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秦晋之好”,充满狡诈与战争,被误用于新人的祝福

 千年回响 2023-01-25 发布于江西
今天的人们常用“秦晋之好”形容两姓联姻,用“永结秦晋之好”祝福新人和和美美,白头到老。
这个美好的成语流传,多亏了秦国国君秦穆公,要不是他的胸怀与大度,秦晋之间那该是关于仇恨的故事流传后世了。
真实的“秦晋之好”的故事异常精彩与激烈。
第一次联姻:秦穆公求亲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承秦国君主之位,此时距离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伯爵正式建国,刚刚过去了111年。

与老牌诸侯晋国、齐国和宋国相比,年轻的秦国时常被视为西部蛮夷,在诸侯间的地位较低。
秦穆公为了快速提供秦国国际地位,他想到了联姻这个古老而有效的办法。
他看上的是晋国,源自西周王室的老牌诸侯强国,地位尊贵。
此时的晋国刚经历曲沃代翼之乱,在位的是晋献公,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在位期间吞并了17个小国,国势日益强盛。
晋献公考虑秦国立国后发展迅速,已经独霸关中,秦晋两国如能联姻,对晋国霸业也是一大助力,于是答应了秦穆公的求婚。
这场联姻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晋献公找来史苏算了一卦,结果卦象大凶。卦象显示,献公的女儿伯姬嫁入秦国后,秦晋将会发生战争,晋国将在宗丘这个地方被秦国打败。而且卦辞“寇张之弧,侄其从姑”,是说秦国匪气不改,会将晋国下一代太子扣为人质。
晋献公为了现实的利益还是把女儿风风光光地嫁给了秦穆公,嫁妆丰盛。在陪嫁的队伍里还有一个奴隶,这个奴隶就是晋献公占领虞国俘虏的大夫——百里奚,这应该是秦国得到的最好礼物,百里奚是未来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至于算命的史苏说得准不准,就留待时间来验证了。
晋国之乱
晋献公的正室是齐姜,齐桓公之女,生子申生,封为太子。晋献公的姬妾狐姬两姊妹分别生了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灭骊戎,得到了天姿国色的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献公从此独宠骊姬一人。骊姬后来生了儿子奚齐。
后续似乎是常规戏码,君主爱美色,受美人蛊惑而要废长立幼。

其实这里面的关键还是晋献公。
别忘了这位爷为了避免“曲沃代翼”再次发生而把公室子弟一网打尽,真是为了权力六亲不认。
而今晋国的军队分上、下两军,晋献公领上军,而太子领下军,太子势力强大。重耳、夷吾身边也围绕众多精英,对晋献公独享权力构成一定威胁。
晋献公本来就对三位公子心怀疑虑,加上骊姬的枕头风一吹,晋献公更加觉得年幼的奚齐可爱,更重要的是,等奚齐长大,晋献公就垂垂老矣,刚好接班,也不耽误献公掌一辈子的权。
晋献公先给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分别赐予封地,顺势把他们都赶到封地去了。
然后就是骊姬拙劣的表演时间,她诬陷太子阴谋下毒想谋害晋献公,导致太子被逼自杀。重耳与夷吾也被迫逃亡国外。

可惜,天不如人愿,还没等到骊姬的儿子奚齐长大,晋献公就病死了。于是晋国大乱,太子党大将里克和邳郑父发动内乱,先后杀死奚齐和卓子(骊姬妹妹所生)。
政变之后,里克和邳郑父派人迎接素来品德正直的重耳为君。重耳因晋国内乱,局势不明而拒绝回国。
里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德行有缺的夷吾。夷吾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一边给许诺封赏大量土地给里克和邳郑父,一边派人向姐夫秦穆公求援,许诺继位成功后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
于是,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国,夷吾成功登上国君之位,史称晋惠公。
无耻之徒晋惠公
晋惠公素以德行有缺著称,即位后果然翻脸不认人,拒绝把河西五城给秦国,对里克和邳郑父的封赏自然也不再提了。
坐上国君宝座后的晋惠公,不想着怎么好好治理国家,整天只想着怎么守住国君之位。
晋惠公知道重耳在晋国威望远比自己高,当初里克也是迎立重耳不成功而选择自己的,因为担心能力超群的大将里克再次拥立重耳,晋惠公赐死了功臣里克。
因为荒于政事,晋惠公四年,晋国大旱绝收,国内大饥荒。无奈之下的晋惠公脸皮也够厚,又向姐夫秦穆公求援。秦穆公虽然气愤于晋惠公的无赖,但觉得晋国百姓是无辜的,因此答应救援晋国。
秦穆公派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从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至晋国都城绛城运粮的船络绎不绝,这就是著名的泛舟之役
人们都以为秦穆公以德报怨的行为该感动晋惠公,结果这位爷接下来的行为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晋惠公五年,也就是秦国援助晋国的第二年,秦国也遭遇饥荒,而晋国收成很好,于是秦国向晋国求援。
本该立马答应的晋惠公竟然召集群臣商议是否卖粮给秦国。很多大臣纷纷发言说,应该报答秦国去年的援助。结果晋惠公一句话不说。然后晋惠公的舅舅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晋国岂能违逆天意?应该趁机攻打他们。
这是人说的话吗?晋惠公却大为赞赏,下令攻打秦国。
赳赳老秦岂是这么好欺负的!
秦穆公大怒,兴兵反击。转过年头,秦国度过饥荒,秦穆公亲率大军进攻晋国。秦军上下一心,很快打入晋国国土,与晋惠公会战于韩原。
决战一触即发,胜负尚不可知。但是晋惠公不知道的是,韩原别名宗丘。如果知道,估计他会想起多年前他大姐出嫁前的那次占卜。
韩原之战,也就晋惠公觉得自己军队人数多于秦国,胜算较大。其实这场决战一开始就毫无悬念,因为秦军上下对晋国忘恩负义的行为都是义愤填膺,士气旺盛。而晋军则因为晋惠公的无耻行径而士气低落,毫无斗志。
自然,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国活捉。

秦穆公对晋惠公这个无耻之徒恨之入骨,准备把他杀了祭天。这时候,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夫人以死相逼,请求秦穆公放了弟弟。秦穆公无奈,在晋惠公答应割让河西之地,并以太子圉为人质后,释放了晋惠公。
自此,史苏的占卜结果完全验证。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把太子圉送到秦国作人质。秦晋关系的未来,就看太子圉了。
第二次联姻:无德无能的晋怀公
有亲姑姑秦穆公夫人的照顾,秦穆公又把宗室之女怀嬴嫁给了他,太子圉在秦国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5年,晋惠公病重的消息传到秦国,太子圉害怕晋国上下改立太子,于是和妻子怀嬴商量要逃回晋国,怀嬴拒绝和他一同逃跑,但帮助他逃回了晋国。太子圉回国即位后,也不派人接怀嬴回国,而是完全断绝与秦国的联系。
秦穆公气急败坏,决定教训晋怀公。于是,秦穆公找到四处流浪的重耳,把他从楚国接到秦国,准备用重耳来对付晋怀公。
和他父亲一样,晋怀公即位之后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巩固自己的位子,把深得晋国人望的大伯重耳当成了最大的敌人。他苦思冥想之后,竟然想出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
晋怀公下令,跟随重耳出亡的晋国臣民限三个月内返回晋国,过期不归,全家问斩。
其实当时晋国各大家族都是两边押注,子弟分别支持重耳和夷吾,并没有坚定不移的一面倒,最终还是要看形势的发展。晋怀公上位本该收买人心、稳定局势,而不是一刀切地逼人选边站队,这不仅不能震慑住反对者,反而会将更多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结果当然是一个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准备看晋怀公的笑话。
结果年轻气盛的晋怀公下不来台,竟然拿狐突下手,狐突是重耳和晋惠公的外公,他在晋国德高望重,儿子跟随重耳流亡国外。

在狐突拒绝召回儿子之后,晋怀公大怒,竟把曾外祖父狐突给杀了,消息传出,晋国各大家族对晋怀公彻底死了心,纷纷联络重耳。
第三次联姻:开创百年霸业的晋文公
秦穆公把重耳从楚国接到秦国,以上宾之礼款待,并且把以自己的女儿文嬴为首的宗室五女嫁给重耳,其中还有晋怀公抛弃的怀赢。
秦晋第三次联姻,相比晋怀公的待遇看出,秦穆公明显更为看重品德高尚的重耳,是真心希望与晋国盟好。

恰逢晋怀公杀害狐突,晋国局势不稳,秦穆公顺势派大军护送重耳回国。晋国各地望风而降,晋怀公在逃亡的路上被杀,重耳顺利登上君主之位,即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等贤士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匡扶周室。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晋之好的破裂
秦晋第三次联姻,从晋文公的表现看,秦穆公找对了人。但是对于秦国发展看,帮助却不是很大,秦国与晋国结盟,秦国变成了晋国的跟班,多年征战,最终成就的是晋国霸业。
秦晋联姻的关键人物是秦穆公,是他一人促成了秦晋三次联姻,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攀上晋国这个高枝,提升秦国地位,这个目的基本达到。后来的两次联姻是秦穆公想要借联姻控制晋国国君人选,以达到秦国向东发展,称霸中原的目的,结果并不理想,最终成就的是晋国霸业。

可是,秦穆公的野心并没有消亡,他利用晋文公去世,外孙晋襄公刚即位之机,兴兵攻打晋国,结果遭遇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两次惨败,晋国借助地利基本锁住了秦国东进的可能。秦穆公无奈只能向西发展,拓地千里,独霸西戎。
但是,秦国对中原的向往仍然强烈,而东进就必须打败晋国,于是秦国转而和楚国联姻,希望借助楚国打败晋国。秦楚联姻才是历史上真正的世代联姻,累计21代,持续400年,那又是另外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秦晋之好”在矛盾重重中历经三代国君,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表面联合,彼此通婚,背后却勾心斗角兵戎相见。
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寓意虽好,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却是充满了狡诈与斗争。

喜欢就帮转发和点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