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一次紧急集合 ——军旅生涯的回忆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01-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记一次紧急集合 ——军旅生涯的回忆

作者:董学文

  1962年6月,我高中毕业正是复习功课迎接高考时,怀着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志向,报了名,通过严格的体检与政审,批准参了军,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来到了东北。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新兵营集训,通过忆苦思甜教育及部队的条例条令、纪律的学习,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合格军人了。

  集训结束,我被分配到施工连队,在黑龙江省嫩江县搞了二年半的农业生产,65年铁道兵三、 六、九师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进军大兴安岭,在崇山峻岭中修筑嫩林铁路(嫩江至加格达奇)。

  大兴安岭八、九月份的天气反复无常白天一会儿晴空万里,烈日高照,不一会儿又下起滂沱大雨,实在捉摸不定,常给施工带来不少困难。

  战友们经过一天的繁忙施工,都睡得很香,夜晚都进入了梦乡。

  有一天刚过了午夜时分。凌晨,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紧急集合号令:“滴滴达—,滴滴滴达滴达— — ”嘹亮号令响彻云霄,把我们从酣睡中惊醒。号令就是命令。这时班长急促地吩咐大家:“快!只要带上施工工具。”,我们犹如上了弦的弓箭,猛然跃起,迅速整理好着装,带上了扁担、箩筐、铁锹、锄头、洋镐等施工工具,火速地到达集合地点。

图片

  连长急促地命令大家:“同志们,刚接到上级命令,由于昨天的滂沱大雨,受雨水的强烈冲刷,开往工地的公路某路段出现了塌陷,出现险情,上级命令我们迅速前往,务必在太阳升起之前修筑完工,恢复公路的正常通行。”

  战友们个个斗志昂扬,直奔有险情的公路。铁锹与洋镐不停地挥舞着,把干燥的土壤与小石块装入箩筐,一筐筐抬入路面,铺平、夯实,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奋斗了二、三个小时终于把塌陷、有险情的地方修筑完成,一条平整,牢固的“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呈现在我们面前。

  朦胧的东方已呈现鱼肚白,不一会太阳从山巅上探出头来,那万道霞光透过云隙照耀在一望无垠的公路上,我们终于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了光荣又艰苦的任务。

图片

  我们迎着朝霞,唱着胜利的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迈着雄健的步伐,回到了营房。

  紧急集合,体现了我铁道兵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革命精神。

  几年后,我退伍回到了久别的家园大都市—上海。

  我们铁道兵部队在大裁军中,退出了军队的序列,完成了历史使命,转到了铁道部。我们这些老战友在地方仍是不穿军装的铁道兵战士,部队“以艰苦为荣、劳动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是铁道兵的精华,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坎里,溶解在血液里,激励我们去工作、去学习、去战斗。

  原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3351部队22分队上海籍战士 董学文。

编辑:向日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