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孙辰之“孙”为尊称,“臧孙”并不是氏称,“臧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臧某”。故臧孙辰为臧氏,而非臧孙氏。)。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 ▲柳下惠: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藏文仲为司寇,是柳下惠的直属上司。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窃位:才德不称,窃取名位。不称职。 ▲与立:朱熹《论语集注》:“与立,谓与之并立于朝。”范氏曰:“臧文仲为政于鲁,若不知贤,是不明也;知而不举,是蔽贤也。不明之罪小,蔽贤之罪大。故孔子以为不仁,又以为窃位。”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个不称职的人吧!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更高的职位。” 【学而思】 孔子曾说:“管仲之器小哉(《八佾篇》3.22)”,也曾说:“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公冶长篇》5.18)”,本章又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孔子从格局和思想上对他们进行评价,是对管仲和藏文仲的惋惜。管仲和藏文仲都是实干型的人才,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若是思想认识上再有所提高,必能与圣人比肩。 能力越强的人越应该提升道德品质,三国时期的吕布若没有背叛丁原和董卓,清朝的和珅若是能守住自身的贪欲之心,也必然能名垂千古,而不是遗臭万年。 参读《宪问篇》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知识扩展】 《说苑·臣术》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筦[guǎn]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筦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现在的大臣中,谁最贤德呢?”孔子说:“我还不清楚。从前,齐国有个鲍叔牙,郑国有个子皮,他们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贤人中没有管仲,郑国贤人中没有子产吗?”孔子说:“端木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过推荐贤人算贤人呢,还是为国家效力算贤人呢?”子贡说:“为国家荐贤算是贤人。”孔子说:“是的,我只听说过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听说过子皮推荐了子产,没有听说过管仲、子产推荐什么贤人。” (子皮:罕虎,字子皮。郑国七穆之一罕氏的宗主,郑穆公曾孙。春秋后期郑国当国、卿大夫。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子国之子。)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春,正月癸卯,以卢怀慎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译文】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经营资财产业。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亲朋故旧,因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也因长期失修而难以遮风挡雨。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澣(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译文】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用姚崇的能力来治理国事,用您的德行而使雅俗人士归服。”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齐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译文】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请姚崇拿主意,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mào]嫉以毁其功,愎戾[bì lì]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yī],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ì]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怀慎之谓矣。 【译文】臣司马光曰: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们,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专权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共同成就了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尚书·秦誓》上说:“如果有一位臣子,忠厚诚恳而没有什么其他的本领,他的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了本事,就好像是他自己的本事一样;别人才能出众,他能做到不仅口中常常加以称道,而且真正能从内心里喜欢上这个人。这样宽厚有容的人,是能保住我的子孙臣民的幸福,也是可以为我的子孙臣民造福的啊。”这段话所说的就是像卢怀慎这样的人。 |
|
来自: 莫远忧的图书馆 > 《《卫灵公篇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