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老成都浓浓的年味儿~

 heii2 2023-01-26 发布于澳大利亚

红萝卜,蜜蜜甜

20

23

看到看到要过年

老成都人对过年有着充足的准备,腊八粥喝过,年味逐渐浓起来:杀年猪、熏腊肉、爆米花(顺便做米花糖)、炒花生、祭灶、扫阳尘、做新衣新鞋、做汤圆心子、放鞭炮……

我是60 后,回忆从前过春节那些趣事,除了杀鸡、推汤圆这两件事印象很深外,还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也觉得回味无穷,那就是爆米花。

Image

从前的春节是有仪式感的,过了腊月二十四“小年”,年味真的如扑面而来的春风,时不时会听到火炮儿(鞭炮) 声响起。窗前挂着的那两三串腊肉、香肠,已经被小小的我惦记了好久,时不时就凑近嗅嗅那特有的烟熏香味,可必须再过几天等到吃团年饭时它们才能上桌。大人们拿着号数票置办年货。

那年月物资缺乏食品珍贵,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好春节,政府也是尽力了,号数票中除了配给平时那些常规食物外,烟酒茶及糖果点心也增加了可购数量,另外还添了花生半斤、粉条四两、黄花三钱、木耳两钱……

记忆中这一天是1974 年的腊月二十八,我和妹妹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兴高采烈地参与一件有趣的事:爆米花。几天前炒爆米花的师傅就来了,把工具往地上一放,前面很快就排起了长队。长龙般的队伍里以娃娃为主,也有一些大人来凑热闹,这排队有可能排两三个小时,大家没有怨言,队伍里人们嘻嘻哈哈摆龙门阵。爆一次米花要给师傅两毛钱的工钱,还要自带木柴,吃一次爆米花成本并不低,所以只有春节前这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大人们也愿意花这个钱。一般以爆玉米粒为正宗,平时的粗粮成了讨人喜欢的零食。也有少数舀胡豆、黄豆来的,还有带糯米、大米来的,糯米爆出来的被叫作“人参米”。

师傅好像是北方人,制作爆米花的工具很简陋,一个生铁铸造、黢黑的大肚子爆米锅,一个连着风箱的小炉子。揭开爆米锅的盖子把玉米倒进去,有时还加点糖精(甜味代糖剂),再把盖子拧紧,放在炉子上去烤。师傅一手拉风箱一手转那个大肚子铁锅,火苗熊熊地紧贴着爆米锅,师傅不时还给炉子添点木柴。爆米锅连着一个计压器,当温度和压力达到合适时,他会吩咐大家走远一点,接着便是一声快乐的巨响,同时升起一股白气,米花全部爆开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长袋子里。端着一盆刚爆好的玉米花回家,连空气中都飘散着一种特有的芳香。这香味是有传染性的,特别是小孩子们,如果此时不舀一碗玉米加入到这长长的队伍中,仿佛就不像要过年了。爆米花算是春节前的一道风景线,这爆米锅的声音响到哪里,哪里就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我们两姐妹笑兮了端了米花回家,晚饭后家里人又围着烤火炉炒一锅带壳花生、半锅干胡豆,第二天就是杀鸡和推汤圆了。成都人大年初一吃汤圆是多年的习俗,而糯米和做馅料的那些东西都要凭票购买,这就使汤圆变得很金贵。院子里只有陈婆婆家有台石磨,全院子的人都轮流着借来用,善良热情的陈婆婆早早地把磨子和一条推磨时专用的长凳擦洗干净等着。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就有邻居来把磨子抬到院里开始推,糯米是提前两天就泡好了的。推汤圆这事很有趣,只要有人在推,马上就有人围着看,大家说说笑笑帮着推,也好早点轮到自己的糯米。

我候着邻居的磨子;奶奶和妈妈已先把腊肉香肠煮熟,又麻利地在柴灶上炸好了酥肉丸子,这时蜂窝煤炉子上烧的那一大锅开水已经滚烫,准备杀鸡。杀鸡是件大事,几乎每家都要杀一只,如果能杀两只鸡过年,就有点让邻居羡慕了。只有楼下有家人特别,他们家有两个知青下乡在同一个地方,这次回家竟各背了一只大背篼,一只背篼装满糯米、黄豆及蔬菜,另一只居然装了好几只活鸡,说是自己喂的,太让人眼红了。我家只有一只鸡,开水倒进大盆里,只见妈妈把那只漂亮的红公鸡捉住,左手把两只鸡翅紧紧捏住,再将鸡头拉向背部翅膀处一并用左手捏住,右手把鸡脖子喉管处的绒毛扯掉,然后拿起旁边锋利的菜刀照鸡喉就是一刀,稳、准、狠。

鸡血流在地上放了点水和盐的碗里,这只喂了一年的鸡寿终正寝。正侯着推汤圆的我抽空过来帮忙,用力抓紧两只鸡脚不让它乱动。接下来鸡被泡在热水里烫过扯毛,鸡毛可以卖点零钱,还可以选出点好看的晒干做成鸡毛键子。推汤圆的队伍终于轮到我家。石磨在轻微的轰隆声中旋转着,一勺勺糯米和着水从磨眼加进去,雪白的米浆就顺着磨缝流下来,流到磨子下面备好的一个大盆里。泡糯米这个盆里的内容一点点少了,长凳下面盆子里米浆慢慢多起来。终于这一家的糯米推完了,旁边有人把一个洗净的布袋拿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帮着把米浆倒进袋里再系好绳子,这就拿回家去“吊浆”了。这时排队的另一家人马上把自己的糯米移过来接着推。

陈婆婆为人大度,她家的糯米往往排在最后推,推完后自己打扫干净磨子,放回厨房的一角盖好纸板,第二年再用。

Image

年三十晚上的团年饭是重头戏,前面逐渐浓起来的年味、好几天的忙碌准备、外地工作的亲人回家,这些都犹如是在拉弓,团年饭上桌才是放箭。家人在鞭炮声中团团围坐,一碗碗香喷喷的年菜从厨房里端上桌:切成斜片的香肠、碗下垫了咸菜的大片腊肉、热窝姜汁鸡、红油凉拌鸡、红烧带鱼、外面买回的卤鸭子、回锅肉、莴苣木耳肉片、韭黄肉丝、酥花生米、红苕粉条、什锦汤……好吃的东西都集中在这一天。桌上不时发出阵阵温馨的笑声,互相敬酒夹菜,为团圆,也为酬劳亲人们这一年的辛苦。

大年初一是娃娃们最高兴的时候,还没起床就听到院里不时响起的火炮儿声,一起床就穿上新衣服,揣上大人们给的压岁钱,等着吃汤圆了!一年中就望着这一天。热腾腾的汤圆端上桌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着汤圆。我家的汤圆心子除了放磨细的芝麻、花生、黄豆、红糖,奶奶还放了鸡油和大姑妈从内江带来的蜜饯樱桃和冬瓜糖。妈妈把汤圆做得不大不小,煮得火候恰当,这汤圆吃进嘴里,又甜又香,细腻可口。那个大年初一,我吃了十四个汤圆!

吃完汤圆,孩子们都出来在院子里欢快地玩耍:“掺牛牛儿”(掺,音càn;打陀螺)、扯响簧、吹气球、放火炮儿、耍小风车……

回忆过年的往事,很感慨,往事里有浓厚的亲情和人情味。现在过年早看不见用磨子推汤圆了,超市里的速冻汤圆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石磨可以放到民俗博物馆了吧,但人们对过年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依然不变。又到春节了,那些年浓浓的年味、喜庆的氛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