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韧性?韧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遭遇重创时的抗打击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走出逆境的恢复力。在后疫情时代,当全球开始大踏步走出疫情的时候,考验的恰恰是恢复力,即反弹的速度和力度。在2022年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商论》直播对话系列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布伦纳梅尔从社会契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韧性,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韧性对于一个社会在遭遇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大流行病之后至关重要。本期的主编推荐从对谈的内容中汲取了如何构建韧性的三大重点,通过增强韧性,在应对冲击、挑战和挫折中成长得更强大。这也是和布伦纳梅尔教授在《韧性社会》对谈最后结尾的结论:bouncing back!这是我们对2023的期许!韧性是遭遇挫折之后试错、学习、恢复、反弹的能力。在现实中,尤其对于组织和社会,增加韧性首先需要有基础的共识,也就是对未来方向上的认同感。应对冲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策略,这也是增加韧性的基础。应对冲击没有正确答案,需要大家倾听他人的声音,需要大家有实质性的讨论……这是现代社会,尤其两极化的欧美所面临的挑战。当然,中国也有类似问题,但原因不同。
《经济学人·商论》2021-02-10
Hear, hear 巴托比 你听,你细听 成功倾听的秘诀 “别人说话时,你要从头听到尾。”海明威的这句话对许多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个很好的指导原则,希腊哲学家基提翁的芝诺(Zeno)的格言可能也是:“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少说。”因为人们喜欢被倾听。
有些公司使用一种名为“倾听圈”的方法,鼓励参与者开诚布公地诉说自己面对的问题,例如与同事的矛盾。在这样的圈子里,每次只能有一人说话,而且不会被打断。《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引用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雇员,参加过倾听圈的雇员在此后的社交中焦虑感更低,对工作事务的担忧也更少。在理查德·穆伦德(Richard Mullender)的职业生涯中,倾听一直至关重要。他曾在英国警界工作30年,最后成为一名人质谈判专家,处理自杀干预以至国际绑架等各种事件。在脱下警服前,他是伦敦警察厅人质谈判组的首席培训师。—— APP内搜索【你听,你细听】(2021-02-10)阅读全文韧性社会需要强调平等。布伦纳梅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概念:“韧性平等”。也就是每个人面对同样的风险,是否有类似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是否都愿意冒险来抓住机会?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韧性平等的差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选择从哈佛退学创业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相反,如果是一个家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即使看到全新机会,他选择退学创业的几率也会很低。这就是韧性不平等的表现。问题即答案。如何解题? 关于平等,推荐本刊的一篇书评:《达沃斯人》痛斥超级富豪。《达沃斯人》是对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全球显贵的辛辣批评。达沃斯人指代全球精英阶层,达沃斯论坛是他们设置议程,讨论全球议题的场域。但光鲜的表面之下掩藏着什么?就好像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Greenwashing(染绿),达沃斯人是不是很享受镁光灯下的作秀?当然,他们不会放过任何社交勾兑的机会。
《经济学人·商论》2022-02-19
“Davos Man” is a passionate denunciation of the mega-rich
彼得·古德曼(Peter Goodman)是资深记者,曾为多家报纸撰写经济报道,驻全球各地采编发文。《达沃斯人》(Davos Man)写作上乘,报道详实,全力揭露他称之为“弥天大谎”的虚假说法——即帮富人变得更富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为了揭穿它,古德曼将亿万富豪阶层的奢侈生活与工人阶级社区的场景放在一起相对照——乘坐游艇的快时尚界巨头和失业的纺织工人;去太空旅行的贝索斯与超负荷工作的亚马逊包裹分拣工。 他聚焦于几个有代表性的亿万富豪,比如贝索斯和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作者似乎尤其憎恶这些人。他奉上了一些生动的引述,充分体现出苏世民对疫情创造的金融机遇恬不知耻的窃喜(“在这样不太平的世道,总有赚钱的法子”)。作者还记录了疫情之前的几年里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如何扎堆涌入医疗行业——并大幅削减了医院资源。
这些文字在怒火中颤栗。一开始,本书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愤慨令人不快,但读着读着就越来越容易被感染。激起愤怒的原因不仅是富豪们积累财富的方式(这甚至不是一个主要原因)。触发古德曼厌恶情绪的更多是体操技艺般闪转腾挪的避税操作、时不时出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缺乏同理心和自知之明,以及极端富有与可怖不幸并存的滔天不公。所以怒火被发泄在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头上。在古德曼的描述中,这个论坛就好像是对亿万富豪的心理治疗:他们到那里自我安抚一番,让自己相信他们是社会弊病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所在。—— APP内搜索【《达沃斯人》痛斥超级富豪】(2022-02-19)阅读全文从德国与俄国的纠缠,我们看到了中美脱钩的影子。脱钩无法增加全球的韧性,保持沟通的管道,持续的对谈是关键。《经济学人·商论》2022-12-14
The West’s proposed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is no magic weapon 自从今年2月俄乌开战以来,西方世界一直陷于两难:该如何打压俄罗斯的化石燃料收入,同时又不会让全球石油供应下降,以致进一步推高通胀,损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欧洲最早谋划禁令时,曾威胁要重创俄罗斯的石油现金流。长期以来,欧洲的保险公司和船运公司牢牢控制着能源市场。全球95%的油轮财产与赔偿保险都是由英国和欧盟的公司处理的。这似乎是西方控制俄罗斯石油全球销售的一根操纵杆。 但宣布禁令的同时,一个软肋也暴露出来。假如俄罗斯石油不能流入市场,全球石油价格就可能飙升,伤害西方消费者。于是,美国财政部后来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案来弱化这一影响:让欧洲公司继续提供服务,条件是这些石油是以西方设定的限价购入的。—— APP内搜索【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限价,但这并非制胜法宝】(2022-05-25)阅读全文《经济学人·商论》2022-05-09 How would an energy embargo affect Germany’s economy? 禁运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许多研究分析了历史上各种供应中断事件,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现代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家生产商与另一家生产商之间的简单连接,而是一团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链条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一旦瘫痪,上下游的公司都可能受到波及,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在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戴维·巴卡伊(DavidBaqaee)和哈佛大学的埃马纽埃尔·法希(EmmanuelFarhi)使用一个复杂的供应网络模型来研究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于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种种联系,整体经济影响显著大于用油行业受到的直接冲击。近期,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Paris)的让-诺埃尔·巴罗(Jean-NoëlBarrot)及共同作者研究了保持社交距离对美国的影响,发现整体经济影响当中有超过一半来自生产网络中的连锁反应。—— APP内搜索【能源禁运会如何影响德国经济?】(2022-05-09)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