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看似不语,却会见证所有努力

 太阳鸟阅读吧 2023-01-18 发布于浙江

先生之风,是否远去
见  证
 因为没有文凭,陈寅恪当年就差点和清华大学擦肩而过。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时,时任储备处主任的国学大师吴宓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担任导师,但曹云祥因为陈寅恪没有博士学位而不肯定答应。

后来,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亲自来到清华园向校长隆重推荐陈寅恪,并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曹云祥校长才拍板应允。

就这样,在1926年,一个没有文凭、36岁的陈寅恪正式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和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起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但校方还是担心陈寅恪是否可以担当。

不过,等到陈寅恪开课之后,校方很快就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陈寅恪很快就成为清华最受欢迎的的老师之一,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座,就连外校的学生都不辞老远跑来听课。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竟然萌发了转系的念头,从别的系转到陈寅恪的历史系。慕名而来还不止是学生,还有很多早已经声名远扬的大教授,如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总是风雨无阻,每堂课必到,还有清华中文系教授朱自清、哲学家冯友兰和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当时的教务长潘光旦称陈寅恪为“教授之教授”,的确实至名归。

岁月看似不语,却会见证所有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