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史》——公元961年金匾之盟:真有其事还是政治骗局?

 梦想童年594 2023-01-13 发布于江西

前因:

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代周建宋,史称宋太祖。

公元961年(宋建隆二年),宋太祖生母、昭宪太后杜氏病危,临终前要求太祖承诺,他死后会将皇位传与弟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并请权臣赵普作证留下诏书,藏于金匮之中,史称“金匮之盟”。

赵匡胤生母杜太后

这一年年初,杜太后病重卧床。赵匡胤是公认的孝子,亲侍汤药,不离左右,然而杜太后的病情并未因此好转。自知临终的杜太后问守在病榻旁的宋太祖:“儿,可知你何以得天下吗?”宋太祖啜泣不断,无法应答。杜太后追问不已,宋太祖才止泪答道:“儿之所以得天下,是受父亲与母亲的庇荫。”

杜太后对这个出于孝心的答案并不满意:“并不是这样,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太过年幼,假使后周有年长的君王,你又怎么能得到天下呢?切记,在你死后要将皇帝宝座传给你的弟弟,由年长的君主来治理天下,才是社稷的福气。”太祖哭着答应:“不敢不从。”杜太后遂命太祖传唤其心腹赵普,将母子二人对话的内容都记下,写成一封誓书,并命人藏在金匮之中,这就是“金匮之盟”的官方记载。

十五年后的一天,太祖与弟弟赵光义饮酒畅谈至深夜。次日清晨,赵匡胤被宫人发现驾崩于万岁殿,随后赵光义登基继位。

此时,赵普早已被贬出京师,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去了,金匮之盟无人提及,似乎也无人知晓。直到第二年,赵普自河阳入朝,迁太子少保留京任职,他上书宋太宗,自陈知道宋太祖、昭宪太后临终顾托之事,即金匮之盟。也就是说,赵光义登基之时,他并不知道金匮诏书之事。

而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五岁,和当年被太祖取代,后来又被杜太后当作反面典型的后周幼帝柴宗训(年仅七岁)根本没有可比性,按理说他才是最有继承人资格的。何况杜太后如何能预测儿子赵匡胤何时驾鹤西归,死时其子是否年幼呢?况且,如果真有金匮之盟,赵普应在宋太宗登基时拿出,而不是一年多以后。

这种种疑点让后世普遍质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学者大多认为金匮之盟是宋太宗和赵普合力伪造,太宗是为了解决帝位的合法性问题,而赵普则是为了获得新帝的宠信,东山再起。可以确定的是,此事之后,宋太宗即任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加封梁国公,赵普再一次位极人臣。

宋太宗赵光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祖长子赵德昭自刎身亡,史书记载是因为被赵光义批评了几句,想不开就自杀了。又过了两年,太祖次子赵德芳离奇病死,太祖赵匡胤一支血脉就此断了。

唯一对宋太宗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障碍,是他的另一个弟弟赵廷美,赵廷美这时候的职位是什么呢?开封府尹加上齐王,这个配置和当年太祖在世时,赵光义的配置几乎一模一样,差别仅在于当时的赵光义是晋王。且这一模式不仅是赵家江山独有,往前追溯,后周世祖柴荣继位之前也是开封府尹加亲王的头衔,这似以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式。

况且,如果按照金匮之盟的逻辑,赵光义之后,皇位就应当轮到赵廷美来做,赵廷美死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如此轮转下去。

可是这个循环很快就被打破了。982年(太平兴国七年),齐王、开封府尹赵廷美被告发阴谋夺权,幕后黑手赵普搜集了许多赵廷美与官员相互勾结的“证据”,上奏赵光义。赵廷美的开封府尹做不成了,被发遣到西京(洛阳)任留守。《宋史》载,赵廷美被外派后,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图谋不轨。这一次,赵廷美被削去一切官职,而且连西京也待不住了,被遣送到湖北的房县,不久后,就郁郁而终。

至于这次不轨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卢多逊,被贬到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辖区),也没能多活几天。

遥想当年,太祖在位时,赵普和赵光义还在争做“大宋第二人”,卢多逊是站在赵光义这一边的,而且973年,赵普灰头土脸被赶出开封,正是拜卢多逊所赐,卢多逊才是赵普一直以为的政治仇敌。

后果:

烛影斧声: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离奇死亡,其弟赵光义继位登基,史称宋太宗。

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运作,赵家江山继承的局面基本确定了。金匮之盟真假难断,但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赵光义和赵普这一对聪明人的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