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大伯因琐事发了顿脾气后,胸口撕裂般疼痛!浙大二院多学科联合紧急“拆弹”

 龙在飞op4opwes 2023-01-20 发布于浙江

60岁的徐大伯老家在金华,他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除此之外其他身体情况还好。2022年12月20日那天,徐大伯因为一些琐事,心情难以平复,于是情绪激动之下发了一顿脾气。哪知道刚发完脾气后没过多久,他突然感觉胸部撕裂样疼痛,并延伸到背部,就好像被人“从中间劈开一样”。

家属发现异常后,紧急将徐大伯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徐大伯的胸主动脉位置竟然有个主动脉夹层,且伴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胸腔内已经出现积血。情况危急,一旦动脉瘤完全破裂,可能短时间就有致命风险。看到如此严重的病情,当地医院建议马上转送到上级医院救治。

呼啸而来的120救护车载着徐大伯冲入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急诊区时,当时正是疫情高峰,急诊大厅内人满为患。家属赶紧把当地医院的检查资料塞给当班的医护人员,他们看了后也吓出一身冷汗,吹弹可破的动脉瘤,又经历长途转运的颠簸,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于是立刻把徐大伯送进抢救室,并通知外科值班医生赶来现场。

凌晨12点整,浙大二院血管外科陈兵主任医师接到紧急手术的求助电话。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血管外科全科18位医生,大部分都被感染了。两个院区还能坚持战斗的血管外科医生仅剩6人,这6人中还包括高烧39度坚持值班的两名医生。

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陈兵安排可以坚持工作的3名医生到岗,并向医院紧急汇报,麻醉科、手术室、介入技师紧急集结,在进行短暂有效的MDT讨论后,为徐大伯开启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为他进一步完善手术的相关检查。

陈兵主任表示,徐大伯的夹层动脉瘤在发病后6小时已经扩张到直径77mm的巨大夹层动脉瘤,整个左侧胸腔几乎被渗出的血液填满,病人随时可能发生主动脉破裂致死的情况,必须紧急进行手术。

后续检查中发现,徐大伯的病情更不容乐观。他还出现了严重的内脏区缺血,在送来浙大二院时肠鸣音已经很微弱。肠道缺血如果时间过长,会发生肠坏死或肠穿孔,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同样会增加死亡风险。

陈兵主任带领团队一边评估患者的病情,一边与徐大伯家属充分沟通,最终确定微创手术方案——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在浙大二院血管外科、急诊室、麻醉科、手术室、复合DSA室等娴熟精密操作的通力合作下,徐大伯的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耗时3小时,顺利拆除“炸弹”。术后经过重症监护室1天的观察,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3天后顺利出院。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腔内的血液从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血管壁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常见的多向降主动脉扩张,如向心脏端扩张,则病死率更高。

近段时间,浙大二院接诊的主动脉夹层病人大约有四五例,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多并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夹层其实并不少见,尤其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明显的季节更容易发病。我们在接诊患者中发现,有不少人和徐大伯类似,平时高血压控制得还平稳,但是情绪激动造成血压瞬间增高,从而发病。”

陈兵主任介绍,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导致动脉中膜变性、纤维断裂,强度降低,一旦遇到血压波动或滋养血管破裂出血,非常容易导致夹层形成。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疾病患者也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如:先天性心血管病、结缔组织病,常见结节性动脉炎、红斑狼疮等,或者一些基因突变造成组织薄弱的疾病,常见马凡综合征、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等。另外比较特殊的一类患者是车祸或高处坠落造成的减速伤,导致相对固定的近端心脏和大血管与相对游离的降主动脉剧烈撕扯引起破裂。

橙柿互动记者 俞茜茜

见习记者 吴双

通讯员 方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