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 今天,腊月二十三 北方过小年 明天,腊月二十四 部分南方地区过小年 但不管是哪天 “小年”可都不小 过小年 迎大年 我们一起过个平安年 这天以后 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 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彩排~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如果说春节是一首热闹欢快的歌曲,那小年一定就是欢快明亮的前奏,热气腾腾的忙碌,一尘不染的大扫除,列着清单的大采购,扑面而来的年味,让大家一下子进入了“过年”状态。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壹 古代小年做什么?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辞海》对“灶君”一词,有这样一段记录:《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贰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北方人过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人是在腊月二十四,还有一些如江浙沪、云南等地区的人们把“除夕前一夜”、“除夕夜”或者“正月十六”等日子称为小年。 叁 青岛小年做什么? 在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青岛地区又叫辞灶。民间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一般于日落至天黑时辞灶,在锅灶上方张贴“灶码”以代“灶王”,在锅台上摆上糖瓜、水果等供奉灶神。当天晚上还要吃饺子,饺子煮出来以后要焚纸烧香放鞭炮,并把旧的灶神像揭下来烧掉,换上新的灶神像,寓意是送灶神上天。 崂山地区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跟“拜月”相反,祭灶是男人的事,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旧时,“辞灶”对于欠债的人是一个重要关口,胶州有民谣“送信的腊八,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馉馇”。腊月初八债主送信给欠债人要钱,腊八催债,一旦躲过大年三十,当年债务一笔勾销。辞灶过后,忙年节奏越来越快,城乡集贸物品交易活跃,有“扫尘二十三,辞灶在眼前,二十六蒸干粮,东邻右舍把年办”等民谣。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辞灶的诸多风俗又开始盛行。 平度一带在小年这一天的傍晚,把“灶马”(附有年历的灶神像)上部印有“灶王骑马”图案的“白头儿”剪下,把主体部分的灶神像贴在灶后,特意供奉麦芽糖,给灶王爷嘴上抹蜜,希望“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家有丑事,麦芽糖粘,正好黏住他的嘴,让他少说话。然后,把“灶王骑马”的“白头儿”,连同烧纸一起焚化,送灶王爷上天,是谓“辞灶”或“祭灶”。除夕之夜,再将“灶王爷”迎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此俗渐失,但小年仍为民间改善生活的节日。 肆 全国各地小年吃什么? 作为春节的序幕开端 小年的习俗丰富而有趣 我们身在北方的小伙伴 哈哈 立冬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 没有什么能改变北方人对饺子的执念 青岛小年必吃饺子, 全国各地则有不同的美食。 山西太原小年多吃荞面,山西东南地区还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陕西西安一带会在小年前一天蒸“油坨坨”,是一种馍馍。 火烧也是北方人在小年中喜欢吃的节令食品,尤其是对于河南人来说,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火烧和烧饼很像,发面后的面饼里铺上油酥、盐、花椒面、或者白糖,卷成小圆饼在火上烙制成金黄色,咬一口,外酥里软,香喷喷的。还可以像吃肉夹馍一样,包着碎肉、鸡蛋、葱花、辣椒来吃。小年里吃着热热乎乎的火烧,也寓意着一家人在新年里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在安徽桐城地区,小年这一天则要吃一种叫做“送灶粑粑”的食物。将大米碾成米粉,裹上蔬菜和肉末和出来的馅料,用开水下锅煮熟,放在凉水里凉着,什么时候想吃就拿出来热热吃,有点类似年糕。 在广西,人们过小年要吃“年粽”,取“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吉祥之意。不同于端午的小粽子,年粽多为长方形的大粽子,里面包有绿豆、猪肉等各种家人喜欢吃的馅料。 在江浙一带,小年要吃卷银包,即用豆腐、粉皮、茨菇、菜头,以及肉和虾等烧熟后作馅,再用摊好的面饼、蒸熟的百叶或者薄的豆腐皮包卷着吃。食材中的菜头谐音“财头”、“彩头”,寓意着发财、有好运;豆腐,谐音“头富”、“都富”,寓意着发财致富,也象征着清清白白地做人;茨菇“自顾”,取照顾好自己的意思。在以前,人们将碎银用布包起来,叫做银包。在小年吃银包,寓意着来年多挣钱,表达了人们对家财兴旺、富裕的祈盼之意。 在南方,小年这天卖甘蔗的生意特别好。因为甘蔗不仅寓意着“节节高”,据说也是灶王爷用来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小年吃甘蔗,还有个传说故事: 传说在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于是,灶王爷上天便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后来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因为不同的风俗与传统 在全国各地 “小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然而千差万别 浓浓的年味是一样的 热热闹闹的烟火气里 升腾的都是最深情的眷恋 当火红的灯笼挂起来 当璀璨的彩灯亮起来 春节的装饰点缀着大街小巷 浓郁的年味已经开始在周围弥漫~ 春节临近,即墨古城张灯结彩,古香古色的建筑搭配金色的灯光,与星星点点的红灯笼相呼应,营造出浓厚的春节氛围。观海特约摄影师 梁孝鹏 小年快乐 本组图片:记者 栾丕炜 摄 小年一过 为了增添年味儿 快来了解一下这些小年习俗吧! 扫尘 扫尘土即为扫年 北方人称“扫房” 南方人称“掸尘” 各家各户都会认真打扫房子、清除灰尘 窗明几净迎接新年 “尘”与“陈”谐音 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 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贴窗花 在所有准备过年的活动中 剪贴窗花是最流行的 窗花的内容可以是喜鹊登梅、燕穿桃柳 莲(连)年有鱼(馀)、和合二仙等 也有各种戏剧故事 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 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沐浴理发 俗话说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在此期间,人们都要洗澡、理发 一身清爽迎接新年 也包含着“辞旧迎新”的意味 祭灶王 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灶王爷上天专门“汇报”人间善恶 大年三十再回去 于是,民间就有了小年祭灶的习惯 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 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吃糖瓜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 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 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 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无论是一家人一起 还是独自在外 都要记得吃一晚热乎乎的饺子 这样才有年味儿啊 节日是什么?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 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 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 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 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小年的停泊,正是年的启动 无论此刻的你 是收拾行囊,奔赴故乡的路 还是客守异乡,独自打拼 都记得呵护好身心 去享受一个有滋有味的年 今日,小年 愿你和家人如意平安! End 来源丨综合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高静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