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感谢我们最爱的小面馆还在。

 听雪楼75iz4v14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熟悉企鹅的朋友都知道,【上海好吃的面馆】是我们写了好几年的固定栏目。日常就是穿街走巷,寻找惊喜宝藏的面馆。

因为上海,可能是全国最海纳百川的面馆之都:

除了拥趸众多的本帮,你能找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特色西安油泼面、温州海鲜面、新疆拉条子、广东竹升面......甚至能小众到陕西饸饹面、莆田卤面、厦门沙茶面、甘肃浆水面、浙江衢州炒浇面、山西炒擦尖。

图片

年底了,想盘点一下这几年我们跟各路面友攒下的,无限回访的好吃面馆。

都是高于平均水平的选手,你能在面条粗细,荷包蛋的焦边,汤底的调味里种种细节里,感受到小店对味道的用心与坚持(明明只是人均二三十的一碗面,硬是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他们像散落在大城市里的光,是周围居民 打工人的贴心食堂。

只想说:感谢经过疫情三年,他们还在。

图片

先说说几家

无可替代的本帮面

编辑部最常去的还是富祥:虹口29年老店。每月雷打不动组团去一次,最好早上空腹,上午10点一刻到,因为他家还做盒饭,再晚一点就进入人流高峰期。

图片

这么无可替代,当然是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三好选手:

一,面好(碱香扁面,比很多本帮面馆有咬劲);

图片

二,现炒浇头能排进上海Top3——最难炒的内脏,每样食材口感都到位:腰花嫩,猪肝弹,肚片脆;

而且他家勾芡不会太厚,总有干爽的镬气;调味偏咸口而非甜口,天南地北同事都吃得惯。

图片

图片

论内脏炒浇,市区的心乐面馆、明呈黄鱼面馆实力也很强(明呈的猪肝巨弹),但这两家偏贵,用的面条也一般。而富祥胜在性价比,面也更讲究:

三,预制浇头全。

除了常规的大排大肉狮子头素鸡,还有独一家的肉皮!!菜单上压根没写,是红烧肉浇头的附属品,但很多老粉来富祥就是为了它嗷嗷嗷:皮下脂肪基本刮掉,红烧到弹弹糯糯,光泽迷人心窍。

图片

他们家中午还做客饭,所以有很多小菜。若是几个朋友一起,我们还会加一份干煎黄鱼/带鱼,没裹面粉照样酥脆,能把整个鱼头都咔呲咔呲吃完的酥脆!

图片

另一家炒浇专业户,是襄阳南路的老地方面馆。依旧万年排队,依旧每次都要看老板娘脸色。

图片

但谁让他家炒浇全上海本帮面独一份呢?菜色搭配自成一派,从清爽到麻辣多种风格都能驾驭,颠覆你对本帮面浓油赤酱的印象。

清爽系的,比如冬季限定:青咸菜冬笋汤面。青咸菜发酵较浅,还带着清新的菜香,冬笋正是嫩的时候,切成细段和咸菜一起炒,鲜中带脆。

图片

温岭特色的芹菜香干目鱼,同样清淡爽利:芹菜脆、香干韧,目鱼弹,用淡盐调味,三种味道,三种质地,是鲜美的三重奏......

图片

炒鸡胗最见功夫。鸡胗哪没有呢?但是这么脆生生的鸡胗,方圆五里地都难找。青椒也是刚刚好断生的鲜辣。

图片

重口浇头也是好吃——比如鱼香肉丝,并没有很正的鱼香味,更像个麻辣激爽的红发女郎,但又有微甜平衡解辣,愿称之为“老地方甜辣肉丝”,拌面一绝。(最好配麻酱面,这是无数面友鉴定出来的完美CP)

图片

再塞块他们家午市限定的炸猪排,肉质饱满紧实,多汁不干柴;外壳酥脆,没什么面粉感,肉香油香浸入辣酱油,就是地道本帮味。

图片

沪西老弄堂,仍是很多人的市区面馆首选,也是很多人来上海的必打卡景点。

图片

与富祥的干爽镬气不同,他家炒浇是浓油赤酱的代表选手。

翻牌率最高就是这沪上独一份的猪肝蛤蜊面,蛤蜊鲜甜,猪肝甘甜,搭配湿香菇,三种弹润口感,三种鲜味层叠,勾以正正好的薄芡,让酱汁挂上每根面条,整碗面浑然一体......

可以说,完美诠释了本帮浇头面追求的鲜甜和润。

图片

不过猪肝火候时有不稳,我还是最爱他家辣肉面:maybe是上海滩最好吃的肉丁!选的腿肉紧实有劲,甜辣入味。

重点:很多肉丁裹生粉后,粉感盖过肉感,但沪西,连这层粉壳都是香的!因为烧之前会先过一遍油,炸到微焦——你懂的,碳水只要跟油脂结合,永远的快乐公式。

图片

但鳝丝面,首选依旧是陕西南路上的冯爸面馆——吃过那么多家鳝丝,还是他家最老卵。

一般鳝丝只做到嫩,而冯爸真正做到弹 爽滑:这要求鳝丝提前滑一遍油,而且油温很讲究,不能过高or过低,才能让表面滑溜溜。

酒香味也浓:同时放黄酒和白酒,既有花雕的甜香,又有白酒的浓烈清香扑面而来,好不上头~

图片

美中不足:细面有些偏软了。

想吃大肠时,就会庆幸阿五还在,改名叫老张馄饨店了,还是早上五点开门,还在大华农贸市场对面。

图片

虽然远,但圈子爱好者值得来打卡一次:

只要吃过这块咸甜卤味入魂、肥糯爆浆但还保留一点嚼劲的圈子,你就知道上海大肠面的天花板,真的不在复兴中路。

图片

还想提名一家面馆好吃的荷包蛋。

是甜咸口红烧过的,质朴到不需要理由的好吃。每次路过建国西路,都忍不住为了这张荷包蛋进去吃碗面。

图片

来自小桃园,不是那个连锁餐厅,而是一家镶嵌在居民楼里的18年老面馆,名气不算大,但是附近居民白领的宝藏食堂,到了饭点人多到要在小区外边支露天桌椅。

图片

感谢这样的小面馆,在满是人均两三百西餐小酒馆的衡山路商圈上卖着十几块钱的用心面,让打工人有更便宜的午饭选择。

比如这个细面看着平平无奇,但其实很少见——它的横截面是方形的,没有圆面嗦得顺快,但更能吃到汤味和面香(因为方形面跟舌尖、口腔上壁、喉咙接触面积更大了),感受到小店老板对面条的审美和理解了。

图片

还有,黄浦几家老店拆迁后,也都各找新址重开了。

原在文庙的胖子面(那些年胖子老板为追到老婆开了面馆的“爱情神话”还在口口相传),搬到了新天地附近的建国东路,门面敞亮了不少!

图片

一进门,依旧是熟悉的画面:几大口老式煲锅在咕嘟咕嘟,空间里都弥漫着水笋烧肉的香气(不是每家店都做的,愿称之为胖子面的标志性香气)

跟其他店不同:他们家的预制浇头不会放冷,而是一直在锅里咕嘟,所以会越煮越入味,整个屋子都是香的!

图片

水笋一如既往的嫩,也不像很多馆子大咸大甜,就像阿娘阿伢做的味道。

图片

他们家向来以各种夯实大荤闻名,妈耶,咸蛋黄狮子头还是这么肉多粉少,大肉还是这么这么这么大。

图片

噢对,之前一直点汤面,这次意外发现:葱油拌面的葱好酥好酥,可以媲美小陶的葱酥了!

图片

备受争议的逸桂禾也搬新家了。

经过了收服务小费、被查处取消小费、涨价到29元一碗阳春面、299元一盘的天价炒浇......它依旧是舆论最多、争议最大、老板脾气最差、但生意一点没差的逸桂禾。

图片

平心而论:贵是贵的。但能怎么办呢!作为硬面爱好者,逸桂禾的硬面就是全上海无可替代啊!

不是没煮熟夹生的那种硬,而是面皮经过机器反复重压才有的筋骨,是接近脆骨的弹牙,能吃到面条灵魂的弹牙!(有人说红房子医院后面的吉友面馆是逸桂禾平替,吃过了,替不了,真替不了图片

图片

所以又馋又穷如我,每次来不点浇头,只要光面,多猪油,多葱!

多少人从小吃到大的情怀老店:永丰清真面馆,去年我们还赶在关门前吃了最后一碗面。

今年在人广附近重开了,虽然换了老板,虽然涨价不少(再也没有三块钱一个的百叶结了),但老爷子还是配方顾问,连煮面阿姨都没变。

图片

至于味道有没有变,点两样便知:一个是辣酱面。

香气就没错:是老头子秘制辣酱的味道,拼配了蒜蓉辣酱、自制豆酱啥的,有股子微微的发酵酸鲜,不像很多店的辣酱只有红油豆瓣的咸味(往往是新年份的郫县豆瓣,酱香不够)

图片

嘻嘻,还是那块炖到微微起沙的小土豆(很多店土豆是偏硬的)~

图片

另一个是最经典的麻酱面 咖喱小牛汤,还是那个偏甜的麻酱,还是那个深沉的咖喱粉辛香~

图片

麻酱面吃到一半要加辣加醋,达到酸甜咸辣四个维度的平衡,然后埋头就是一大口!

图片

说到咖喱汤面
就不得不提开遍上海的

豫系拉面了

河南红烧牛肉面,大概是上海独特风景:牛骨咖喱汤 手工现拉面,牛肉可选白切薄片/大块红烧。

这样套路的面馆,河南几乎没有,上海本也没有,愿称之为河南上海拉面,一碗不到20元管饱,24小时营业,喂饱了无数打工人。

图片

每个区都有代表选手:静安有美中美拉面;长宁有长宁拉面,开了20年,隔壁敦煌楼都不行了,它仍屹立不倒。

依旧是极简的菜单,虽然每天做那么多碗面,依然每坨面都要过秤保证足量。

图片长宁拉面门口还有方便洗手的水龙头,莫名觉得很可爱很野生!

还有宝山的红辣椒拉面馆也走过了十几年,去年还在闸北开了分店。

图片

但最值得一讲的,是延长中路上的麦汇:全上海红烧牛肉最大块的河南拉面,没有之一。

图片

太实诚了,25块钱一碗面,牛肉是别人家的1.5倍大,而且有足足8-9块!难得是炖得酥酥烂烂,牙口不好的爷叔也能大快朵颐。

图片

难怪早上九点,厨子连早饭都没吃完,店里就坐满了人啊!

图片

btw,他们家的红烧圈子也非常宝藏,比90%的本帮面馆好吃,只有熟客知道,每天限量,去晚了就没了......

能跟河南拉面抗衡的

除了沙县小吃就是川系面馆了

但好吃的重庆小面真少啊,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喜欢重麻重辣重油的,天花板还是合川路的高胖妹面庄,重庆胖妹的上海分部,不少漕河泾、虹桥镇的打工人都靠他家外卖养活。

图片

但我更喜欢另一家:嘎嘎重庆小面,没那么油,在咸鲜与麻辣上做得更平衡,面条也不像高胖妹总是偏软偏粘。

细节处最能体现面馆用心程度:豌杂面,豌豆有【软烂如泥】和【嘎嘣脆】两种程度的,这个细节真的好评——大部分店都是非前即后,但讲道理应该有两种口感,豆泥是充当肉酱和面条间的粘合剂,脆豆是吃面中途调节口感香气的~

图片

在1号线中山北路站地铁口开了9年,每次去一屋子都是川渝口音,看来是川渝老乡据点了。(人广汉口路也有直营分店而非加盟,花椒等各种香料都一条龙严格品控)

图片

类似的打工人之光,还有徐家汇天钥桥路上的桂釜山城重庆小面。天钥桥路那可是多卷的美食街啊,但中午就它生意最好,12点的队伍都从门口溢出来,点完单找位子都要眼疾屁股快。

图片

要说惊艳肯定不至于,但就是做到了高于上海重庆小面门槛的好吃:比如酸辣粉的酸味很正,比如红油够香(威海路一些评分高达4.0的x乐重庆面馆真的不够香啊喂),比如大肠洗得特别干净。

图片

一般面馆都只有一种面型,他家除了圆面,还能选小宽面,真是贴心!(偏爱小宽的同道中人在哪里,举手让我看看图片

图片

除了重庆小面,上海还有几家四川风格的,比如天平路上的天府面庄,一碗杂酱面,接近我在成都吃到的口味了。

开了十年,最近闭店回家过年啦!来年再见~

图片

浦东则有一家神奇的自贡私房面馆“小厨面”,基本只有浦东片区的资深面友晓得,从巨野路搬到栖山路,粉丝都一路追过去。

毕竟它很多浇头都是独一家的,在外面的川系面馆很少见。

图片

自贡老板很擅长用泡山椒。这碗山椒牛肉面,是老板调味功底集大成的一碗面。炒出来的牛肉鲜爽入味,做成汤面都香气不散。

图片

再看这个麻辣鸡面,像是用改良版口水鸡拌了个面——没有口水鸡那么多红油,但提高了甜度,也多放了花椒面辣椒面,拌匀后每一口都在嘴里鲜开花。

图片

鸡肉基本脱骨,只剩点嘎嘣脆的软骨。有小母鸡的嫩,但又有未足龄小鸡所没有的鲜味。

看得出来,在选鸡和焯水上都下了功夫。

图片

很难说清老板的菜归属于川菜哪个派系,就像他的回锅肉,甚至放了很少见的农家黄豆豉,没有黑豆豉的酱香那么重,却有很明亮的咸酸,特别提味。

不辨别正宗,好吃是唯一标准!

图片

噢对,北外滩著名苍蝇馆子:鲜味面馆(就是那个30块钱牛舌自由的面馆),老板也是四川人哦,所以拌面酱汁颇有川菜“复制酱油”功底,自制的土豆辣酱比很多小店更鲜辣出味有后劲,拌面记得要加。

图片
喜欢筋道手擀面的
推荐这几家

一家新疆手工面专门店:“加个面”。就在静安寺附近,万航渡路上,去年新开。

老板是个有点自来熟的小哥,要是桌上的面快吃完了,就会亲切地问一句,“哎兄弟,加个面吗?”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人一下秒回新疆!

图片

新疆面,也叫拉条子,大概是所有北方面里最有嚼劲的。但上海很多新疆菜馆吃到的面,口感偏硬,虽有嚼劲,但是有点“死面”感。

而这家呢,所有的面都由资深的拉面师傅每天现做,面团更新鲜,吃起来自然也更鲜活。

图片

问了老板才知道,拉条子筋道的秘诀在于用盐水和面。煮面的火候也很重要,并且一定要过凉水的,带走余温让面条保持筋道的同时,也让面条更加爽滑。

这家也是我的新疆辣皮子拌面启蒙!不是每家新疆菜都有做,因为要用到特定干辣椒品种:新疆的安集海线椒和焉耆红辣椒,看着火辣,其实辣度柔和,还能吃到辣皮子的茄果类香甜,好妙。

图片

过油肉拌面,到处都有,但这家肉最嫩最入味,而且调味灵魂到位了:新疆番茄。风味足,甜中带酸,炒化在菜里虽然看不见,却能提供带着果香的美妙酸度,已经一种很柔和的鲜度。

再配上青红辣椒、洋葱、木耳、白菜,每一口都不会无聊。

图片

碎肉拌面也很出彩,食材都切成小丁,几乎与香浓的汤汁融为一体。和过油肉的调味又不一样,加入的蒜苔很点睛,每一口都有荤素交织的香气,滋味非常丰富。

图片

烧烤也不要错过!虽然调味有时会偏咸,但谁能拒绝这焦香的羊里脊,这一口脂肪暴击的油包肝??

图片

自制的新疆奶茶很正宗,奶香茶香都够味,配拌面或烧烤都很nice,18元一大罐够两个人喝。

图片

狠狠心掏出一家可能是上海最地道、品类最全的陕西面馆:御陕坊

图片

好吃的陕西面馆,我们写过不少了:汉思肴、秦粤轩(陕西驻沪办餐厅)、懒猴子泡馍(泡馍可以,油泼面一般)......

但真要提名Top3的话,还是得有交大老闵行校区附近的这家御陕坊,闵大荒之光。由于太远,专门跑一趟就吃碗面不划算,所以每次都要拉上三五好友一起,点上一桌五花八门的碳水全席。

图片

看这碗四合一biangbiang面,宽面扯得够有嚼劲,油泼辣子一闻就知比驻沪办还香,肉臊到西红柿鸡蛋都是西安当地那色儿。

图片

岐山臊子面,这是本人在上海吃到最好的一碗。

酸汤好正,入口就有岐山醋相比陈醋、镇江醋更轻盈、柔和、透亮的酸,而当面条紧贴着喉咙咽下去时,依旧能在咸鲜中感受到一丝柔酸(很多面馆的面落喉时只有咸),因此能让人开胃地继续嗦下一口,吃完一整碗都还忍不住续面。

图片

你还点到不少小众品类:烩麻食(番茄鸡蛋面疙瘩汤)、臊子饸饹面(喜欢荞麦香气的一定要试试)。

图片

羊肉泡馍也是陕西朋友鉴定OK的,但我更推荐你点这碗小炒泡馍!

图片

小炒泡馍没有固定公式,虽然主要调味就是陕西辣椒面,但就算在西安,每家店味道也不一样;

这家则很有个性地加了一咪咪番茄酱,酸辣解腻,味道层次超丰富(把表面水波蛋拌匀再吃)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这什么神仙碳水。

图片

麻酱涮牛肚、凉拌面筋......地道小菜也尽情点,这么远跑来必须吃到尽兴而归。

图片

除了御陕坊、陕西驻沪办、汉思肴,还想提名一家上海最特别的陕西面馆:西安5号米皮。

图片

因为它有独家拼配的香料粉!!

图片

比如这碗酸汤臊子面:除了臊子汤底常用的八角桂皮,你还能感受到一些细细密密的茴香、孜然,在嗦面时一点点冒出来,瞬间汤底就有了深度——是令人感慨20块的面怎么能这么好吃的水平!

图片

噢对,这是一家你连锁,你点外卖时肯定见过,但它有几个老板,分管不同片区,而只有这个老板麾下的分店最好吃,请认准仙霞西路店!

再分享一家山西面食大全:大宁,晋妈妈手擀面。

图片

在上海,只要看到x妈妈手擀面,大概率就是山西人开的。

共和新路上这家晋妈妈是山西吕梁一家人开的,我从大学吃到工作吃了五年,还是好爱它。

图片

一是吃山西手擀面:劲道,虽然没有新疆拉条子那么有劲,但反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更适口的。

图片

btw,他家油泼辣子特别香,油泼面闭眼点!

二是吃各种山西特色碳水:炒不烂子、炒饼丝、炒擦尖.....(全上海没几家山西面有这么全的,之前有个老安家,可惜去年关掉了图片

图片

比如炒饼丝,跟大多数北方炒饼丝用的纯面饼不同,他家用的是自家摊的鸡蛋饼,口感更软嫩,气孔更多更容易炒入味,香喷喷!

图片

炒擦尖,则是湿面团在“擦床”上擦出来的面疙瘩,同番茄洋葱一起烩出锅,每一口都是香软落胃。

图片

还没吃够?再来一家开了13年的河南烩面专门店:斜土路,宋记。

图片

上海几乎每家河南拉面都有做烩面,但这家宋记可能是生意最好之一,在疫情冷淡期的晚上10点都能上座80%。

24小时营业(河南人面馆基本都),喜欢冬天的夜里去,这奶白的羊汤,这在羊汤里煮到软的宽面,最是抚慰身心的治愈。

图片

羊汤够浓,但这只是河南烩面的行业门槛,他家最灵魂的是羊油辣子(就是漂在表面那层油),这玩意很看炒制时的香料配比,每家都不一样,这家的大料香气最是平衡有层次,不留神跌进一个羊肉香的温柔乡。

图片

到年底了,这桶羊肉辣子也快挖完了!

图片

他们家的捞面也做得好好,每次去有一半食客点的是捞面:其实就是北方的家常拌面(面条煮完往往过了水所以很爽滑),但自制手擀面尤有面香,青椒番茄豆瓣酱浇头也比自家炒的香。

真的是提升日常幸福感的平价小店图片图片

图片

还有这些有特色的小面馆

都是方圆三公里内人民的福音!

八佰伴商圈,喜欢9号线商城路地铁口的28度海仙面。

图片

上海的浙江海鲜面不少,但如果只推荐一家,我选28度:海鲜品控好,鸡精味不重吃完不口渴,价格适中,交通方便;新荣记旗下的黄鱼面汤天下第一,但是价格辣手;丽园路的渔都老味面价格实在,但海鲜时有腥味;台州老六海鲜性价比高,但面条一般;佬和海鲜公富都不错,但在丰庄轻纺市场太远了!

图片

30-45元就能吃上一碗满满当当的海鲜面:带鱼、黄鱼、蛤蜊、鳗鱼干、大虾、肉丝......

通过多种食材爆炒激发香气再加水现煮出的复杂鲜味,每碗单做,汤面也能有氤氲镬气。

图片

虽是普通小店,但食材的品控尤其好:

鱼类毫无腥气;红虾已经够大够饱满了,但阿姨还是要按逐只分拣,稍微有点小有点萎靡的都挑掉,还要修剪虾头(以防尖利的部分戳到你的脸)。

图片

海鲜面的灵魂:姜蛋(姜末煎出的蛋),比我在温州当地吃到的更厚更大更满足,松软吸汤。

图片

配的蔬菜也花了心思:温州海鲜面走的就是家常汤卤面路线,想下什么蔬菜都可以,比如有的店就用白菜/包菜/青菜......这是我第一次吃到放小芹菜的,没想到这么清新提鲜!!学到了学到了回家自己做。

图片

而且因为是面直接在汤里煮入味,汤汁也煮到醇厚鲜浓,最后一起出锅,整碗面吃起来面和汤是融合的,一点不分离。

(最近阳康期间老板还会特意把面煮的软一点好消化,喜欢硬面的可以提前备注)

图片

最后倒点酸度柔和的浙江玫瑰米醋,海鲜面绝配,相信我,极大程度提鲜又开胃,不要太灵光。

图片

也很喜欢陕西南路上的橘生淮南(淮海中路商圈),我司搬家前的食堂之一。

图片

老板是甘肃一家人,所有宽面窄面都是手工面(偏薄,适口度高),但包含了各个菜系的浇头,辣和不辣都有,天南地北的人来了都有好吃选择。

比如这碗香到失魂的辣椒小炒肉干拌手擀面(看这青椒半软半翘的形态,就知道没错了)

图片

小炒肉多常见呢,但这家的调味灵魂之笔,是辣椒搭配老干妈。

老干妈的油辣跟青椒的鲜辣叠加在一起,香气是丰富且汹涌,适合饿极的时候拌开,一顿暴吃!(也可以单点小炒肉、回锅肉,小炒水平都很在线)

图片

也有不辣的选择牛肉面、鸡汤面,这些大众品类,用料也比大部分商务楼区的连锁面馆更实在,汤底也没有预制料包千篇一律的鸡精假鲜。

图片

还有全上海独一家的荞麦面摊馍馍,但经常断货(因为荞麦面粉有时供应不足),能不能吃上全看缘分。

图片

也喜欢万航渡路上的敬食(静安寺商圈)。本来是专做盖浇饭的,今年又在隔壁开了家面馆:敬食面道。

图片

本以为跟普通本帮面馆差不多水平,但选的细面有接近苏式面的弹牙,备注不加鸡精的汤底依旧能喝到猪骨的鲜。

图片

茭白鳝丝没有浓油赤酱而是白烧,勾芡也轻,吃口清爽;焖肉也有着完美肥瘦口感,能媲美不少苏式面馆。

这就是敬食:它永远比你预期的,再好一点点。

图片

噢对,敬食的红烧肉可是名物,比一些人均两三百的本帮私房菜都做得好:标准的甜上口咸收口,不齁甜,酱香浓郁,肥肉duangduangduang入口即化瘦肉嫩而不柴。

图片

还喜欢利通广场B2层的坊门老街(四川北路商圈),做的是全上海都难找的衢州风格盖浇面。

图片

你能吃到浙江金华、诸暨、衢州一带的特色手擀面:北方移民的产物,但比很多北方面更有韧劲,甚至接近新疆拉条子。

但它比北方面的调味更丰富:因为衢州位于两省交界处,既有浙菜的鲜,又有赣菜的辣,擅用酸腌菜洋葱青椒组合拳,咸香微辣又有鲜甜滋味,比很多湘赣小炒还好吃。缺点就是太费面了!!!

图片

喜欢双峰路菜场对面的老居羊肉面(龙华商圈)。

图片

本人奶奶家就在隔壁新村,我在这吃了四年,不是夸张:这就是全上海最浓的羊汤面(之一,毕竟还有河南人),一般苏州藏书羊肉店比不了。

每天晚上八九点就开始熬第二天的,熬出来奶白奶白的。别说味精鸡精了,我有时盐都不让放,就喝最醇鲜的一口。

图片

有两种打开方式:

一,白汤面。然后进入自选区域:羊肉羊杂,部位超全,用的崇明羊羔,鲜而不膻。

图片

我一般早上9点奔着羊尾巴去,这可是最精华的胶原蛋白啊!一天就两根,晚了就被眼尖的爷叔买走了。;)

图片

打开方式二:红烧羊肉拌面 清汤。

他家的甜口红烧我个人觉得比藏书的甜口红烧、以咬强为代表的桐乡咸口红烧都好吃,因为大料香气 豆瓣酱香气丰富,吃到最后一块都不会觉得腻。

图片

市中心难得的吃羊肉宝地,非常有烟火气的小店,虽说这两年火了后很多博主来拍,但最主要还是附近居民 白领 城管来吃,不少人搬走了还大老远开车来吃面。

愿称之为龙华之光。

图片

喜欢吉亨面馆(古北商圈),上海最老牌的台式眷村牛肉面,可能也是最早的打工人面馆之一。

图片

加了豆瓣酱甜面酱的眷村派牛肉汤底带一丝回甜,牛肉还是那么入味,牛筋还是那么软糯。

图片

而真正让我愿意穿过大半个城市来吃的,还是他们家的卤大猪蹄子:全上海Top1不接受反驳就是Top1!

怎么能这么肥糯还不腻,怎么能有这么浓郁婉转迷死个人的豉香!甚至想跟老板买断配方......

图片

* * *

每年写年度面馆,都觉得篇幅太有限,永远没法写全喜欢的小店。

很多没有在文中展开的面馆,都在list里了👇

2023,希望他们越来越好,上海面条精神永在。

图片
文 - 徐大半
编辑 - mmr
图 - 酣歌、TT、大半、Yuki
设计 - ZN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