飞,做家长的即使想束缚孩子也是鞭长莫及,为何不顺其自然,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呢?

……

其实,心理学界有句口头禅——能够改变自己的是神,能够改变他人的则是神经病。

上述两个小故事,个中焦虑与否的情绪症结,无疑亦是改变自己与改变他人之选择之博弈。

显而易见的是,敢于改变自己的,肯于改变自己的,果真系“神”啊。

但这里言说的“神”,从心理健康视角来看,无疑就是让自己“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实际上,凡人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而这十有八九的不如意事之中,可能十有八九,也与总想改变他人的想法有姻缘、做法有因果。

当下你我可以改变的、需要改变的,或是当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关于“爱是什么?”的四字答话——爱是慈悲。

因为,

慈,是放过他人;

悲,是放过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