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一定不要犯逻辑错误

 杏坛归客 2023-01-24 发布于山东

写诗一定不要犯逻辑错误

诗词创作与解读也要讲逻辑思维。有人会认为:诗词创作与解读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无半毛钱关系,逻辑思维是哲学家研究的问题。其实,诗词创作与解读一半是形象思维,另一半是逻辑思维。创作与解读时忽略了逻辑思维,就会出问题。

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并论证有效性的规范和准则的科学。诗词创作与解读要遵循语言逻辑、篇章逻辑和常识逻辑。诗词是由语言组成,题材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各个方面。诗人的描述和评价观点违背了这些学科的逻辑,就会出错。

一、写诗词要注意的逻辑问题

第一、初级阶段

写作诗词,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叙述逻辑要通顺、合理。前后矛盾、主语混乱等问题要避免。

对初学者来说,有一个很好的检测技巧是,把自己的作品用白话翻译一遍,看看是否通顺。

第二、中级阶段

但过了初学阶段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有点模糊了。

一首诗词作品,出现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跳跃,是很常见的手法。前面在写江南,后面跳到塞北;前面在写离别进行时,后面跳到别后怎样怎样。这都很常见。

以词来说,这种时空的交错跳跃,通常是用虚词来串连。通过诸如“但忆”、“暗想”、“因念”、“而今”、“纵是”、“哪堪”等等虚词领字,如针线一般,把全篇珠玉贯串起来。转折跌宕,起伏伸缩,主要靠这类词语,这也是逻辑线。

或者更巧妙的一些会隐藏“针脚”,不光是用领字虚词,也用意象和动词,暗中呼应勾连。吴梦窗就是个中老手。

这类的作品,翻译成白话来检验,依然是逻辑清楚,线索分明的。

(但也有过于隐晦,难以索解的例子。)

第三、高级阶段

等再过一个阶段呢,这个问题就更模糊了。

有一些作品,会省略掉逻辑线。直接用意象拼接。有点类似现代的“蒙太奇”剪辑手法。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就是这种手法。从“水精帘里”的闺中场景,直接跳到“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又跳到美人出行的服色装饰。意象的直接拼接对比,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效果,解读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切无疑的答案。

这类作品就很难翻译成白话来检验了,逻辑线不明。倒是可以翻译成现代诗。

二、作诗常犯的逻辑错误。

作诗要讲语言语法逻辑、语篇逻辑和常识逻辑。如果不懂这些方面的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如下错误:

第一 、语言逻辑错误

为诗者,应晓语言逻辑知识。语言逻辑不通,诗意不畅,诗脉则不顺。语言逻辑知识即语法知识。例如:

例1.秋波一闪人花甲。

诗人欲借用“秋波”一词描写时光飞逝之意。然而“秋波”并无“时光”的意义。“秋波”指秋天的水波,或比喻美女的眼睛或眼神儿。用于此处不符合语言逻辑:美女的眼睛一闪就变成花甲老太太了。夸张过度。改为“秋光”就顺畅了。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例2.晓色愈加寒,空中积素翩。

翩,是翩翩的意思。翩翩是叠音组成的连绵词。在汉语中,两个叠音或双声字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词组通常不拆开用。拆开单用不符合汉语语言逻辑,因为意义变了。可是经常看见有的网络诗友用。原因是不知道这个理。汉语的连绵词很多。例如叠音词组:津 津、 洋 洋、 纷 纷、 潺 潺、 往 往”等。再如双声字组词的词组:淋 漓、 匍 匐、 踌 躇、 犹 豫、 流 利、鸳鸯等。

实践中,犯语言逻辑错误范例较多,此不赘述。

第二、语篇逻辑思维错误

语篇逻辑思维,即布局谋篇方法。古典格律诗词有自己的谋篇布局方法。作诗要遵循其法,否则出错。例如:

例1.无声寂静时,皓月挂南枝。

不见喧嚣处,惟闻轱辘驰。

既然首句已经提出“无声寂静时”,转句又说“不见喧嚣处”,岂不矛盾?犯重复逻辑语病。

例2.偏逢夜半他乡雨,醉卧寒床细细听。

他乡作客逢夜雨,醉自必然。然既已云醉,又何来细细听?组词造句前后矛盾,出现逻辑思维错误。

例3.五绝·霜

绿草缀头纱,层层雪白花。

天公何作美,滋润万千家。

标题显示,这是一首咏霜诗。首先,雪字不稳。江南的霜是清霜,北方的霜厚,凝结绿草上,不会似白花。比喻适当。其次,霜是肃杀之物,怎么会滋润万千家呢?显然,逻辑思维混乱。

这样的逻辑错误也屡见不鲜,仅举三例。

第三、常识逻辑错误

万物运行皆有道。道即逻辑。如果缺乏自然和社会常识,就会出现常识性逻辑思维错误。例如:

例1.一行归燕字,拨动柳弦琴。

“燕字”系生造词语。古诗词中有“雁字”二字物象。“雁字”具体是指雁阵,因为雁在高空迁徙时,一会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或比喻书信,消息。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这是约定俗成的。例诗中的“燕字”显然是从“雁字”化用而来。但“燕”迁徙是成群飞,不排队,故无“一字”或“人字”。因此,也就不存在“燕字”一词。“燕字”违背自然常识逻辑。

例2.沪节平常看,难闻爆竹声。

星窥寒夜寂,月钓一江清。

这是一首咏上海春节的诗,因为上海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爆竹,诗人闻不到爆竹声,感到寂寞,于是写下这首小诗。然而,诗人忽略了自然逻辑问题,三十之夜天上没有月亮,出现了常识逻辑错误。

例3.归来行雪路,树上鸟鸣欢。

下雪天,树上怎么会有“鸟鸣”呢?违背自然常识逻辑。

当前网络诗词,出现类似常识逻辑错误,也是不胜枚举,此不醉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