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即耳内鸣响,耳聋则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甚至失听。由于临床上耳鸣耳聋常相伴出现,其发病机理相似,故中医常将耳鸣耳聋并称。对于耳鸣耳聋的治疗,传统理论多从肾开窍于耳为立论依据,而李东垣则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出发,责之于脾胃。笔者临证,遵循东垣脾胃学说之旨,每有效验。 一、病机发微: 耳不仅仅为肾之外窍,与脾胃的关系亦十分密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上走于耳而为听。”李东垣进一步阐述道:“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明确提出了脾胃之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全身器官,包括耳的功能正常与否。认为脾胃虚弱引起耳鸣耳聋的机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精气不足,耳窍失养:脾胃为精气生化之所,若脾胃虚弱,精气生化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则导致耳鸣耳聋。对此《内经》就脾胃与耳鸣耳聋的内在联系作了论述。《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为何脾胃虚弱则出现耳鸣耳聋之疾?东垣指出:“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即言上养耳窍之精气其源在脾胃,并以经言为佐证:“《内经》云:'耳鸣耳聋,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此胃弱不能滋养于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故有此病,然亦止从胃弱而得之。”(《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脾胃,胃虚则俱病论》)东垣之论阐发了脾胃虚弱引起耳鸣耳聋之理。 2清阳不升,耳窍闭塞:耳为清阳之窍,唯清阳之气易达之。东垣尝谓“耳目口鼻,为清阳之气所奉于天”(《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胃强健,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正常升降运动。可见清阳具有宣通耳窍之功。清阳之升有赖于脾胃之健运。 东垣明言:“脾主五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皆上奉于天,二者俱主生化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长皆从胃中出也。”(《脾胃论・阴阳夭寿论》)若脾胃气虚,清阳之气生化乏源、升举无力,遂致耳窍闭塞而出现耳鸣耳聋。赵献可在《医贯》中赞赏东垣之论,谓“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能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进一步阐明阳虚耳聋为脾胃气虚,清阳之气不能上充耳窍所致。 二、用药法度: 耳鸣耳聋传统用药多以窍脏相应的原理为据,论治多以填补肾精为主。临床常见因滥用、过用滋腻之品而导致耳鸣耳聋不减,甚至加重者。东垣独有心得,认为耳鸣耳聋的论治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其用药亦与众不同。 |
|
来自: 安歌_ > 《失眠 便秘(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