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冰冻纵隔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3-01-19 发布于广东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5岁,右侧肺门肿块

影像学

CT平扫 肺窗:

CT 纵隔窗:

CT 增强动脉期:

CT 增强静脉期:

标识如下:

相关知识

查了一下资料,关于冰冻纵隔的定义,还是有点迷糊。于是用自己的话整理了一下吧。冰冻纵隔,指纵隔淋巴结转移,相互融合,导致心房、肺动脉、静脉干、上腔静脉等大血管被侵犯并包埋,脂肪间隙消失。

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是肿瘤的侵袭性强,直接突破包膜后疯狂生长,导致淋巴结相互融合,包埋其他结构。

那么发现这一现象有什么意义呢?冰冻纵隔最常见于小细胞癌。

今天这个病例没有病理,但也符合小细胞癌的CT表现:

沿着支气管周围生长的肿块,密度均匀,可见鸭蹼状凸起;

②支气管及其分支被挤压,但是通畅,没有阻塞性肺不张,仅有少许阻塞性肺气肿;

③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平扫29Hu,动脉期48Hu,静脉期55Hu

④冰冻纵隔、冰冻肺门,脂肪间隙消失。增强扫描肿大的淋巴结轻度强化(平扫23Hu,动脉期39Hu,静脉期37Hu

⑤癌性淋巴管炎,表现为串珠样增厚的小叶间隔;

⑥血行转移,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胸膜下结节。

这种类型的病例最好是查一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

需要注意的是:瘤也可能会转移到腹部淋巴结。因为腹腔的淋巴结引流到胸导管,而胸导管与肋间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左锁骨上淋巴结之间存广泛的淋巴侧支通路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