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4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1-27 发布于北京

第四讲

关于杂菌的污染及其防治

我们培植食用菌,从母种--原种--栽培种,直至大面积生产栽培,都离不开杂菌的污染问题。我们在制母种,原种、栽培种时无论那一级,只要受到了污染,那么实验工作将会带来前功尽弃的后果,如果在大面积栽培时,培养料受到杂菌大规模的污染,也将会使产量成倍降低。例如,木耳耳棒如污染上杂菌,那么,这一根耳棒将出耳很少,甚至无法出耳,使你的收入甚微。因此,我们必须对杂菌的污染及其防治引起重视,并要求认真学习,认识 它 们 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将污染率降低,以确保试验成功。

一、杂菌的种类及其认识

杂菌的种类很多,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上至天空、下至海洋、地层,到处都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微生物,一个小小的针眼可以排列通过成千上万甚至几 百亿计的这类“小生物”,它们无孔不入到处飘荡,我们与它们的斗争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当我们要分离培养某一项食用菌的菌丝体时,我们要求的是绝对的纯净,但是,这些“不速之客”却挤进了试管培养基的斜面上,疯狂地生长,把一个好端端的菌丝团搞得五彩六色。最后不得不弃掉,实令人可惜!

由于杂菌的种类很多,在这里仅能列举几种较常见的杂菌种类及其防治,以供学习参考。

一,细菌污染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它的个体很小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看到,细菌的大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它的形状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丝状……,细菌的污染一般均是在我们制作的一级斜面试管内。

细菌污染的特点是:发生很快,菌落出现极早,当我们接种一级试管母种,如受到污染,放置24~30小时后,它的菌落便可用肉眼看出,在斜面上出现粘糊状,并发出臭味或酸味。

防治办法,①我们在制备一级试管母种培养基时,一定要严格灭菌,可适量增加琼脂的数量,使培养基 增加凝固度。②切勿使斜面上有冷凝水。当你从高热的灭菌器内,将试管刚搬出准备摆斜面时,可先将试管竖直稍等一会儿,使水蒸气全部流入底下,然后再摆斜面。③我们 作 组织 分离时,选择的种菇水份不宜过多,即选采菇的前一天不要喷水。④接种时,一切用具均经严格消毒,特别是接种针,必须在酒精灯火焰烧红,试管口保持与火焰成直线。⑤如你继续试验数次均受污染,可在制培 养 基时,每1000亳升溶液内,可放入四环素药片2片,对于控制细菌污染效果较好。

二、绿色木霉菌(如图9)

绿色木霉菌,受到此菌污染时,很容易区别,它常常在接种后7天内便可发生。发现的初期,它的颜色是白色,而后逐渐变成绿色,当它形成绿色之后,大量的孢子迅速形成,可在几天内把所有的培养料全部占领。绿霉菌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很广,在7~28°C的条件下,均能顽固的生长

件下,它的生长更为迅速。所以,我们要加以注意防治。

防治办法:

1,灭菌的温度一定要保持在100°C的高温 条件下,保证维持6-8小时。

2.拌料时,控制水份的用量,切勿过湿。

3.早期发生,可挖掉受害的小部份,重新补入培养料后严格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可另外接种培养,不使受到损失。

五、黄曲霉菌

黄曲霉菌的菌丝初为白色,以后逐渐 变 为 黄色,大量形成孢子亦为黄色,故称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在高温的条件下大量发生,当培养料偏干的情况下,发生的程 度 尤 为严重,它的黄色粉末状孢子,一经形成与扩散,其受害程度并不亚于以上所述的几项杂菌。因此,我们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

1.除了必须遵守严格的灭菌消毒原则外,培养料的水份掌握要适度,切勿太干,过干的培养料很适宜它的生长。

2.培养室的温度不能控制过高,25°C以下为宜。特别是那些没有培养架,大批菌瓶堆放在一起时,更为引起重视与注意。

3.其它隔离办法与上述几项杂菌类相同

六、白霉菌

白霉菌常在种植蘑菇菌的培养料中发生与形成。它的形状初为白色石膏状。它的生长后期,可发出恶臭味,可在培养料中迅速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变酸。因而影响蘑菇菌丝的正常生长。特别在培养料过酸、过湿、培养室闷热不通风的条件下较为容易发生。

防治办法:

1、培养料要严格调节其酸碱度,在不影响菌丝生长的前提下,可适量增加石灰粉的用量,PH值可调至8-8.6。

2.如在培养料中发现后,可在受害部位撒上石灰粉并开沟隔离。

3.加强培养室的通风换气,受害严重的部位与整个菇床,可用5%石灰水喷施。

七、检查与控制杂菌发生的综合措施

怎样检查与控制杂菌的发生?

在食用菌生产中,发生杂菌污染是经常的事,但是如果一旦发生以后,我们要迅速检查,及时发现其发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与蔓延

1 .菌种污染

当发生杂菌污染后,要先检查是否是由菌种 不 纯引起的?因为杂菌生长初期其数量很少,稍不注意检查便会“蒙混过关”,由于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力很强,可迅速将杂菌盖住,使你无法辨其真伪,这里所指的便是“菌种不纯”的表现,其特点是:杂菌一开始便在菌种块上生长,发生的数量有时仅在局部接种块,有时也成批发生,受污染的杂菌种类以绿色木霉与青霉为多。在大面积种植发生这种情况时,要迅速挖掉受害菌种穴,另外补上新的菌种便可

另外,在每次下种之前,特别在菌种培养前期、中期、后期均应经常检查,随时发现马上隔离处理,绝对保证菌种纯净无污染。

(如果有显微镜,可抽样进行镜检检查也可以及早发现杂菌 )

2.培养料污染

我们制作原种或栽培种,培养料尚未消毒灭菌之前,它的每一微小团粒都充满着杂菌(里面包含着成千上万亿,形形色色的杂菌),只有经过高温或常压灭菌之后,培养料才是无菌的状态。如果消毒不彻底,则会从培养料内大量丛生杂菌,那是无疑的。

如果我们是在大床栽培,在培养料内滋生杂菌,则认真检查一下,看培养料是否过湿或过干,堆料时是 否 形 成 高温,料内是否变酸,凡是遇到这几种情况,应采取彻底的灭菌消毒,正确控制料内干湿度,以及调节PH值。

3 .操作污染

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过细,或者技术生疏,接种时导致杂菌污染,这又是经常发生的原因。还有的可能是属于因为接种箱漏气,杂菌侵入箱内,或箱内消毒不彻底而引起14.环境污染

各农户所用民房改建培养室,卫生条件差,通风设备差,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引起杂菌的滋生

5.菌种运输途中污染。

从甲地将菌种运到乙地,这是菌种的产销过程,因为菌种是有生命的东西,在运输途中,如果保管不严,受到风吹日晒,或将大批的菌种封闷在车皮里,也可以使菌种变质或受到污染。

6.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育优良、抗病力强、生长旺盛的菌种②经常检查,一经发现受到污染的母种、原种,无论其程度大小,一律不能使用,全部毁掉

③加大菌种接种用量,以便加快菌种生长速度,使菌丝在料内抢占优势,控制杂菌的生长,

④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准确敏捷。接种人员要经常学习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技术。

⑤各种消毒药要互相交替使用,

⑥运输中,要注意保护,要用专人押运检查。⑦培养室要经常喷施消毒药剂,保持清洁。

以上仅指制作原种、母种,栽培种时常见的杂菌污染及其防治,有关银耳、木耳、香菌、凤尾菌等菌种植在段木,木屑栽培,大面积栽培中常见的杂菌,病虫害的污染为害及其防治待后另分述。歆实验四

1.将在培养接种母种,原种,生产种期间,所发现的各种杂菌进行分类对比,认识它们的不同形状,及其发生污染过程。

 2.对各类杂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观察记录其效果如何,统计一下受污染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