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军 | 那个叫“前宋王庄”的村子

 碎嘟嘟王建军 2023-01-25 发布于山东

关于前宋王庄村的起源,村中人无人知晓,约略推算了一个大概年代,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既然“后宋王庄”(与前宋王庄村相距2里,南北相望)是洪武二年迁移至此,那前宋王庄也该是这个是时期吧!但也有人说,前宋王庄、后宋王庄并无关系,即使姓氏相同,彼此之间也无瓜葛。所以,两村之间互通姻亲,无任何禁忌,如果合适,前宋王庄村王家好儿郎娶后宋王庄村王家女娇娥没有任何不可。为何?两个“王”既不同根也不同源。这样,附会后宋王庄村建村时间有点牵强。

继续考证各氏族现存家谱,也不能确定一个确切时间。在文革时期,多数家谱已经被烧毁了。即使幸存下来,也多为删减后的家谱。一来二去,这个村子历史就缺少了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即建村时间。前宋王庄村人何时迁居至此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年代。

一代一代人悄无声息地活着,逝去。没有人在乎自己从哪里来,这个村子好像没有历史。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宋王庄差一点就消失了。1958年,山东省领导人突发奇想,在黄河尾闾画了一个大圈,决定兴建一个巨大的侯王水库。当时有62村8575户居民皆次当行,踏上了悲惨的迁移之路。我们前宋王庄首当其冲。大家带着少有的家当,挈妇将雏,搬到了一个叫王二河的村子。

听父亲说,这次迁移异常顺利,老百姓很听话。当时我们家有九口人,勉强挤进一户叫崔立庆的人家里。父亲还说,那个时候的人啊,只要有个地方睡觉就行了,活得很简单,没尊严。政府让你走,你就走;让你住谁家,那里就是你的家。谁谁谁家有三间小土屋,腾出一间来,那一间房就是你的家了。

1958年,我父亲年仅12岁。夏天到了,他背着一小袋胡萝卜种子,徒步几十里来到还没有变成水库的家里,种上萝卜,再跑回王二河。

一个12岁的少年,饿着肚子,奔波在乡间的土路上。他有快乐的童年吗?我怀疑。那时候,像他一样的人很多,饥饿或许是内心最深刻的记忆,眼睛只要睁开,就要面对无尽的烦恼。他们这一代人,很不幸!

1959年,大饥荒发生了。两年中,饿殍遍地,死者相藉。刚开始,某户人家死了人,还能央求街坊四邻抬出去埋掉,后来死的人多了,甚至没人还有气力把死尸拖出去。父亲说,他亲眼看到一个人用小推车把死尸推出去,自己也歪倒在地,死了。那个时候的孩子,挺着大肚子,透过薄薄的肚皮能看见蠕动的肠子。

1960年,侯王大水库项目下马。迁移的人陆续回到原籍。全村离开时五百多人,回来时少了一百多。一个大人物也许想不到,他拍拍脑袋突然出现的伟大设想,会给33630名老百姓造成灭顶的苦难。

对于我的祖辈来说,经历了58年、59年的穷折腾,60年的日子更加艰难。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前宋王庄的土地特别贫瘠,盐碱地特别多。七十年代,前宋村是远近有名的“要饭村”。每到年关,许多人家外出讨饭。即使是过年,也有不少人在外讨饭,为的是多要几块干粮,多要几块好饭。等到过完年,父母背着一口袋干粮回来了,把五颜六色的干粮倒在簸箩里,孩子们一拥而上,挑好吃一点的白面干粮。那情景,着实让人难忘。

八十年代,村里因地制宜,种上了耐盐碱的水稻,全村人终于吃饱了肚子。在这件事情上,要感谢当时的村支部书记白月华。三十多岁的白月华感敢想敢干更会干,是当时前刘乡有名的书记。

九十年代,前宋村有了学校。关于建学校的事,我以为是应该大书特书的。这件事同样感谢白月华。一个村子,最应该有的就是文化气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才是一个村庄的希望。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公元二零一七年,由于利华益集团扩展,前宋王庄村整体搬迁工作摆上日程。二零一八年二月,搬迁方案出台。不过三个月时间,整个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从此,中国的行政地图上没有了一个叫“前宋王庄”的村子。

2020年1月,前宋王庄的村民搬入永利社区。但如果有人问“你是哪里人啊”,村中人仍会说“我是前宋村啊”。估计二十年后,如果有人问一个青年,他也许会眨眨眼,说:“我家住百旺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