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涛:书禅记

 名人百科网 2023-01-15 发布于北京

▲书禅【观山】,2022年。

余少时,学书于刘公本美,始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又上溯汉碑,潜心颜真卿、杨凝式及宋四家,博观约取,聊以自娱。

辛丑夏,《中国艺术报》载拙文《画禅记》。或曰:亦可作《书禅记》。

书,心画也。禅,明心也。书禅不二,以心印心,前人所论备矣。余幸得见王阳明书周敦颐《太极图说》,叹缺九十余字,乃不揣愚陋,接踵先贤,以王阳明手迹集字,始成完璧。王阳明一代儒宗,自言“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大儒心印,圣贤气象。如月照水,历历在目。书禅之道,无非三要。

一曰以“顿悟”为要,求“变”。

禅贵悟,书求变。唐代释亚栖《论书》曰: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书禅之要,发于心源,成于了悟。张旭“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黄庭坚“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即时豁然,识心见性,书禅合一。

二曰以“无法”为要,悟“道”。

禅,以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黄庭坚“以禅入书”,其《书家弟幼安作草后》曰:“老夫作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苏东坡亦有诗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言“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艺道两进,心手双畅,书禅合一。

三曰以“用笔”为要,取“势”。

“以翰墨为天下倡”的赵孟頫“喜禅悦之游”,标举二王,“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其著名的《兰亭十三跋》论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禅,雨棒雷喝,石火电光。书,肇于自然,坠石阵云。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曰:“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谓笔锋落纸,势如破竹,分肌劈理,因势利导。”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须臾扫尽数千张”,赵孟頫“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外师造化,直指人心,书禅合一。

清嘉庆十七年(1812),伊秉绶以其超绝古格的隶书,对竹写下“书禅默证”四字。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书禅之道,亦如是哉。

▲赵涛,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财富地理》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