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从明朝军医等制度,看明朝军事力量变化

 思明居士 2023-01-23 发布于河北

引言

众所周知,古代历代王朝中“军队”对王朝的兴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十分看重军队建设与军队保障。

文章图片1

军队中不仅要有充足的物质供应,还要略懂医术的医生,这两个是提高军队战斗能力的主要保障。当时战争受伤伤员的救治也是完全依赖当时的医护体系运作的。

而明朝的军医来源主要就三种,第一种是太医院直接派遣的医生;第二种是军中自备的医生;第三种是在地方上征诏的名民医,由此可见明朝对军士的医疗保障是十分看重的。

文章图片2

一、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在明代时期就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军士医疗保障体系了,并且当时军队与民间的医术交流也十分的密切。

军中医护人员的数量相对也比较充足,而军中的医士也成为了当时军队医疗中的主要力量。

所以明朝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导致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也十分的强悍。朱元璋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他的手下还有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他们所统帅的士兵都是战无不胜的。

文章图片3

明代的科技、工业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许多较为原始的热武器开始了大范围的使用。

红衣大炮、霹雳炮等等都让明朝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虽然早在宋代时期热武器就已经登上了舞台,但由于科技水平和军事水平,到了明朝才真正意义上运用在了战争中。

文章图片4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还积极地吸取元朝的军事武器的优点,并对其进行改装。

明朝的“鬼头大刀”就是从元朝改来的一件兵器,这件兵器明朝士兵用的十分顺手,兵器的杀伤力也很大。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明朝的军事水平在那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

他们的军事实力从明成祖朱元璋时期开始兴起,到明成祖朱棣时期达到鼎盛。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朝的海上兵力与陆军兵力更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文章图片5

此外,朱棣在建立船舰之后,还命令“郑和下西洋”,以此来炫耀自己强大的国力,也吸引了很多的国家来朝拜大明。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候,海上并没有国家的船舰能够与明军的战舰相提并论的,那时候的明朝俨然成了海上的“霸主”。

在陆地上明朝周边的国家也全部向他臣服,与其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与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不如说是为了让各国看到明朝战舰时感到害怕,然后臣服于明朝,谁会有勇气来和明朝进行较量呢?

文章图片6

在郑和下西洋的途中,他们还参与了其他国家的内政问题,当时郑和支持哪一方,胜利者毫无疑问哪一方。简单来说,明成祖朱棣时期国家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就是因为当时明朝的海陆两军都无人能敌

在大多数国家还不会使用火器的时候,明朝已经能够熟练的将运用火器运用到战争中。当其他还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候,明朝的火器已经开始大面积的普及了。

如此的时代的跨度,也足以看出当时明王朝的实力。

文章图片7

二、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在明朝建立初期的时候,朱元璋在借鉴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编制和训练军队的制度“卫所制度”。

明朝初期军队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各个将领手下的士兵;第二种是元兵以及其他割据势力投降的士兵;第三种是因为获罪被发配到军中从军的士兵;第四种是从户籍中抽取从军的士兵。

文章图片8

当时卫所中的士兵在发生战争的时候要立即去往前线作战,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则会归还给卫所,然后让这些士兵帮助老百姓屯田务农。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一共设立了内外为547个,所2563个。

这些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管辖,每个都司下面管辖着若干个卫,卫下面还管辖着一定下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文章图片9

而各省的都司则是由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这里所说的“五军都督府”,就是当时明朝初期的“中央军事主管部门”。

在明朝建国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任命自己的亲侄子为全国最大的军事长官,统帅全国各都司卫所的所有军队。

但显而易见的是,大都督府这样没有掣肘的部门很容易膨胀。因此,在明代情况相对稳定后,朱元璋就将其一分为五,分为左右中前后五个片区分别管辖。

文章图片10

但是五军都督府只管军级、军阵,并没有指挥和统帅军队的权利,兵部虽然有颁发军令的权利,但是不能直接指挥和统帅军队的权利。

这些权利都集中在皇帝手中,如果发生战争之后,就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然后诏令兵部颁发调兵的命令,统帅则率领各个卫所的士兵去往前线作战。

战争结束之后,再将士兵送回卫所、将主帅的印件还给皇帝。

文章图片11

而朱元璋制定的这种兵法,将军队的总指挥权和将帅的任免权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又将军籍、军政的管理和军队的调发指挥权相互分开,从而避免了那些嚣张跋扈、骄兵繁衍现象的发生。

虽然当时朱元璋将军将军中的这些主要权利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他并没有滥用职权、苛责军中的士兵,反而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事医疗保障制度,保障了士兵们在军中的基本生活

三、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比如当时明朝的太医院就主动承担起了军队的医疗责任,虽然主动行医的意识并不强烈,但这种系统化的制度还是延续了下来。

文章图片12

当时的地方官员如果收到需要派遣医士的消息,地方会立即向中央发出奏请,然后太医院会派遣医师迅速的了解当地的医疗状况,对当地的医士进行教学、对当地的医疗机构所缺药物进行及时的补充。

因为当时地方的医疗机构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惠民药局”和“地方医学”这两大机构就掌握了当时社会上的主要医疗资源,而他们的职责是在于诊断医疗、为患病的军民无偿的提供药品。

文章图片13

所以社会上的很多百姓都称这些地方为“军民药局”,因为他们主要是为军官服务的,并且十分受朝廷的重视,在军队的诊断治疗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朝廷还在北部的边界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医学”,使得边疆的士兵也能够在战争受伤后得到有效的治疗,以此来保障边疆的有效战斗力,保卫边疆百姓的生命安全。

所以当时如果地方上有很多精通医术的民间医者,他们很有可能会被选到军中为军士服务。

文章图片14

而当时明朝战争时的医士制度也是整个医士体系的核心,充沛的士兵力量和成熟的医士治疗技术都是在战时医士制度的框架下进行运作的。

明朝时期的军士医户制度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他不仅包含了对受伤士兵的处理、转运就连死亡士兵的登记、埋葬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安排。

一般来说明朝军队主要的作战区域不会超出国境,当然也不排除国境之外的战争。

对于那些生病的士兵处理,明朝军队大多会选择将其托付给地方政府来处理,减轻军队负担的同时,受伤士兵的存活率也提升不少。

文章图片15

我们纵观明代的军士医疗制度,它虽然是医户保障体系的核心,但并不是充分保障了每个士兵的生存权及发展权,而是在最小的限度范围内减少因医户的缺失而对士兵战斗力的影响。

在明代统治者的者的眼中,军中的士兵并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大明政府组织作战时候的一颗“棋子”,为了保障这颗棋子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士兵都是可以被更换,甚至是丢弃的。

文章图片16

所以当时明代的战时医户体系却更像是一个冷冰冰的,没有任何温度的医户制度,这些进入军中的医士,他们并没有将“救死扶伤”完全的贯彻在自己心中,这对于明朝的士兵来说也是比较残酷的。

结语

由此可以看来,当时民间力量对于明朝医疗体系的建设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军队中很多的医生都是临时性进军为军事治疗的,而且他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治疗士兵,而是培养地方的医士。

文章图片17

但是培养后的这些医士如果人数很多,便会有很多地方的医士主动进入军队中为军士治疗、看病。

此外,朝廷的医士也会积极主动的了解地方医疗发展情况,主动的为地方的医疗机构提供药材,缓解地方上医疗紧张的情况,尽可能的将地方上的医疗设施完善起来。

以便在战争时期发挥作用,这些举措从侧面上也推动了当时明朝军事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明史》

《职官三·太医院》

《大明会典》

《兵部二十六·守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