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之代表方、妇科调经之常用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药(白者)、 白术 、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方歌】8味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谐;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趣味方歌】(网络引用) 逍遥逐江河,才敢摇铃铛(白术、烧生姜、薄荷,柴胡、炙甘草、芍药、茯苓、当归)。 【方解】 柴胡<君>苦辛平,疏肝解郁,调达肝气已理肝用~肝经引经药<兼使药>。 白芍<臣>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臣>苦辛甘温,养血和血(适宜血虚而滞之证治,其中苦能泻肝,透发肝中郁火;辛能疏理肝中血滞;甘能缓肝、脾之急;芳香透发疏肝理气)。 白芍+当归 补肝之体(当归之温+白芍微寒,寒热相配一散一收亦能调理肝气) 柴胡+白芍、当归 补肝体而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白术<佐>、茯苓<佐>、炙甘草<佐使~调和诸药>健脾益气 —>既实土以御木乘(木郁则土虚),又使营血生化有源。 注:茯苓虽为淡渗之品,但先升后降,故白术、茯苓等量相平时,侧重健脾气、助运化。若茯苓用量大于白术时,则侧重于利水健脾。 薄荷少许3g<佐> 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 烧生姜(纸包蘸水烤焦用之,减其辛散之性,加强温胃扶中之效)三片<佐>辛散达郁,降逆和中。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头角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内伤)往来寒热(气血两虚,气不足肝气郁而生热<气有余便是火>;肝郁生风而致生寒<自寒>,即肝血不足肝火旺盛,冲开了肺气而产生),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痛(左边痛),脉弦而虚(弦,肝病脉+虚,力少气虚=脉弦而细弱,既有气虚又有血虚),此时不宜使用柴胡疏肝散原方,避免香燥破气→气阴两伤。 (文中图片为网络引用) 注:薄荷散肝郁、肝经风热宜用小量(三到五分<1~2g>)。 补充: ①加味逍遥散=逍遥散+丹皮(凉血散血)、焦山栀<生用易吐,或用川楝子【泻肝热,疏肝气以下行】代用>(清三焦之火及心包络之火,可清胸膈之热,引火热下行,从小便而出)。 ②若气虚气短,易兴奋、急躁,易疲劳,舌嫩或胖大,或有齿痕者酌加党参,气短甚者酌加黄芪;并同时酌加香附或木香。若慢性病或慢性肝炎多见脾虚腹胀(脾虚清阳不升,亦或肝气郁而腹胀<虚而夹实>),此时除酌加香附、木香外,还可适量使用陈皮或枳壳,使之补而不壅,有升有降,更好的调理好气机。 ③若肝郁甚,肝热重导致的经前心情急躁,排经开始不畅,量少色深,痛经不孕者,则加味逍遥散酌加生茜草、怀牛膝各12g,若更甚者继加桃仁、红花(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 ④若血虚、脾虚同见,酌加党参。 ⑤若血虚两目干涩者,多与肝肾阴血有关,酌加当归身、大生地补血;麦冬、石斛(甘淡性凉而不寒,补而不腻<肺、胃、肾>,月经期亦可用)补阴;枸杞。 ⑥若痛经者,归尾及赤白芍同用;若腰酸甚者酌加川续断(补而兼通)量可稍大,若为功能性出血不宜量大或改用续断炭。 ⑦若心忪者酌加生脉饮或不用麦冬,单用五味子加太子参或党参加枣仁。 ⑧睡眠不佳者酌加茯苓、远志、夜交藤(研粉冲服)。 ⑨慢性肝炎若以脾为主,酌加四君/六君子/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芪;若以肝虚为主,则加强补血药与和血药同用(肝体阴而用阳)酌加丹参;若夹湿者加大茯苓用量或其他通利小便之药。若湿热或隐形黄疸(黄疸指数不高,眼不黄,舌苔、皮肤不鲜活)黄而发滞而又有热象者酌加清热燥湿药,如茵陈蒿、焦山栀、车前子之类(应根据湿热轻重与脾虚的关系,注意配伍剂量)。 ⑩若血虚而热不甚,但涉及肾阴虚者,宜生熟地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