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替孩子解决情绪,是父母在自恋包办

 舍得付出 2023-01-1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问题: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或者伤心难过的时候,父母可能会很心焦,想帮孩子把情绪控制住。

一些自称育儿专家的人就教家长几个步骤 —— 给情绪命名,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等等 —— 您赞同吗?

李雪:我的很多粉丝反馈:边界清晰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主体性很强。

当孩子有情绪,父母试图把网上说的那套用一下,引导孩子说“这个情绪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或者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一巴掌就呼上去了,大一点的会说:滚

或者说:妈妈,请你不要这样跟我说话,请你正常一点。

图片

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的起心动念中带着控制孩子情绪的妄想。

孩子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很清楚这就是你对他心理边界的侵扰,让他没办法完整地经验和放下他的情绪。

问题:那难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父母什么都不做吗?

李雪:如果看到孩子有情绪你就受不了,好像非把它消除不可,这时你其实需要觉察的是:你自己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焦虑?

有晴天也有下雨天,你是不是要把下雨天都改成晴天呢?

一个人的情绪也是无常变化的,有快乐的时候,有悲伤的时候,有愤怒的时候,有得意的时候,有失意的时候……

觉察自己无边无际的没有边界的幻想 —— 希望周围的一切如我所愿。

我自己也有这个状态,看到旁边有人伤心,我不自觉地就会觉得我有什么错;大家在一起,我觉得不能冷场,如果大家都不说话,我得说了,我就莫名紧张;如果谁有不满意,我就想,我得做点什么让每个人都满意……

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因为童年的时候,我妈妈总要把她的不开心都归咎到我身上,所以长大后只要周围有什么不安生,别人有什么不安生,我的心一下子就抽起来了。

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自己就受不了?这恰恰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边界不断被养育者侵犯造成的一个后果。

李雪:对。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去说“孩子,我理解你的情绪”,而是安抚那个受伤的惊恐的自己,去抚摸一下自己,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人有不同的状态,这不是我能掌控的”。

先好好地爱你自己,让你的这颗心稳下来,安下来,放松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比如他说“妈妈,我想你抱抱我”,他会向你求助的。

等孩子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再回应他,否则就请你相信孩子正在他的内在完整地经历他的情绪感受,他是好好的,你也是好好。

我们都可以放松下来,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做一个有限责任人。

问题:我觉得在涉及边界的问题上,您比很多育儿专家、教育专家讲得都要彻底,他们可能会讲一些行为层面、招数上的东西,但是在您看来,只要起心动念了,就已经在突破边界、控制孩子了?

李雪:是的。

我有个粉丝举例说,她本来爱唱英文歌,自己唱得很享受,孩子平时在旁边听得也很开心。

有天她突然动念,想要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然后开始唱歌,刚唱一个字,孩子就伸手去捂她的嘴,叫她别唱了。

—— 孩子对你的起心动念是非常清楚的 —— 你是真的享受,还是想改造孩子。

如果你的发心是唱英文歌或读个绘本让孩子“得到什么”,那你收获的结果就是孩子厌恶英文,厌恶这个绘本。

学堂:有的父母会认为,要是打骂孩子,或在行为上强迫孩子,肯定是控制孩子了,如果不强迫孩子,只是“温柔而坚定”地给孩子讲道理,不能算是控制孩子了吧?

李雪:所谓“温柔而坚定”地讲道理,仍然是逾越边界的行为。

举个例子,有个妈妈自身非常优秀,事业成功,特别擅长给儿子分析情况、讲道理。有天孩子天真地说:妈妈,我长大之后要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滑梯。

童言童语,多么可爱。

可是他妈妈立刻项目经理上身,开始给孩子讲:如果我们要建世界上最大的滑梯呢,首先要去查资料,找出现在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滑梯什么样,在建筑上有什么难点,我们怎么去克服它……

孩子听了一脸冷漠,再也不提滑梯的事了,因为他的内驱力被他“无所不知”的妈妈偷走了。

再之后,这个孩子出现了很糟糕的状况,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甚至有自残倾向,他哭着说了一句:妈妈,我就是个垃圾,你什么都比我强,你永远是对的。

—— 妈妈在什么事上都要用自己成年人的思维和成功经验,给孩子分析情况、讲道理,孩子就在所有的地方都会退缩,觉得索然无味、自己是个垃圾。

问题:这是父母强势的情况,那一些教育观点又说了:当孩子面对有挑战的任务时,父母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向孩子求助,这样就会提升孩子的主动性和胜任感。

这个教育小妙招您赞成吗?

李雪:我们想象一下啊,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他习惯了在父母面前的模式,遇事就认为别人不行,我最厉害,我才能搞定 ——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同事,你烦不烦呀?

家长们能不能正常一点,一个事情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不需要装我行,也不需要装我不行。

家长分明能做的事,却装我不行来“激励”孩子,就会把孩子推到脱离现实的躁狂状态,让他将来在和别人的合作关系中经常陷入别人一示弱他就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的模式中 —— 这也太容易被利用了吧?

这不是在培养傻× + 事×吗?

孩子喜不喜欢做一个事,愿不愿意完成它,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发现一件事超出自己当前的能力边界,及时放弃是很好的选择。

那些做企业亏到倾家荡产的人是怎么回事?不就是父母从小激励他“你不能有畏难情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把他的脑袋搞得太躁狂了吗?

问题:可是学校也设定了很多教学目标,而且设置得很细,比如几年级的孩子必须做到连续跳绳200下,几年级的孩子必须达到3000个单词储备量……

老师还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让家长督促,家长就很焦虑了。

如果孩子畏难,不想背,不想练,不能达标,就可能遭到老师的批评,被打击自信。这时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李雪:我的正骨医生检查了我的身体状况之后非常惊讶,他说,你气血严重不通,肌肉都萎缩无力,可是居然没有关节的器质性病变,而大部分像你这种情况的人关节都有器质性损伤。

我说,因为我不运动呀。

对每个人来说,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练一练,跳绳200个,跳完身心愉悦,而有的人可能跳50个膝盖就磨损了。

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适合做什么。

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中,如果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你就难过,这也是一种自恋妄想啊。

我为什么要去控制别人对我的看法呢?

这个老师喜欢我,认为我是天才;那个老师不喜欢我,认为我是弱鸡 —— 这不是我能掌控的,我们不能掌控别人的看法,也不可能要求自己达到别人的标准,这都是边界不清的大梦。

如果是边界清晰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他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老师觉得他好或不好,他会知道,哦,那就是别人的一个看法呀。

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的看法,那是由别人的历史经历和自身状况得出的。我们唯一需要负责的是自己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