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器地图

 169康乐园 2023-01-27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器为茶之父。

茶器是饮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茶器生产如今也遍布全国大多省份。在历史上,茶器历经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混用到专用,从单件到成体系的过程,才具备了如今独特的实用价值;同时,在中国陶瓷等器具制作的千百年发展中,茶器又具备了特殊的美学价值与收藏价值。

文章图片4

茶器集实用、美学、收藏属性为一体

是中国传统饮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当茶叶从生嚼变成羹饮,并逐步成为日常饮料,专用的茶具便开始产生。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西汉王褒在《僮约》中说“烹茶尽具”,说明在烹茶之前要洗净各种茶具,证明了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茶器。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茶具的史料。

中国茶器发展历经千百年,品类众多,如从时间上划分,有古代、近代、现代之分;从功能上可以分为饮具、煮具、贮具等;从性能上分又可以有日常茶具、工艺茶具等。而现今人们,也有用窑口来划分茶具的——中国古今诞生了许多有名的窑口,如景德镇窑、汝窑、建窑等,而源远流长的饮茶文化,则让“茶器”成为了它们最好的代言之一。

文章图片5

地图/邵天瑞

你对茶器了解多少?你又倾心于哪种茶器?

中国茶器种类繁多,如果就窑口一一而谈,难免太过深拗。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从最为常见的“陶器、瓷器、金属器、漆器与玻璃器”等几类不同质地的茶具中分类,去看看中国茶器的发展、延续与分布。


从传世名器到喝茶必备

瓷茶器的名窑都有哪些?

从盖碗到茶杯,从盏到托,瓷茶器是我们日常最常见到的茶器类型。

文章图片6

瓷茶器集美观、实用为一体

是茶器中最普遍使用的材质

所谓瓷茶器,便是用长石、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经加工成型、干燥后多以千余度高温烧制而成的饮茶器具。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窑是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

一定规模的窑被称为“窑口”,

上图为传统窑中比较具特色的长窑,称龙窑

设计/九阳

在中国瓷茶器的格局中,一向有着“南青北白”的说法。这是源于唐代盛行饮茶,瓷茶器在此时迅速发展,并在民间形成了最为普遍与知名的两大窑口——南方的越窑(今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青瓷与北方的邢窑(今河北省邢台市)白瓷。

发展到宋代,斗茶风盛,崇尚茶沫色白,因此便于观察茶沫与水痕的黑瓷茶盏又成为了首选,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等所产黑瓷又成为宋代的“国民茶器”。

文章图片9

建盏技艺历史上曾失传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以逐步恢复

宋徽宗为“带头大哥”的宋代茶痴们对茶器的使用、鉴赏水平不断飙升,使得这个时代的瓷茶器出现多元发展。黑瓷茶器的盛行也掩盖不了更多茶器名窑的出彩——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河南汝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纷纷将瓷茶器发展到传世名器的高度。

文章图片10

中国名窑瓷器

从古至今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设计/九阳

元代、明代的青花,清代的珐琅彩瓷……瓷茶具在历史的步步发展中,越来越走向丰富多彩。

至现代,许多名窑已在历史动荡中成为过往,但它们的风采依旧通过恢复、复刻等方式被延续了下来。如今的茶器中,使用比较普遍的名窑延续有景德镇青白瓷、龙泉青瓷、汝瓷、德化白瓷以及建盏等等。

汝瓷天青盖碗中,可以窥见“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

文章图片11

由于汝瓷釉层厚

常有釉面裂纹俗称“开片”

久用之后茶色会着附于裂纹处

如鱼鳞、蝉翼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窑在历史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古时河南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现代汝瓷中,釉色类别中最常见的有天青釉、月白釉、天蓝釉等。其器型古朴典雅得当,光润有度。

景德镇窑青白瓷茶杯上,可得“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文章图片12

青白瓷在景德镇窑茶器中最为常见

釉色青白,莹缜温润

影响了多省、地的青白瓷发展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市,制瓷始于东汉南朝晚期已颇具名声,两宋大盛,以烧制青白瓷闻名于世。元代青花极盛,明代设御器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清代珐琅彩瓷亦举世无双。还有粉彩瓷、斗彩等也是美名传今。

龙泉青瓷茶杯中,又是“釉汁莹润如堆脂”

文章图片13

现代的龙泉青瓷

忠实地继承于龙泉窑传统的艺术风格

釉色青碧,光泽柔和

有着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龙泉窑是历史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之一。

瓷茶器的美,细致高雅,我们还能从许多茶器中窥得实用主义与艺术美学完美结合的示例。

黑瓷中,具有宋代风韵的建盏是福建瓷器的代表,它们大多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其中天目茶碗是最为知名的一种,有的呈白毫亮点,有的呈光亮彩斑,有的呈银斑如水面滴油……建窑在明代没落,上世纪80年代,工艺得以开始恢复;而白瓷中,同样在福建的德化白瓷,历史上曾被主流名窑淹没,而在近现代它通过温润、透白的特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成为了茶器界的“新星”

文章图片14

建盏是宋代斗茶必备器具

在现代,复刻下了当年那些漂亮的光彩亮斑

也让它成为部分茶人钟爱的饮茶器

当然,还有官窑、越窑、邢窑等名窑茶器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茶器,永远不负产茶饮茶与瓷器生产大国的名号。


紫砂壶制作有多难?

看陶土茶器如何诞生与发展

瓷茶器的细致高雅征服了众多茶客,而对于一些老饕来说,想要喝上一泡“够味”的陈年普洱等老茶,还得需要一把陶制的茶壶

文章图片15

拥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的陶制茶壶

是突出一泡好普洱的陈香比较好的选择

在中国的茶器世界中,瓷器说自己最为风光,第一个不服的肯定是陶器。譬如说到茶壶,大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紫砂壶,它便属于陶土茶器

陶器用黏土烧成,是人类用火以后的“全新产物”,也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由最初的粗糙土陶,逐步演变成为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

陶茶器也随着工艺的进步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在北宋江苏宜兴人采用紫泥烧制成紫砂陶器,使得宜兴窑陶器的发展走向了高峰。明代宜兴紫砂壶开始流行,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主要的茶器品种之一

文章图片16

宜兴紫砂陶器

有着极为精妙复杂的制作过程

以“拍打镶接”法闻名于世

清代知名作家袁枚在一次探访武夷山的过程中,偶然喝到了山中僧人用小壶泡的茶。茶汤香气清新、舌有余甘,颠覆了他以往喝茶的口感印象,这种“新兴”的泡茶方法震慑住了袁枚,让他激动得无以复加。而据相关资料考究,当时武夷山上僧道用来泡茶招待袁枚的小壶,很可能就是当时已初展头角的宜兴孟臣壶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可以说,宜兴陶器,从古时至现代都是中国陶土茶器中最为知名的存在。其中有壶、杯、托等多种茶器品类,而名声最为响亮的,依旧是这个绕不开的宜兴壶

文章图片17

宜兴孟臣壶是一种小壶,

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

从袁枚的惊讶之情多少可以推测,至少当时在闽北、江南的地域范围里,用小壶泡茶并非主流。而产于宜兴的这种陶壶,此时正悄悄地在闽南、粤东一带与当地茶饮相融合,进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工夫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以紫砂壶为代表的茶器,也深刻地烙印在东南亚华人华侨的饮茶基因里道光初,号称当时中国最大的三桅帆船泰兴号发生船难,沉没于印尼海域。在一个多世纪后的打捞下,人们发现泰兴号中外销南洋华人华侨市场的的宜兴陶壶众多,有不下十种形制,制作工艺也有相当的水平,证实其在当时使用宜兴小壶泡茶的传统,已流行在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喝茶生活中。

文章图片18

用宜兴壶泡茶

成为了许多地区人民的一种传统习惯

宜兴为何,又是如何能产出影响如此之大的陶土茶器“顶流”——紫砂壶呢?

历史的选择看似偶然,却往往不是偶然。“很多人都是通过紫砂认识宜兴,宜兴是一座因陶而兴、因陶而名的城市。”在《航拍中国》江苏篇中,给到了大量的镜头与笔墨到宜兴紫砂陶土矿石之中,或许我们能从此中找到答案。

宜兴,古称阳羡,地处江苏最南端,当地所产泥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远古时期宜兴以南是广阔坳陷的滨海湖泊区,气候炎热,质地细腻的黏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到湖盆底部,夹杂在砂岩、砂页岩和煤系地层中,经过时间造化,形成如今宜兴陶土的可塑性好、透气性强、收缩率小、色泽丰富等明显特色。

文章图片19

宜兴的优质陶土

来源于当地环境的时间造化

用宜兴陶土制作的紫砂茶器,成为陶土茶器乃至所有茶器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当然,紫砂不仅有紫色的,紫砂是“五色土”,在原始矿料的分类中共有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天青泥、底槽清、清水泥等都属于紫泥大类;朱泥、小煤窑等又属于红泥大类,不同泥料,烧制出的的紫砂壶质地不同,介于陶与瓷器之间。

文章图片20

宜兴丁蜀镇区西北的黄龙山

是迄今探明紫砂泥储量最大,品质最优的矿区

成为全国唯一列入文保单位的紫砂矿

图为当地所产紫砂泥

“冷冽的鳑鲏刀刮过温润的紫泥,传来轻微的'沙沙’声,制壶师傅用刀将壶身修得饱满舒展、匀称润雅,这把壶才能不负'宜兴’的美名。”除了原料的独特,宜兴紫砂壶的工艺与造型也是多样丰富,方非一相、圆非一式,有圆器、方器、花器、筋纹器……充分体现了紫砂材质独特的可塑性

勤劳智慧的宜兴陶工,紫砂壶制作一直在延续手工技艺的传承,也就是业界所称的“拍打镶接”法,这种技法在世界制陶史上独有相当的独特性,也有极高的工艺要求。在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章图片21

制作一把好的宜兴紫砂壶

需要艺术与技艺相乘

发展至今

宜兴紫砂壶制壶师傅中已诞生如

供春、时大彬、陈鸣远

邵大亨、顾景舟等多位名家

设计/九阳

宜兴紫砂壶透气性良好,内部的双重气孔结构,具有吸附茶汤杂味、导热慢保温好的特性,配合冲泡手法,能有效地对茶汤口感起到一定优化作用,成为了众多茶人的日常茶器,同时也可能是珍贵的收藏品。

陶土茶器的优美,当然不只在宜兴能看到,如今较为常见的陶茶器还有广东潮州的朱泥壶、浙江嵊州与长兴的紫砂壶、云南建水的建水紫陶、广西钦州的钦州坭兴陶等等。它们利用各自地域特有的矿料,改良的工艺,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茶器品类。

文章图片22

陶土茶器的优美,在中国各地处处开花


椰子壳、细竹丝、大理石

中国茶器究竟还有多少面?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人对茶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茶具的选择,不仅是为了让合适的器具使特定的茶各归其位,也是传统习俗、习惯的传承与延续。

文章图片23

不同的地域

也有不同的茶器使用习惯

摄影/李志勇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广东潮汕一带的人们习惯用宜兴孟臣壶与若琛杯搭配泡饮工夫茶;川渝人则特别钟情青花瓷盖碗,就碗喝茶……陶瓷茶器在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展现了其普及度与独特的魅力。

而在中国茶器的发展中,还有更多材质的茶器被利用。

长江三角洲和华北等地的人们喜欢用玻璃杯品饮细嫩名优茶;云南、四川等地可见铜壶泡茶,特别是四川的长嘴铜壶茶艺,已成为一种热门表演形式;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同胞中也偶见使用银质茶具的传统;当然更少不了老一辈家人的“国民回忆”搪瓷茶具……

文章图片24

在四川等地

长嘴铜壶发展的茶艺就有十数个流派

无论是北京的景泰蓝茶器、福州的脱胎漆茶器、四川的竹编茶器甚至海南的果壳(如椰子等)茶器,不同材质的它们自成一格,各有特色。

金属器具是我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一般由金、银、铜、铁、锡等物质制成。在早期,金属容器既做酒器,又盛茶、盛水器,随着茶叶饮用习惯的成熟,金属茶器渐渐分离出来。

金属茶器中,铜茶器较为常见,多为壶形——四川、云南都有铜壶泡茶的习惯,同时西北少数民族同胞饮用酥油茶、奶茶时也常用铜碗与紫金釜金银茶器,则多是历代帝王富贵人家使用,金银贵重,如今除少数地区有使用传统外,多为工艺性质的茶器锡茶器则因密封性能好、延展性强,多为贮茶器铁制茶器,除部分用作煮水器之外,多见于夹、炉、锤等辅助工具。

文章图片25

泡茶器以陶瓷为主要材质

而煮茶器则是金属茶器的“天下”

来到近现代,金属茶器中又有了搪瓷、不锈钢等材质。

玻璃茶器,多为杯、盘、瓶。其中多见为杯,其肌透明亮,独具优越性,特别适合冲泡需要赏形、观色的细嫩名优茶尤其是绿茶。古代玻璃茶器价格昂贵,传器不多,因此很多人认为玻璃茶器是近现代茶器,其实它的烧制历史很早,隋朝玻璃杯便是较早的典型茶器之一,在清代之前,琉璃这个称呼包含了玻璃器具,清代后两个名称才分开。

文章图片26

玻璃茶器的通透

给予了茶叶更多的“表现”空间

在不同材质的茶器中,漆器茶具也比较常见。漆器发源较早,到茶业发达的唐代,漆器中的茶具得到迅猛发展;至清代,福州名匠沈绍安创制脱胎漆工艺,所制茶具乌黑清润轻巧,成为当时中国漆器茶具的绝对代表。发展到现在,福州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釉变金丝”、“仿古瓷”、“赤金砂”、“暗花”等多种品种,鲜艳夺目,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文章图片27

漆器茶具的使用较小众

在福州更为常见

有杯、托、茶盘等不同器具

摄影/黄小璇

还有王公贵族所喜爱的玉石、色泽光润且保温性好的大理石石茶器;来自四川的竹编杯篓,云南哈尼族、傣族的竹茶筒竹木茶器;北方的葫芦水瓢、南方的椰壳果壳茶器……这些多样,共同构成了中国茶器地图的丰富。

茶器在饮茶中是必不可少的器具,在茶文化中更是艺术品味的点睛之品。

从泥土、矿料变为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茶器,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它凝结了中华人民数千年的巧思和智慧,也是水、火、土的一种完美结合。通过茶器,我们可以看到茶器制作者艺术家般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趣、对茶文化的具象表达,也能够从一件件茶器中,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窥见更为广阔的世界。

文章图片28

中国茶器从创造到发展成熟

凝聚了人民的大智慧

摄影/游力克

当然,在对茶器的选择与收藏上,大家也尽量依据自己的饮茶需求与审美,不必太过追求“大满贯”,茶器也是需要使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那么大家对茶器使用有何看法,自己拥有的茶器中最爱的收藏又是哪一款?欢迎留言“炫”一个。

文章图片29

文 | 何如卿

编辑 | 欧寒天、何如卿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设计 | 九阳

参考资料

《中国茶经》2011版

《回到200年前喝茶,缺不了一把好壶》作者 晓星

本文系【地道寻茶记】原创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