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敕勒悲歌 第02集 大眼将军

 茂林之家 2023-01-19 发布于湖南

公元507年2月,洛阳以南,龙门山、香山两山夹峙,滔滔伊水穿流其中,河边依山而建的高大关城巍然伫立,正是伊阙关。

伊阙是洛阳南下,汝颖北上的必经之道,依山傍河,极为险要。

此时,一眼望不到头的北魏骑兵正从伊阙关南下,如滚滚黄龙,声势惊人。

一个弱冠少年将军驻马高坡,看着前进的部队,神采飞扬,满是激越与自豪的神情。正是已故的南齐明帝萧鸾之子,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的同母胞弟,曾任南齐荆州刺史、鄱阳王,现任北魏镇东将军、丹阳公、假齐王的萧宝夤(这个“假”不是真假的意思,是暂代的意思)。

6年前,即公元501年,南齐的雍州刺史萧衍为反抗萧宝卷暴政,起兵攻入建康,杀死萧宝卷,灭亡齐朝,随即对齐朝宗室大肆杀戮。

萧宝夤为了活命,历尽艰险,九死一生,逃到了北魏寻求政治避难。北魏皇帝元恪见他性情雅正持重,身世又很可怜,就对他厚待有加,封他为王。

记得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里写到:“反面人物被杀,他的亲人却不认为他该死,仍然崇拜他,深深地爱他,至老不减,至死不变,对他的死亡永远感到悲伤,对害死他的人永远强烈憎恨。”

萧宝夤对哥哥萧宝卷的感情就是这样。作为在昏君倍出的南北朝时期都可以名列前茅的超级昏君,萧宝卷的败亡几乎令所有人都拍手称快,惟独萧宝夤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心里面,萧宝卷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却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哥哥。所以,为兄报仇,打败萧衍就是他的人生目标。

为了借兵伐梁,他跪伏在洛阳宫门之外,悲声恸哭,从黄昏至次日清晨,即使暴风大雨也不肯离去,所有出入宫门的北魏朝臣、宫人卫士无不随之流泪。

萧宝寅伏于魏阙之下,请兵伐梁,虽暴风大雨,终不暂移。——《资治通鉴·梁纪一》

元恪也深受感动。正好,北魏大将邢峦再三上书,反对继续进攻钟离,元恪十分不悦,就将邢峦撤回,改让萧宝夤南下。

萧宝夤入宫拜谒了元恪,率领新调集的五万大军,从洛阳南下,赶赴淮水钟离前线。

正在出神之际,一名骑兵策马来到马前,大声禀报道:“启禀齐王殿下,安东将军邢峦求见!”

萧宝夤一愣,旋即明白,邢峦已从钟离返回洛阳,自己因为要等待军队集结,耽误了些时日,所以在此相遇。

对邢峦这位战功素著的名将,萧宝夤向来敬重,忙道:“快快有请。”

须臾,军士导引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将领驱马而来,正是邢峦。

萧宝夤抢先下马揖礼道:“洪宾(邢峦字)将军,后进晚辈宝夤有礼了。”

邢峦急忙下马,抢上前来还礼道:“下官邢峦参见齐王殿下。”

两人见礼已毕,萧宝夤指着道旁一块大石请邢峦坐了,问道:“洪宾将军,听说您再三上书陛下,反对攻打钟离,奏章都被陛下留中了,小王愚鲁,想请教将军,是何缘故?”

邢峦浓眉紧锁,叹息道:“殿下久在南朝,应该知道,南人虽不擅野战,却极擅守城。如今我朝以举国近四十万精兵攻此弹丸之城,能攻下来,所得不多,若攻不下,则亏损极大。”

萧宝夤颇不以为然,恳切地道:“洪宾将军,钟离扼守淮水中游,如果攻下,对我朝以此地为突破口,直取建康极为有利。何况我军将近四十万,岂有攻而不克的道理?”

邢峦摇头道:“殿下,下官戎马一生,久历战阵。攻城之战,有时大城反而比小城容易攻下,小城不利于大军展开,纵有百万大军,也只有分批进攻,而大军每日粮秣消耗巨大,空有巨力而无法施展,只能徒呼奈何。”

略一顿,又道:“且钟离并非孤城,梁军必将来援。内有坚城,外有援军,这仗并不是那么好打的。退一步讲,即使攻占,此城在淮水以南,淮水上游下游皆是梁军,我朝若无强大水军,则极容易被切断补给,终究也是守不住的。”

萧宝夤默然半晌,缓缓道:“可是梁军在洛口新败,我军气势正盛,难道就此罢兵不成?”

邢峦苦笑道:“殿下以为我军气势正盛,可惜我看到的却是中山王大军在外征战已有两年,战士已十分疲敝,且都有思乡之情,军心士气并不高涨。”

萧宝夤惊问:“那依将军之见呢?”

邢峦望着飞驰向南的魏军骑兵,字斟句酌地道:“其实依下官愚见,不如撤回大军,只派一支劲旅奇袭广陵(今江苏扬州),说不定更有奇效。如今数十万大军仅有80日军粮,古来罕有。梁军据城坚守,城高池深,如果城内有人接应还有希望,若无内应,必然急切难下。故此,下官宁可背负怯懦之名也要力主撤军。”

又道:“其实我们当下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修复淮北旧有城池,安抚百姓,静观南梁局势变化。南朝历来内争倾轧不断......,”他看了一眼萧宝夤,略有顾忌。

萧宝夤倒是落落大方,一笑道:“将军但说无妨,其实我也知道,自晋朝南渡到刘裕建宋,以及家祖叔(指萧道成)建齐,确是内乱不休,否则我也不会投奔圣朝。”

邢峦道:“不错,只要我朝内修政治,奖励耕织,外整武备,勤练水军,静待南梁祸起萧墙,再乘势而下,则可稳操胜券。”

萧宝夤喟然长叹道:“洪宾将军所言,不为无理。不过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小王又何时才能洗雪国仇家恨?”

邢峦看着一腔热忱的萧宝夤,也知道无法说服他,便道:“殿下,兵凶战危,越是看上去形势大好,越要小心谨慎。当年前秦天王苻坚何等神武,兵力较之今日我军更为雄厚,结果淝水一败,身死国灭,可不慎乎?”

又道:“既然殿下执意要去,我有一言奉告。”

萧宝夤敛容恭敬道:“将军请讲。”

邢峦语重心长地道:“当前中山王在钟离城外的淮水邵阳洲上建桥,横跨淮水。中山王在淮水东南攻城,杨大眼将军在淮水西北防守粮道。请殿下牢记,此桥是我军根本,此桥不失,我军纵有小厄也无大碍,此桥若失,我军危矣!”

箫宝夤点头道:“多谢将军指点,小王一定铭记在心!”

邢峦站起身来,略带几分惆怅地道:“下官言尽于此,就此拜别,愿殿下建功钟离,请多保重!”

箫宝夤庄重回礼,起身上马,不再多话,率军南下。

十日之后,箫宝夤大军冒着漫天大雨,抵达淮水北岸。

遥遥望见淮水北岸两支军队正在厮杀。中间背靠淮水的是一千南梁步兵,持矛荷盾,结阵固守。四周则是呈半圆弧形围拢的北魏骑兵。

骑兵时而往来驰骋,向圆阵射箭,时而跃马冲锋,借助马力挥舞马槊刺击梁军的巨盾。

梁军虽龟缩防守,却颇具韧劲,任凭骑兵攻击,不时以弓弩回射,一时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箫宝夤对身边亲兵道:“去,看看是哪位将军在此指挥。”话音未落,却见魏军骑兵阵中一根长长的马槊高高举起,弧形阵势如闻号令,立时收拢,迅速形成一个巨大的楔形阵势。楔形箭头的最前方,却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将领,正是他举槊向天。

箫宝夤笑道:“原来是他,不用去问了,且看他如何破敌!”

只见这员将领缓缓将马槊垂下,改为平端,双腿一磕马腹,马匹缓缓起步,以极为固定的步伐缓缓加速,身后楔形骑兵阵势紧紧跟随,在圆阵三箭之地骤然加速,直奔圆阵扑来。

梁军长矛也改为平端和斜指上空,准备迎接骑兵的冲击和跃入。为首那员魏将对密密麻麻如林的长矛视若无睹,竟直直的撞了上去。后方观战的箫宝夤也不禁瞠目结舌,心道:“这么蛮干吗?”

却见那将在快要撞上圆阵时,一声大喝,已从马上跃起,飘飘荡荡,竟向密集的长矛上落下。就在众军以为他必将被长矛刺死之时,却见他大喝一声,含胸收腹,凭空翻了个筋斗,竟从长矛上掠过,已落入阵后。

这人方一着地,手中长槊已裹挟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向身后列阵的梁军。梁军大哗,纷纷转身来与他厮杀,却被他如风如电的长槊尽皆刺死。

外围魏军骑兵见圆阵松动,更是加速冲锋,如惊涛拍岸般轰然撞上圆阵,立时将圆阵撞破。

那人见攻破梁军阵势,长声大笑,却不再厮杀。只见他三晃两晃,看似闲庭信步,实则快捷无伦,眨眼间已奔至自己的马前,也不认蹬扳鞍,直接平地跃起,轻飘飘落在马上,一勒缰绳,看也不看就驰出阵来,任由手下骑兵屠戮梁军步卒。

箫宝夤见此人策马奔向自己,急忙迎上,老远便高声道:“大眼将军,果然神勇,小王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人来到箫宝夤面前,拱手笑道:“微末伎俩,齐王见笑了!”这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干干瘦瘦的身材,一张马脸颇长,两只三角眼半开半合,透着几分玩世不恭。

只顾盼间一对眸子偶尔精光闪烁,令人不敢逼视,正是名震天下的北魏头号战将杨大眼。

杨大眼,氐族部落首领杨难当之孙,因为不是嫡出,自幼不受家族待见,缺衣少食,以至于生得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但此人其实身具异禀,不但力大绝伦,而且行走如飞。

当年孝文帝南征,命冯太后的男朋友、贤相李冲选拔将官,杨大眼就前往报名,参加面试。

李冲见他瘦弱伶仃,直接将他PASS。杨大眼却说:'大人,你且看看我的才艺表演。'

杨大眼拿出一根三丈多的绳子,系在脑后发髻上,然后开始奔跑。只见他足不点地一般越跑越快,那根绳子被拉得笔直,凌空飞扬犹如箭矢。

杨大眼愈发兴起,又跟马匹赛跑,那匹快马跑得满身大汗,竟始终追他不上,在场的人莫不惊叹。

李冲彻底为之倾倒,叹道:'自千年以来,从未见有有如此健壮迅疾之人!'于是任杨大眼为军主。

杨大眼嘚瑟得很,得意地对同时入选的同僚说:“我今天算是蛟龙入海,估计以后再难与各位同处一列了。”

不久,杨大眼升为统军,跟从孝文帝征战南北,所经战阵,杨大眼莫不勇冠六军。

时高祖将南伐,令李冲典官,大眼往求,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为军主。

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未几,迁为统军。从高祖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魏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

以前南齐有个降将曾对杨大眼说:“我在南方总听闻您的名字,以为您真的眼大如车轮,今天一见,原来跟别人一样呀。”

杨大眼狂笑着道:“我在万军之中怒目奋发,就足够让你不敢看我了,哪里用得着车轮那么大的眼睛!”

当时淮泗、荆襄一带的小孩子有哭闹的,大人总是恐吓说:“杨大眼来了!”小孩子立马就惊惧万分,不敢再哭。

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魏书·杨大眼传》

杨大眼作战总是身先士卒,一往无前,死在他手下的南朝将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南人对他极为畏惧,就传言他眼大如车轮,结果以讹传讹,南北两朝都称他“杨大眼”,反而连他真名也没人知道了。

甚至北魏朝廷命他监督,在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开凿佛窟,碑文上都是《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这就是“龙门二十品”之一,与《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造像记一起,合称为“龙门四品”。

笔者游历洛阳时曾有幸瞻仰造像真迹,那真是用笔方峻、提按顿挫,笔势雄奇凝练,结体庄重稳健,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闲话少叙,却说杨大眼陪着箫宝夤往淮水驰去,只这片刻间,圆阵被破的梁军早被魏军铁骑屠杀干净,尸体抛入淮水。

箫宝夤一边策马,一边问道:“杨将军,这些梁军是哪里来的?”

杨大眼浑不在意地道:“还不是曹景宗那个无胆鼠辈,前十几日来援钟离,就在我军以西二十多里的道人洲屯驻。前几天跟中山王打了几仗,想解钟离之围,没讨到好,就时常派人来袭我军粮道,倒是被他得了一次手。今日老子料准了他们还要来,就在这里等着,果然被我逮到,哈哈。”

边说边行,渐近淮水。只见壁垒渐密,北魏大军营寨相连,在两岸绵延百里,旗幡招展,遮蔽江面。

来到淮水北岸,临河眺望,远处对岸烟雨之中一座城池若隐若现,正是钟离。宽阔的河道里有一片大洲,却是邵阳洲,洲两边各有一座巨大的木桥飞越河面,连接南北两岸。

大桥桥头木栅林立,无数北魏士兵持戈游弋,严阵以待。

箫宝夤、杨大眼纵马疾驰,足足一盏茶的时分,才踏上邵阳洲。只见邵阳洲上扎满营垒,密密麻麻也都是魏军。又从邵阳洲上桥,驱马向南疾驰半晌,这才来到淮水南岸。

南岸却是兵山将海,正在如海潮一般涌向钟离城方向。

远处城下喊杀震天,鼓角动地。雨幕之中,无数的北魏士兵附在云梯上,像蚂蚁般攀援而上,又纷纷落下,呐喊厮杀与长嘶惨嚎之声充塞天地。

箫宝夤不禁驻马审视,身边杨大眼无所谓地一笑,道:“齐王,别看了,已经一个多月了,都是这个鸟样子,我们去见中山王!”

循着涌动的人流,箫宝夤和杨大眼来到城西的魏军中军大营,营门外的高坡上,三丈高的黄色大纛旗下,一个长髯中年将领在无数人的簇拥中,岿然屹立,凝目眺望钟离城,正是北魏大军统帅——中山王元英。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