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明甫:演讲的力量

 明甫其实 2023-01-15 发布于河南

演讲的力量

/范明甫

随谈杂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给孩子的演讲》,我到里面都是能影响几个世纪的人物的演讲,觉得很好,就买来读。26万字,325页的小开本精致的书,今天读完了,这些影响深远的演讲,总能给人以力量,总是能被演讲稿中的一些话所感动。

我曾让训练营的孩子们读了乔布斯的演讲稿《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并写了感悟。我自己也读了几遍有激情的演讲稿,有的演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事态度,有的演讲则让自己感觉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有的则给自己以心灵的启迪,我想,这就是演讲的力量。

可以想象演讲时的场景,在现场的人们会有多少的人被点燃,被启迪。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到,请大家不要被庸俗的力量和惊人的规模诱惑,被毫无意义没有尽头地聚敛财富的意志和无限增长的数量动摇心智。请守护完美的理想,并以它作为你们的所有工作和活动的终极目标。那么,你们就能在热爱世间万物的同时不被它们伤害,你们就能建造人间的天堂,赋予万物以灵魂。守护理想,不被庸俗的力量诱惑,这是多么中肯的建议,多么智慧的语言。

而胡适之在成功大学毕业致辞中的“三味药”则更有一种与自己贴近的亲切而有力量的建议。这“三味药”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人很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因为渺小的个人在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怎么办呢?一面要保持我们的求知欲,一方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三个药方。

一是总得时时录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丹)

问题是知识学习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因为要解答问题。离开学校,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很难保持求知的热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想着如何让孩子们愿学乐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策略最优?课怎么备更高效,学生学起来更轻松?真的应该有些问题在脑海里盘旋,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个方子好!

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兴趣散)

胡适提到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工作成了苦工,就没兴趣了。说的是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现实处境。有的人并不热爱自己现在的工作,所以就消极应付,自己心累还影响工作。

我就觉得现在当老师挺好的,能教育一届一届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惊喜,具有挑战性。

对于并不热爱现有工作的人来说,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业余活动。这样的人,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于用他的闲暇时间的。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有了心爱的玩意儿,你就是做六个钟头抹桌子的工作也不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我忽然庆幸自己学了吉他,开了公众号,有事儿干,虽然我并没有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好,但是也是有自己爱好的人,不至于实在无聊的时候没事儿干。

三是你得有一点信心。(信心汤)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而正是读了这篇演讲稿,也让我找到了“功不唐捐”和“成功不必在我”这两句经常见到的话。

一本书,偶有得,足亦。对我来说,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明甫其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