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很多人会时常出现上火的现象,牛黄解毒片成了常备良药。 牛黄解毒片含有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和甘草,主要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眼睛肿痛、口腔黏膜生疮、口唇鼻周围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医生在开药时常常叮嘱患者,使用牛黄解毒片时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药,症状消失就立即停药,不可滥用及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近日,有流言称,我们平时常用的牛黄解毒片含有重金属,加热会变成砒霜!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一、哪一种牛黄解毒片含重金属,加热变砒霜?我们常见的牛黄解毒片主要有两种,一种就叫“牛黄解毒片”,另外一种叫做“京制牛黄解毒片”。那么这两种药有什么区别呢? 翻开这两种药的说明书,对比一下我们就能发现,牛黄解毒片比京制牛黄解毒片的成分中,多了一味叫做雄黄的中药; 而京制牛黄解毒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基础上去掉了雄黄,增添了黄连、黄柏、金银花、薄荷、菊花、荆芥穗等中药材,用以治疗肺热和胃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大便秘结、皮肤刺痒等症。 其实,牛黄解毒片里的这个雄黄,就是传言中牛黄解毒片含有重金属,加热变砒霜的罪魁祸首! 针对网上的传言和人们的疑惑,国家药监局也相应发布了相关公告,肯定了牛黄解毒片含有有毒物质的传言,并且要求生产牛黄解毒片的厂家修改说明书,并且增加警示语,警告消费者不能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 那么,雄黄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牛黄解毒片加热变成砒霜? 雄黄,其实是一种矿石,这种矿石富含“二硫化二砷”。而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可以由二硫化二砷转化而来。 当牛黄解毒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其中的雄黄就容易被氧化成为三氧化二砷;并且,在牛黄解毒片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有一个加热的过程,也容易导致这种转化发生。 除了由二硫化二砷,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天然雄黄矿石中本身就含有1%左右的三氧化二砷。所以,牛黄解毒片加热变砒霜的说法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 即便是没有受热氧化,牛黄解毒片也不宜长期服用。 因为二硫化二砷含有重金属砷,这种重金属元素在体内吸收快、排泄很慢,服用一次就需要3~10天才能完全代谢掉。由于牛黄解毒片所含雄黄的毒性,国务院在《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特别载明,含砷中药雄黄为28种毒性中药之一。 二、牛黄解毒片含雄黄,吃不好可能变“毒药”?根据调查,常见的牛黄解毒片每日服用量中,雄黄的含量高达0.2~0.3g,已经超过了《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每日最高雄黄服用量2~3倍,其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的关注,所以大家对于牛黄解毒片的毒性问题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 牛黄解毒片,如果短期内超剂量服用,很容易造成摄入过多的重金属砷,而导致急性砷中毒,表现出口干、咽干、喉咙紧、腹部疼痛和腹泻,呕吐物和排泄物中含有血,头痛眩晕出现幻觉,甚至惊厥等症状; 长期服用,也可导致慢性砷中毒。通常,患者的皮肤、肝、肺、肾是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受影响器官。一旦出现慢性砷中毒,早期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主要包括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过度角化增厚、皲裂等。若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很容易导致肝肾损害甚至诱发皮肤癌。 所以说,服用牛黄解毒片要注意中病即止,即症状消失后就应该立即停止服用牛黄解毒片。即使服用牛黄解毒片后没有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服药超过3天后也应及时停药,防止服用时间过长导致中毒。 目前记录在案的,服用牛黄解毒片造成不良发应的案例,主要都是因为患者过量或者长期服用有关,因此,服用牛黄解毒片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购买使用,患者不能过量、久服以及滥用药物,避免出现慢性砷中毒,确保用药安全。 虽说牛黄解毒片,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的功能,但我们也不能一上火就吃牛黄解毒片。由于牛黄解毒片只能够治疗实火而不治虚火,所以服药前应该先搞清楚自己的体质和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三、牛黄解毒片有什么功能,适合哪些人吃?有什么禁忌?牛黄解毒片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大黄是去火、清热解毒的良药;黄连、黄芩、黄柏(简称三黄)都可以清热去湿、缓解烦躁情绪;麝香、薄荷脑、冰片等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的功效。 要注意的是,牛黄解毒片只适用于给内火旺的体质壮实的人解实火。如果患者是虚火,服用牛黄解毒片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实火和虚火呢? 一般来说,上火后面色发红,口干舌燥有热的感觉、想喝冷饮、小便颜色发黄、大便干燥等都是实火的表现。此时服用牛黄解毒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于潮热盗汗、嗓子痛但是没有发炎红肿、大便软且较多的情况,通常认为是虚火,此时不能用牛黄解毒片治疗。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亚铁类、异烟肼、磺胺类、苯巴比妥等西药,由于同时服用容易发生相互反应降低药效或者加重毒副作用,所以应注意与牛黄解毒片至少间隔2~3小时再服用,以减少其相互作用。 除此之外,牛黄解毒片不能和其他同样含有雄黄的药物同时服用,也不适合具有较严重的肝损害的患者或者急性、慢性肾病患者使用。 经常听到人们在谈及中药、中成药时,会说道:“中药好是因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这个说法较为片面,“是药三分毒”,中药确实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很多中药不能长期吃,以免副作用积累损伤健康。 除了牛黄解毒片受热氧化会产生砒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药物存放不当时,很容易变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服用这样的药物非但起不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反而可能损伤健康。 现在不少家庭药箱中都常备速效救心丸、感冒药、消化类等药物,但是往往没有考虑这些药物需要什么样的存储环境,盲目存放很容易导致药物变质。 四、哪些药物存放不当,会导致药物变质,甚至产生有毒物质?药品保存温度一般分从高到低的三档,具体的储存温度在药品说明书上会有注明。 一些注射类的药物比如胰岛素、白蛋白、凝血酶等激素类、蛋白类以及酶类生物制品一般需要在2~8摄氏度保存; “阴凉处保存”一般指22摄氏度以下保存;无注明特殊条件的药品也并不是任何温度都可以,一般无特殊条件默认是室温,即不超过30摄氏度。 如果放在错误的的温度下保存,会导致药品失效,甚至变质产生有毒物质。 阳光由于含有紫外线,紫外线会促进药物分子的氧化或者分解,会影响药品稳定性,也很容易导致药物变质。对于说明书上标注“避光保存”的药物,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必须放在不透光的盒子或者瓶子中保存。 对于西药,不同的药物都应该怎么保存呢? 急救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救心丹、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心滴丸等,应注意避光、防潮,避免高温保存。 而防暑类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济口服液、十滴水等,由于其中液体相对不稳定,建议在有效期将至前更换,请勿长期储存。 对于消化类药物,比如妈咪爱、三联杆菌、双歧杆菌等由于含有活的益生菌,需要放在2~8摄氏度冷藏保存以免益生菌死亡。 很多感冒类药物,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遇高温或接触阳光容易氧化失效,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美林应遮光保存,开封后放在冰箱并在短期内尽快用完。 除了西药,很多人家中还存放有不少的中药材。那么中药又有哪些储存的注意事项呢? 一般来说,中药比西药更容易招虫、发霉,所以中药的保存尤其需要注意避热、避光、防潮和防虫。 对于中药材的存放,乌鸡白凤丸容易吸潮,保存应注意防潮、霉变;黄芪、淮山(山药)暴晒会使药材改变颜色,所以不能长期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想要晾干可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 阿胶受热很容易熔化,所以应放在冰箱保存;红枣营养丰富,存放时容易生虫发霉,最好晒干后放冰箱或其他容器密封保存; 人参、花旗参由于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和且容易吸潮,也很容易发霉生虫,最好放在冰箱保存; 陈皮、当归暴晒会使药材气味散失,从而失去一部分疗效,所以这些药物宜存放于冰箱保存。 雪蛤膏由于富含蛋白质,即便是放在冰箱冷藏,时间长了也会变质,所以应当放在冷冻室冷冻保存。冬虫夏草和燕窝这一类贵重药材容易生虫发霉,所以最好也放在冰箱保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