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代的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二)

 Tomxiao1961 2023-01-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三个特别的标志,那就是爆竹、春联和年画。如今,爆竹基本被禁,春联若有若无,年画则完全绝迹了。小编不辞辛苦,从网上搜罗了一部分70年代的年画,放在下面,慰解大家的怀旧之情。此为第二辑。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中国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年画不仅是年节时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它不但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六七十年代年画的主题,除了意识形态宣传之外,丰衣足食是最突出的主题。

以前很多年画,其实都是专业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艺术水准颇高。而且那时候的题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劳动相关的,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所以看上去特别有力量感和真实感。除了特定时代的浓重的意识形态印记之外,那时的年画,主题鲜明,色彩红艳,无论男女,无论哪种劳作,总是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经过漫长时光的浸染,现在看上去都是满满的回忆。

图片

1、《女子放牧班》,周永生,1976年。

图片2、《谁又替我把雪扫》,1973年出版,作者:赵文元和刘晓莉。

图片3、1978年出版的《咱们队里的发明家》年画,作者是张和荣,知识青年在落户的农村成立技术组,试制的玉米脱粒机。

图片4、1978年出版的《采莲图》年画,作者是步万方,荷花田里,几个胖娃娃坐在红色的木盆中,装着收获的莲蓬,满载而归。

图片5、1976年出版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管教山河换新颜》年画,作者是王大为,在一个修建渡槽的工地,已进入夜晚时分,到处灯火通明,一位女社员精神抖擞,正在用錾子锤削着石头。

图片6、1974年出版的《新炮手》年画,作者是金尘,炸山开石的工地上,一群青年女子正在准备起爆炸药,背后的红旗上竖着铁姑娘爆破组的旗帜。

图片7、1974年出版的《上夜校》年画,作者是刘钟,一个农家院前,屋子里已经上灯,一位老大娘系着头巾,准备出门,旁边的孩子手里拿着红旗杂志,打着手电筒,一起去上夜校学习。

图片8、1973年出版的《农奴女儿上大学》年画,作者是潘世勋、蒋采萍,翻身解放的农奴们,在新中国长大的孩子,已经能上大学,这是藏族牧民们欢送她的场景。

图片9、《手牵黄河上高山》,由画家周大正创作,70年代出版。

图片10、《从小学科学,长大攀高峰》,李慕白绘,1978年

图片11、1978年出版的《连年丰收》年画,作者是陈华民,湖面上,一艘小船从荷花深处驶出,四位女社员捕鱼归来,船上的渔筐装满了鱼。

图片12、《解放军叔叔讲故事》,画家侯泽民等创作,1974年出版。

图片13、1978年出版的《碧波红鲤》年画,作者是江涛。

图片14、1973年出版的《丰收之歌》年画,作者是单锡和,在收获的时节,社员们将沉甸甸的粮食送到收购处,除了丰收之时热火朝天的干劲,新华书店还在现场设置了售书点,几位年轻的女社员买了新书,大家一起认真学习着。

图片15、《齐心协力》,沈尧伊,1975年。

图片16、1975年出版的《军民一家亲》年画,作者是韩光煦,一名解放军叔叔,来到一户百姓家,给小男孩剃着头。

图片17、1978年出版的《让我来算》年画,作者是马乐群,两个小女孩,一人举着算数的画框,上面是六只鸭子,穿花红袄的小女孩看着画面,动起了脑筋,那神态,答案已经胸有成竹了。

图片18、《这里也是大学》,画家陈宜明创作,1975年出版。知识青年利用农闲休息时间,拜农场老职工、老把式为师,集中学习农业机械维修。

图片19、1972年出版的《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年画,这是舞剧实景照片,表现了“紧握钢枪杀敌寇”这一场景,演员们表演的八路军战士,手握钢枪,高高跃起。

图片20、《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张义生绘,1972年

图片21、1978年出版的《刘三姐》年画,作者是张振华,年画表现了她和地主斗歌的场景。

图片22、《长白山下传捷报 》,1978年出版。意气风发的女伐木工,兴奋地向上级报告最新的林业生产捷报。

图片23、《草原小学校》,马振祥绘,1972年。

图片24、1979年出版,解永军绘制, 叶副主席夸咱又创新。

图片25、1974年出版的《渤海渔歌》年画,作者是张恩杰,在渤海湾,渔民们大鱼归来,健壮的女社员抬起了一筐筐的大鱼,兴高采烈,那是满满收获的喜悦。

图片26、《雪莲朵朵》,李秉刚绘,1979年。用凌寒傲雪的雪莲花,赞美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卫国戍边、无怨无悔的解放军女战士

图片27、《阳光雨露育新人》,由画家吴秀梅创作,1972年出版。劳动休息期间,田埂上成为了社员们天当房、地当桌的理论学习课堂。

图片28、《高原盛开大寨花》,由画家胡振郎创作,70年代出版。少数民族社员们和驻地部队战士喜气洋洋的一起向上级报告学习大寨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

图片29、《女拖拉机手》, 由画家李成义创作,1973年出版。

图片30、1975年《拒腐蚀永不沾》,作者:吴梅芬。在一家饭店里,服务员们正在贴着宣传字画。

图片31、《草原新牧民》,由画家李恩云创作,1973年出版。女知青们第一时间把周边牧场刚出生的小羊羔运送到看护中心。

图片32、1974年《大队图书室》,作者:赵坤汉。大家正在大队的图书室里读书看报。

图片

图片33、1976年《处处有亲人》,作者:金梅生。在一个火车站的站台上,一名女服务员正在搀扶一个老大娘上火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