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完颜亮南侵: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连续击败宋军之后,在采石之战中惨败,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兵。南宋收复了淮河以北的部分地区。 1164年,南宋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和议规定:南宋不再向金国称臣而称侄;将向金国缴纳的岁贡改为岁币,而且数量减少;依然以绍兴和议规定的淮河-大散关一线为界,没有割让更多土地。 那么,《隆兴和议》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南宋想要北伐,占领被抢夺的土地,但因军队内部不和,功败垂成。 两年前,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宋孝宗赵昚(shen)。此时,金主完颜亮的南侵刚以失败告终,宋孝宗又一直想要有所作为,收复北疆。所以,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为岳飞平反,积极准备北伐。 第二年,宋孝宗就任命老将张浚为主帅,北伐金朝,史称“隆兴北伐”。这次北伐,宋孝宗没有经过三省和枢密院筹办,而是直接向将领下令,可见他的决心之大。 张浚兵分两路,任命李显忠和邵宏渊分别领兵北上。李显忠一路攻打灵璧(今安徽宿州市灵璧县),邵宏渊一路攻打虹县(今安徽宿州市泗县)。李显忠很快打败灵璧的金国守军,占领灵璧。但是邵宏渊在虹县遇阻,李显忠派投降的金国将领去虹县劝降,于是虹县也投降了。 本来初战告捷是大好事,可是宋军内部却出了问题。李显忠因为战功大,被任命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被任命为副使。邵宏渊觉得自己围攻虹县也有功劳,却被李显忠压了一头,心里十分不痛快,就告诉张浚说我不听李显忠的调遣!张浚也拿他没办法。 接下来,李显忠想和邵宏渊一起围攻宿州,邵宏渊却不配合,让李显忠自己去攻,李显忠攻破城池之后,邵宏渊才带兵进城,进城之后又出事了,邵宏渊的一个部下抢走了一个金国降将的佩刀,李显忠就把这个部下斩首。 接着,邵宏渊要用宿州府库里的物资犒赏士兵,李显忠却不同意,邵宏渊就纵容自己的亲信私自瓜分物资,李邵双方的矛盾更激烈了。 这两个将领这样乱搞,宋军军心大乱,士气不振,这时金军主力南下,反击宋军。李显忠让邵宏渊配合夹击金军,邵宏渊却按兵不动,说:“这么热的天,扇着扇子都嫌热,怎么还能让人打仗呢?”李显忠只得孤军奋战,勉强顶住金军。 到了晚上,邵宏渊的部将周宏到处散布谣言,说金军攻来了!于是邵宏渊的部队连夜后撤,李显忠没办法,只能自己守城,与金军苦战。 宋孝宗觉得前线形势不妙,金国援军也源源不断地南下,就命令李显忠撤军,李显忠没办法,只得放弃宿州南撤。宋军士气低落,撤退很快变成了溃逃,损失军械物资无数,许多士兵饿死在溃逃的路上。 宋孝宗大受打击,将张浚降职,重新与金国议和,其实金国也不想和南宋大规模开战。 首先,淮河两岸一直处在宋金战争的最前线,人口减少,经济凋敝,已经无法支持金军大规模作战。 其次,金世宗是趁海陵王完颜亮侵宋时政变上台的,完颜亮本想回军攻打金世宗,但却因好酒滥杀,在途中被部下杀死。权力的更迭,让金朝内政不稳,人心不服,金世宗希望能够先稳定内政,恢复国力,再南下攻宋。所以,金世宗决定作出适当的让步,不再多占南宋土地。 但是金世宗要求,南宋必须归还采石之战之后收复的国土,即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六州。这六州都在淮河-大散关一线以北,按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的规定,这些地方原本属于金国领土。 宋孝宗一开始坚决不同意,还提出要“正名”,就是在给金国的国书中恢复自称皇帝。金国为了压迫南宋妥协,发兵大举进攻,南宋接连败退,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谈判桌自然也得不到,宋孝宗只好同意金国的条件。 最后形成的隆兴和议,规定南宋可以自称皇帝,不必对金称臣,但是要称侄;岁币从绍兴和议的“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各减少五万。 南宋要把收复的国土交还金国,恢复绍兴和议的以大散关和淮河为界,双方交换战俘,但是南宋不必归还逃到南宋的民众。就这样,宋孝宗的雄心壮志以一纸合约结束,但是比起绍兴和议来,隆兴和议对南宋不那么苛刻了。从此,宋金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后果 乾淳之治:宋孝宗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惩治贪污,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使南宋出现升平之象,史称乾淳之治。 结论 隆兴和议标志着宋孝宗恢复中原的雄心破产,金国维护了绍兴和议所获得的利益。不过南宋也有所收获,总体上看,宋金此时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从此维持了四十年的和平。在此期间,南宋在宋孝宗的治理下,进入“乾淳之治”,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是南宋最繁荣稳定的时期。金国也进入“大定盛世”,人民小康,儒学兴盛,国库充盈,金世宗被称赞为“小尧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