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朱熹:理学的高峰与书院的兴盛(七)

 黄之中 2023-01-27 发布于上海

朱熹学识渊博,是公认的历史上少见的博学者。天文地理、律历兵机、诸子百家、佛老异端,朱熹可以说无所不通,无所不究。正因为此,朱熹在哲学(理学)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方面,在中国哲学史上罕有其匹。朱熹著述勤奋,著作甚多,有《原本周易本义》、《诗经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孝经刊误》、《四经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延平答问》、《杂学辨》、《御定小学集注》、《经济文衡》、《御撰朱子全书》、《阴符经考异》、《楚辞集注》、《周易参同契考异》、《晦庵集》、《朱子语类》、《伊洛渊源录》、《原本韩集考异》等著作行世,另有《近思录》、《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二程遗书》等一大批注释和编著。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对前人著作的整理,朱熹系统地梳理了自周敦颐以来北宋理学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以“心”“性”为中心、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新的理学体系。

图片

图片

修复后的紫阳书院明伦堂

图片

朱熹的理学,通过吸收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理学乃至释道思想中的若干合理因素,大胆地创新,建构出一个独特的逻辑结构系统。对此,我们可以用下列的这个图式加以表述:太极→理(性)→

在这个图式中,太极是最高的理,是理的总综合,是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理,不可分割。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具有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绝对静止的特点,它是人人必须遵从的、超越时空的绝对真理


图片
图片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城边华屏山余脉南坡,即县学后右侧朱文公祠遗址处。原在城南紫阳山有紫阳书院,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熹原籍徽州,曾以紫阳命名书堂,以示不忘故里。故后人以紫阳称朱子,以紫阳之学称朱子之学
图片






理即是性,性即是理,是太极的具体体现,是太极的另一个“法身”,是世界的本源和万物变化的动因,是“形而上之道”,是本。气是“形而下之器”,是末;理主宰和驾驭气,理生气而化育万物;气的运行变化又带动着理的运动和变化,也就是说,理为气之体,而气是理之具。朱熹打比方说,理和气的关系,犹之乎人和马的关系,人骑马并驾驭马,马驮着人按照人的意旨行走。因此,理与气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朱熹说:“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相依而不背也。”

顺着这种理的一元论的逻辑思路,朱熹对二程和张载的人性论作了更加深入的阐发


图片
图片
紫阳书院学舍,现已移做民居,学舍原貌所剩无几
图片






朱熹主张,性即是理,性的内容无外乎仁、义、礼、智。“性者人之所受乎天者,其体不过是仁、义、礼、智之理而已。”这是天理所授受的正面的人性。人性中也有非天理所授受的负面的东西。这又是从何而来呢?为解释两种不同的人性,朱熹便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即道心、天地之性、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即人心)。“天命之性”因为是秉受于天理,所以浑厚至善,完美无缺,这也是圣贤之性。“气质之性”是由“理”与“气”相杂而成,是凡人之性。理虽然纯然为仁、义、礼、智,但气中却包含清浊。理与气中之清者相融合,气与理一,则表现为善性,也就是说人性中氤氲着天理;理与气中之浊者相融合,则表现为恶性,人性中就充满着人欲。天理与人欲不共戴天,形同水火。所以朱熹从教育的角度提出,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需要通过学习以“明明德”,只有“明明德”,才能存天理而灭人欲。“学者需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图片
图片紫阳书院侧殿,已做了50多年民居住房图片

未完待续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