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不是一个多么高产的作家,但作品却是少而精,他的小说就是很明显地写人性、写现实的生活,早期小说更有许多暴力、死亡、人性之恶,看让人看得很有味,值得让人细品。 《活着》《活着》应该算是余华最出名的代表作了吧,这部小说所获的荣誉也很多。它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 主人公福贵原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不懂事,又赌又嫖,早早败光了家业,后悔之际,母亲生病,他在请郎中的途中不幸被抓了壮丁,几年后好不容易回了家,才发现母亲早已去世,而老婆家珍却还对他不离不弃,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 富贵虽然洗心革面要好好生活,但生活的苦难却接踵而至。他的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被活生生地抽死在医院;女儿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死亡;老婆家珍没多久也跟着去世了;女婿因为工地事故死了。到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小孙子跟着他。但命运捉弄,最后连孙子也因吃豆子而被撑死了。 说真的,当初看完这部小说给我郁闷的,这种轮番上演的悲剧就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将人的希望一点一点地撕碎。光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了,还要面对这么多无情的苦难,世界真是太无情了。 最后的生命里,只剩下垂垂老矣的福贵和一头老牛,他们仍在延续着生命,艰难地活着,一切的悲凉与无奈都已成过眼云烟。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会体验到各种悲伤的、痛苦的事情,但即使活着很艰难,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完整地度过这一生。 正因为艰难,活着才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童年,它的结构来自于记忆中时间的感受。 书中写的是主人公孙光林对基于家庭延伸出来的回忆,哥哥孙光平、弟弟孙光明、父亲孙广才,同是一家人,却在相处中处处充满矛盾。还有那些在他儿时经历的苦难,青春时遇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都无在一个个事件中揭开了人性最残忍冷漠的无情,整部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剖析了人性与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也是充满了死亡和对人性的批判。弟弟孙光明为救人而死,父亲和哥哥却渴望政府表扬,想通过他的死亡来获取到大城市的机会;父亲孙广才好色贪婪,死在了粪沟之中;年少的挚友苏宇病逝于家中…… 作为先锋作家的余华在这部作品里对生命的描述十分冷峻甚至于残酷,对死之颤栗的刻画充满着摄人心魄的悲剧力感,整部小说因矛盾的内在而显得丰富和复杂,对生与死的描述有着余华式的冷眼描写与呈现。
《许三观卖血记》这本是我读余华的第一部小说,印象也是极深的,看的时候心里头一直惦记着炒猪肝配黄酒的滋味。 这部小说如其名,讲述的是主人公许三观卖血的故事,他一生共卖了六次血,基本都是在遇到难以度过的难关时的选择。为了儿子,为了女人,许三观这个普通的小人物,经由这一次次卖血的抉择,充实了他的人物形象。 许三观一生靠卖血度过了许多难关,但年老的时候却再没人要他的血了,这临近末尾的描写也是让人潸然泪下。许三观知道自己的血没人要时,精神有些崩溃了,他哭哭啼啼的,反复地要吃炒猪肝、喝黄酒,还说“我这辈子就是今天吃得最好”。 相比起《活着》这些作品,许三观这本书中有着难得一件细小温情,它不靠死亡的悲剧让人印象深刻,它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是在写一些小人物的人生百态,脉脉温情抵过了炎凉世态。尽管也有一些不如意和挫折,但许三观最终战胜了命运带来的惊涛骇浪,呈现出了一种简单而结实的生活细节。
《兄弟》什么才是最让人难受的,是得而复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是宋平凡的死。 这部小说大概能把你看得太阳穴直跳。小说讲述了的是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所经历的种种故事,主人公李光头不是什么正派角色,他是个流氓,他乱搞男女关系,投机倒把,疯癫情色,一生荒诞。 这里面不仅社会是动荡多变的,人的行为和语言也是足够的荒诞无厘头。小说中,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三角恋始终围绕全篇。宋钢是一个老好人形象,对父母好,对兄弟好,他善良、正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光头,却善无善报,最后自杀,还在遗书中原谅李光头,说“就算生死分离,我们还是兄弟”。 宋钢父亲宋平凡则坦荡、正直、乐观,他的爱充满温情与勇敢,但最后也是落了个凄凉的下场。这部小说似乎弥漫着好人没好报的气场,总而言之,依旧是一部能把人看得郁闷的小说。
对余华来说,这几部长篇小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作品之间的评判还是很有趣的,有人认为《活着》最好,有人认为《在细雨中呼喊》才是最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你觉得哪部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呢? |
|
来自: 昵称60563631 > 《名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