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大北照相馆(下)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接上文)

(二)早期照相馆照相棚中的布置陈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思想意识。

“丰泰”照相馆初期的作品,布景道具非常简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代表中国民族的“典雅大方”之美。随着中国殖民地状况的日益深化,照相馆中的布置开始中西合璧,不伦不类起来,使人眼花缭乱。以1909年后“丰泰”新建楼房后为例,“西南两面都是极大洋楼,楼下院内有一小花园,假山石、各种花卉都极布置得宜。楼上陈设洋式桌椅皮榻,大镜油画四壁生辉……”(《记厂甸文明气象》),即可见一斑。所以当时拍的照片无外乎长袍马褂外加洋钟、油画,古典戏曲照片上背景出现西洋楼阁更是常事,完全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三)因北京照相馆形成较晚,时值摄影器材和技术已有了进一步突破和改进,所以北京照相业发展初期,摄影师就已开始走出照相棚。

一方面拍摄大型纪念性合影,方便采访社会新闻。后者除被一些画报采用外,有的还由照相馆自行编辑成新闻纪事照片册。如“丰泰”照相馆摄制的《第五、六镇阅操图》,则由兵部尚书长庚、左侍郎徐世昌进呈给最高封建统治者。《清西太后丧事录》也是由“瑞华”照相馆摄制(吴群《清末纪事照片册》)。这些图片的摄制,不仅锻炼了北京照相业,还为今天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最为珍贵的资料。这些历史镜头的保存,不仅为我国学术界广大人士所乐道,也引起了国外一些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如一些介绍晚清宫廷史料的著作在国外发表后,一些外国学者便指出,其中很多照片是由当时北京中国人开设的照相馆提供的。这表明,北京早期照相馆的发展,在世界摄影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有关北京早期的照相记录告一段落,我们还是看看根据王宾老的回忆老北京的大北照相馆的具体经历吧。

坐落于前门大街的大北照相馆创办于1922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大北照相馆以摄影清晰、自然、逼真和修版仔细、设计美观,赢得人们的赞许。六十多年来,它闻名北京和全国。

大北照相馆的创始人是赵雁臣。赵雁臣少年时曾在北京较早的鸿记照相馆学艺。他为人精明能干,经过三年零一节的学徒,不仅学会了摄影、修版、放大等技艺,还从鸿记照相馆主人杨远山那里学了善于交往和待人处世之道。说起他创办大北照相馆来,还有一段不太光彩的小插曲。

1921年,赵雁臣回通县故里探亲,其乡邻崔某和黄某二人对赵年轻干练颇为称道。赵乘机以“合伙经营照相馆这一新行业”相劝。崔、黄颇动心,经过一番思考,同意与赵雁臣合伙在北京开照相馆。三人商定:崔、黄各拿出125元作资本,算两个财股;赵雁臣领东主持经营,算一个人力股。崔、黄把钱交给赵雁臣之后,赵即向鸿记照相馆辞了柜,自己筹办照相馆。开始他本想在王府井或前门大街繁华地区找个门面,但无法插足。最后在前外观音寺西边的石头胡同找到一处一间门脸的房子。一切筹备就绪,在1922年春天,正式开张营业,取名大北照相馆。

大北照相馆最初只有一架照相机,三个徒弟。大徒弟马寿迁跟着赵雁臣照相;二徒弟马兴元开票兼管日常业务;小徒弟靳炳恒帮助修版。当时的顾客主要是石头胡同、韩家潭、大李纱帽胡同、小李纱帽胡同、朱茅胡同等所谓“八大胡同”的妓女。买卖很兴隆,头一年就赚了一千多元。年底,三个学徒每人馈送20元;股东没有分红。

第二年,赵雁臣不但把租赁的房子买下来,还盖起一栋小楼,添置不少设备,收了三个新徒弟,买卖比头一年还好,年终结账,又净赚一千多元。年底,三个大徒弟各得馈送30元,三个小徒弟各20元,崔、黄两个财股还是没有分红。赵雁臣向他们说:“头一年买卖确实不错,可用在扩充营业上还不够,又借了500元的外债,谁想今年买卖不好,外债没还,反而又拉了150元的窟窿。”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假账、假借据,让他们查看。崔、黄二人无可奈何,只好认倒楣。

第三年年底,赵还是这一套。崔、黄有苦难言,分红的想法这时一点没有了,只希望不赔光老本就行。赵于是就对他们说:“真没想到,买卖没做好,反而负了这么多的债。您二位如果愿意接这买卖,我什么都不要,抬腿就走;如果您二位不接,甭管我有多大困难,250元资本,一分不缺,一定归齐。你们看,怎么办都行。”崔、黄二人对照相这门业务一窍不通,当然不接这买卖,抽回老本就很满意了。就这样,赵雁臣的大北照相馆,实际上是耍了一个花招,是用“无息贷款”创办起来的。

赵雁臣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他经营大北照相馆,有些方法至今仍不无参考价值。

1、研究顾客的需求、爱好,尽量把买卖作活——赵雁臣在鸿记照相馆时就知道顾客很喜欢照戏装相,他经营大北以后,曾专门收买旧戏装,文武戏、青衣、老生、小生、花脸、小丑等角色的戏装,他都收买。戏装之外,还准备有男女结婚礼服、西服、大学生的学士服和中式长袍、马褂等。穿上这些服装照相,深受顾客欢迎。大北备有这些服装以后,可以说,天天顾客盈门,设了六个化装房间,还是忙不过来。这种做法当时在别的照相馆还没有,因此大北的生意特别兴旺。

40年代以前,大多数照相馆都是照黑白色相片,这种相片容易变色。大北为使相片颜色不变质,研制成功棕色相片。这种相片经过处理永不变色,所以很快就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当时所照相片不管尺寸大小,底下都没有衬卡纸,照多大的相片就得用多大的相纸,既费相纸,又不好看;大北研究出在相纸后面衬托一张厚卡纸的办法,既省相纸,又美观。那时,能照大尺码合影相的照相馆很少,大北为适应这一需求,花高价购进一架可照三四十寸尺码的大转机,专门给机关、团体、学校拍摄大尺码的合影相。

2、不坐等生意,想尽办法招引顾客——赵雁臣常说,大北远离繁华区,顾客少,我们不能坐等生意,要想办法把顾容请来。为此,赵雁臣下大力进行宜传,除了在电台、报纸上花钱登广告以外还利用在戏园子演戏的机会大肆宣传。赵自己会唱京戏,有一次,他曾约名丑马富禄等人和他一起演戏。他在戏台的“守旧”(幔帐)上都绣有“大北照相馆”的字样。他还用抓彩票的办法招徕顾客。凡来大北照相的顾客,都可抓一张彩票。抓着什么,给什么。一般抓到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有一次,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来照相,当孟小冬把抓到的一张彩票交给赵雁臣以后,赵就把这张彩票收起来,而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亮出来,并高声喊道:“孟老板抓到的是一只金戒指。”这件事,第二天就到处传开了。从此,来大北照相的顾客越来越多。赵雁臣还利用社会交往扩大营业。他不仅同京剧界的名演员马连良、孟小冬、谭富英等人有交往,还同军政界的萧振瀛、鲍毓麟等交往甚厚。1932年大北庆祝开业十周年,鲍毓藤前来祝贺。这次祝贺,实际上是一次生意大宣传。萧振瀛为他母亲办生日,赵特意送去一套价值昂贵的紫檀木高级家具。可是就在萧振瀛大宴宾客的几天中,大北做了很多的买卖,不但把送礼的钱赚回来,还大捞了一笔。不仅这样,他还利用北平市照相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市商会委员的身份,广为兜揽生意。

3、重视质量,不合格的相片不交给顾客——商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商店的声誉。大北对相片质量的检查非常严格。相片不管大小,赵雁臣都亲手检验。不合规格的绝不敷衍。一次,修版工修一张相片,人脸上的一个小黑点没修掉,赵雁臣很生气,把修版工叫来,狠狠斥责一顿,把照片撕掉,让他重修,重印。

4、重视技术,看重人才——大北的技术职工,都是从徒工中选舞培养的。新来的徒工,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试工、观察,不中意的不要。1935年有这样一件事:修版能手张子臣辞柜不了,为什么呢?原来是西长安街正大照相馆经理王朋九挖大北的墙角,约张子臣到他那里去。张子臣非去不可,赵雁臣挽留不住,最后竟买通警察局,把张抓起来。张子臣回来后,赵又好言安慰,百般笼络,使张继续留在大北干。尽管赵采取的办法很恶劣,但却可以看出他是不愿意放走可用之材的。

5、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收入联系起来——这是办好大北的关键一条。赵雁臣在1937年病死以后,这条好传统不但继承下来,而且有发展。赵死时不满四十岁,家里孩子小,不能支撑门户,他的妻子就把大北托给本店职工石子厚、王泽民、杨慰如、靳炳恒四人。为了让他们和全体职工都好好干,实行了吃股的办法。资方赵家,吃股70%。石子厚、王泽民、杨慰如和靳炳恒四人共吃股15%。全体近百名职工共吃股15%。每年旧历年底,根据营业好坏、吃股多少,决定分红数。每个职工分红并不多,但他们都希望大北的生意好,都勤勤恳恳地干活。职工们除固定工资和吃股分红外,还有提成工资,即照一张相,提取0.18元。照的多,提取的多。他们按等级提成,技工分3分,业务员分1分,徒工分0.15分。这就进一步把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经营的好坏联系在一起。

说起提成工资,大北还发生过一次罢工风潮。那是1945年3月3日,当时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经济衰败,物价飞涨,大北的照相不断提价,可职工的提成却不动。还是照一份相,提成0.18元。因此职工非常不满,要求按30%提取提成工资。并推选张永华、李泽田、张璧光等人为代表与王泽民交涉。王不同意,职工们就罢工了。最后,王同赵家商量,同意了大家的要求,罢工胜利结束。但不到半年,王泽民就借故把张永华、李泽田、张壁光等人相继解雇了。

解放以后,赵家每年不再提取70%的红利,改为每月拿150元的生活费。1953年,赵雁臣的儿子赵达请求国家接收大北照相馆。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决定由市百货公司出钱两万元收买。1953年11月5日市百货公司青年文化服务部正式接收了大北照相馆。从此大北成了国营企业。

1958年,为了扩充业务,大北从石头胡同迁到前门大街现在的新址。随着业务的发展,大北职工人数从1953年的59人,发展到现在的327人;从过去只照单一的“人相”发展到既照“产品相”,又照天然彩色相,以及静电复印的业务。大北还光荣地承担了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中央机关大型合影相的拍摄任务。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从1958年起,大北照相馆在天安门前增设了服务部。这个服务部现有职工四十多人,整天忙不过来。为了减少顾客排队时间,最近服务部使用了大北职工自己研制的自动输片照相机,该相机照3寸片,可连续拍照120份,照2寸片,可连续拍照260份。这就大大地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大北照相馆,现在不仅服务项目增多,而且技术力量、产品质量都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大北的青年工人中,可以独立照相的现有14人,可以较好地从事工艺修版、放大工作的有七十多人,并拥有自己的修版和照相技师。在1980年第三届全国摄影展览会上,大北有两张作品获奖。在1982年北京市照相业技术比赛会上,取得名次的24人中,其中大北就有10人,修版、放大的前三名都是大北的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北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作法,生产上采取定额指标和发放奖金的办法,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月月、年年都能较好地按质接量完成任务。大北虽有奖金,但不搞超额奖,所以防止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保证了质量。

目前,大北照相馆的职工们,在四化的征途上,正在充满信心地继续努力,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