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浅析唐高宗李治登上太子之位的背后原因

 茂林之家 2023-01-22 发布于湖南

由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李渊被李世民软禁。

李世民被麾下天策府众人推上了皇位,荣登大宝。年号为贞观。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他与李承乾、李泰都是李世民嫡子,但是由于他两个哥哥占据了大多数人的注意,使得世人对李世民这个嫡三子没有过多的注意。

然而皇位的争夺都是血腥的,这便使得这位没存在感的皇子最后还是出现在众人的眼中,并顺利地登临皇位。

文章图片1

一、李承乾和李泰相互算计,李治并不出名

由于李世民靠谋反得到皇位,经历了兄弟相残的事情,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们也同室操戈,手中沾满亲人的血,便早早将嫡子李承乾其为太子,还派孔颖达、李纲等大儒去教导李承乾。

承乾有“承继乾坤”的意味,其字“高明”也突显出李世民对他的喜爱。甚至在李渊去世时,李世民身为李渊儿子,自然要为李渊守孝,故李承乾开始他的第一次监国。

在朝中大臣地帮扶下,李承乾在监国期间游刃有余,李世民对此颇为赞赏。

为了提高太子的威望、巩固东宫的实力,李世民亲自下诏让东宫设置崇文馆,还在里面送了许多人才,让自己的得力干将房玄龄、魏征等人成为东宫辅官。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栽培也是尽心尽力了。

文章图片2

不过对于李承乾来说,虽然他身边有许多的大儒教导,但总归还是一个孩子,内心非常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宠爱。

奈何李世民对他寄予厚望,光是每天满满当当的学业就压得李承乾喘不过气来。每当他有一些小成就,想与李世民分享时,李世民总是摆谱,一副严父的模样;而此时长孙皇后由于家传的气疾,整天卧病在床,给不了李承乾一丝关爱。

一次,李承乾意外从马上摔了下来,导致留下了脚疾,行动不便。

要知道皇帝是整个中原的象征,如果一个有脚疾的人坐上皇位,保不准会被当时的其他国家所嘲笑。

再加上魏王李泰颇具文采,李世民对于这个嫡次子甚是宠爱,甚至民间有“皇帝想立李泰为太子”的传言,这以上的种种,便深深的刺激到了李承乾,并且让他不得担忧自己的太子之位。

当然了,李承乾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当时,李世民确实重李泰而轻李承乾,他对于李泰甚至是逾越礼制的封赏和宠恩。

据《旧唐书》载:“ 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

文章图片3

李世民因李泰肥胖居然让其乘坐轿子上朝,就连朝中的大臣都感叹:“其宠异如此。”看到自己的弟弟受到这样的殊荣,李承乾又怎能安心呢?

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道:“圣人尊崇嫡嗣,看轻庶子,称太子为储君,故用物不计多寡,与皇帝相似,庶子不得攀比,这是为了堵塞嫌隙,杜绝祸源。先王制法,必以人情为本,知有国家就有嫡庶之分,庶子虽受宠爱,用物不得超过嫡子。如果该亲者反被疏远,该尊者反被轻视,就会使私恩危害公义,迷惑人心,搅乱国家。现在魏王的供给物品超过了东宫,论者都认为不妥”。

连大臣都觉得李世民这样不妥,连忙进谏,唯恐发生一些影响国家安宁的大事。李承乾和李泰的明争暗斗也从此开始。

文章图片4

李泰颇有才学,在民间有贤王的美誉。他曾费四年时间,动用无数人力物力编撰而成《括地志》。这让他在李世民面前得了赞赏,也让他的才学在唐朝地域广泛传播。

李泰之名深入民间,让更多人拿他与李承乾对比,认为李泰更有资格坐上皇位,可谓是风光一时。

相比于李泰的春风得意,李承乾则是意志消沉,荒唐之下犯了大错。原来,他迷恋上一个长相俊美、擅于演奏乐器的男子,天天与这名男子花天酒地,沉浸其中。

好美色没什么出奇,但是不能玩过头。太子肩负未来国家重任,一言一行都有人监督着,李承乾和男子私生活混乱这件事被人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大为愤怒,没想到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居然好男风,这让他不敢相信。于是,直接让人杖毙该男子。

无论李承乾如何哀求、跪地磕头,李世民都不管不顾。看着男子的尸体,李承乾伤心欲绝,内心涌起了对李世民的恨意,促使他一条道路走到黑。

文章图片5

事后,受小人离间,李承乾认定是弟弟李泰揭露他好男风的事情。导致他十分怨恨李泰。两人的明争暗斗再次升级,到了誓不罢休的地步。

最终,李承乾召集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人谋杀魏王李泰。虽然没能成功,但李世民大为震怒,下令彻查此事。而李承乾的狠辣也在这时候展露无遗。

古往今来,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皆是踏着无数人的枯骨。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对这这个位置最好的形容。

二、侯君集献计,李承乾谋反,李治白得好处

李承乾因好男风一事,不受李世民待见。其麾下的太子党也遭受着魏王李泰党羽的打压,呈溃败之势,在朝堂上的地位和权力急速下降,岌岌可危。这个时候,侯君集作为太子党的一员,也颇受影响,让他很是着急。

文章图片6

侯君集此人颇有势力,当时随着和李世民征战天下的将军们逐渐老去,大唐将领阶层需要新的一批内能镇守疆土、外能开疆扩土的年轻将领。而侯君集颇具才能,在这阶段备受李世民的重视,李世民甚至请李靖传授侯君集兵法,重视的结果是掌握更多的权力。

现如今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点的流失,侯君集便产生了危险的想法。他知道李承乾现在的处境不好,便蛊惑李承乾效仿李世民以兵变获得政权。

当时李承乾心中仇恨李世民和李泰,所以他同意造反,并拉拢了一批东宫的亲信,壮大力量。

不料造反的事情被泄露出去,李承乾最终被流放到黔州,几年后便去世了。

文章图片7

随着李承乾造反失败,太子位成了最敏感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李泰必定成为下一任太子。起初,李世民也是这样认为的。《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当着众人的面说过这样一段话: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曰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泪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作青雀投我怀云:'臣今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曰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

李世民被李泰这杀子传皇位于弟得说法打动,可是经过大臣分析,连儿子都能杀,更何况是其他人。就这样,李世民最终打消封李泰为太子的想法,听从大臣所言,立没有存在感的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这些儿子中不是没有人才,只是他们的身份过于敏感。李世民第三子,李恪英勇果敢,深得李世民喜爱。但他为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满朝文武怎可让前朝血脉坐上皇位?

因此,最终李承乾和李泰蚌相鹬争,却是李治得了好处。

三、李世民为李治铺路,李治得太子之位

李治作为长孙皇后最后一个有机会登临皇位的儿子,自然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当时长孙无忌代表着整个关陇集团,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也就得到了关陇集团这个庞大团体的支持,这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

文章图片8

李世民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面前演了一场戏。子不教,父之过。李世民因没有好好教育李承乾,导致国家没有储君而自责,欲自杀。

大臣们连忙阻止,且表示晋王李治可为太子。李世民如此尽心尽力,甚至使出自杀这一招数,只是想李治得到大臣的支持,坐稳太子位。

朝廷大多数人是支持李治为太子的。李治能够登上太子之位,他嫡子身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受他母亲长孙皇后的恩泽,一个历史上有贤惠之名的女子的恩泽。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从战争中走过来,还是李世民的正妻,按古代礼法来说,李治应该荣登太子之位;并且长孙皇后颇有贤惠之名,许多朝廷官员犯事后都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耳朵边说好话,大事化小;甚至大唐开国条件艰苦,也是皇后带头在后宫朴素生活。因此,当时的人们都很敬佩这个奇女子。

文章图片9

所以说,李治登上太子之位,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两位哥哥手足相残,让李世民心寒,这位千古一帝不想再发生同室操戈之事。而性子较软、重亲情的嫡子李治便成为首选。

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权力这东西,变数太大,有人因此否极泰来,有人却因此乐极生悲、一无所有。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